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其實和死亡最接近的職業不是醫生,而是入殮師。他們還有一個更溫暖的名字——遺體整容師

“和死人打交道的。”

“賺死人錢的。”

……

提到入殮師,人們大多都會下意識避開。畢竟在中國人的觀念意識裡,這大概是最晦氣的職業:他們接觸過的屍體比見過的活人還多,每天需要面對祭奠物品。

但深入瞭解後我才發現,這個看似冷冰冰的行業卻最是溫情。

袁榕是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的入殮師。

她從大學學習殯葬專業,畢業後已經做了5年入殮師。日常工作是對逝者化妝、整容,幫逝者恢復到生前的面容。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在介紹她的工作流程時,有一句話很觸動我。

她說:(遺體到館之後)會先把去世人請到冷藏環境……

不是遺體,是去世人;

不是寄送,是請;

不是冰櫃,是冷藏環境。

彷彿他們面對的不是失去了心跳呼吸的屍體,而只是一個暫時睡著了的人。

接下來,沐浴師會為逝者沐浴,所有沐浴用品都是很日常的瓶瓶罐罐:沐浴露、洗髮水、洗面奶……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就像是我們入睡前做洗漱一樣,哪怕他們這一覺再也無法醒過來。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問起做入殮師的初衷,他們的回答都是相似的:讓逝者安然離去,讓生者得到慰藉。

他們是“送行者”,而逝者是“遠行者”。與其說他們是入殮師,不如說是靈魂擺渡人。

看過一個紀錄片,入殮師笹原去了地震災後區民區,志願修復那些受損的遺容。

很快,她就接收到了第一個請求。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逝者丈夫的委託

災難來得太突然,一家人還來不及好好說句再見。

孩子嚷嚷著要見媽媽,但丈夫不忍心讓孩子見到妻子死後慘白殘破的面容。

這一場入殮,是為了讓家人最後能夠體面地告別。

笹原對這位母親進行了長時間的按摩和上妝,反覆核對照片上女人溫和的笑容,直到連笑肌也好好得復原了出來:和生前一樣泛紅的膚色,和生前一樣獨一無二的、露出五顆牙齒的微笑。

再見到妻子時,丈夫沉默著跪了很久。他低頭埋在雙肘間低聲呢喃著妻子的名字,最後剋制不止,摘下眼鏡哽咽起來。

“歡迎回家。”

家裡的長子一直在安慰啼哭著要找媽媽的弟弟妹妹,但在見到媽媽安詳的面容後,終於把積累下的悲傷全部哭了出來。

這個家裡再也沒有那個嘮嘮叨叨喊他們吃飯,囑咐他們路上小心的嬌小身影,但幸好她留下了最美的一面,在家人見到她的最後一眼。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這部記錄片叫《最後的笑臉》

笹原說,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家人們能好好記住逝者最好的面容。

她每入殮一位逝者,就會為逝者畫一張畫,畫上都是溫柔的笑臉。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有些是出生沒有多久,不幸夭折的寶寶;有些是因病去世,但還放心不下孩子的奶奶;有些是遭遇意外,還沒來得及和家人告別的爸爸媽媽。

但最後他們都歸於平靜,留下那個溫柔地、笑意盈盈的、彷彿還有好多話沒說完笑容。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4歲,幼稚園

父親之前一直在各個安置所尋找女孩

最後來到了殯儀館

“找啊 找啊 終於找到了

對不起 爸爸沒有保護好你”

看著女孩稚嫩的笑臉

笹原彷彿聽到女孩的聲音:

“別哭了爸爸,

你正在保護我呀,

你不是在為我流淚嗎”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39歲,母親

那天早上

她和往常一樣早起為高中的兒子做盒飯

“早知道這樣

那天早上不和媽媽吵架就好了

早點說謝謝就好了”

兒子扶著棺木哭得語不成調

“沒關係的

我是全世界最愛你的媽媽啊”

笹原安慰孩子:

如果她還在世的話

一定會這樣說吧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30歲,父親

“爸爸,永別了。”

終於接受現實的小女兒含著眼淚說

“說永別太寂寞了,

和爸爸說句再見吧”

媽媽輕聲叮囑

“爸爸,再見了。”

小女孩揮揮手

在場的人都哭了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40歲,妻子

“你一直說自己是醃菜高手呢,

再也吃不到了”

丈夫握著妻子的手小聲回憶。

如果妻子還活著

一定會輕輕撫摸丈夫

因啜泣而顫抖的後背吧

所以啊,

黃泉路上請你走得慢一點,

來生我想和你再聚一場。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職業

有人說入殮師看慣了生死,就也看淡了生死。

恰恰相反。

他們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與別人的相遇,也更加珍重與親朋好友相處的時間。

因為他們知道,哪怕他們可以將逝者復原成睡著的樣子,但永遠無法替人們喚醒逝者。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永遠也不知道。

時間總在不斷往前走,不會為誰停下,也不會為誰倒流。

幾個月前,請假回家的同事半夜發了一串日期和時間,精準到分秒。

她相依為命的奶奶去世了。以前受了委屈可以和奶奶撒嬌,但這次她哭得再大聲,奶奶再也睜不開雙眼。

我們總忙於工作忘記打電話回家,以為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說愛;

我們總向最親近的人發脾氣,以為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道歉;

其實時間從來都不夠。

“你要記住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

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

陪你哭過的人,

總是以你為重的人。

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

一點一滴的溫暖,

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

人間不值得,但這些溫暖值得。

多看看身邊陪伴你的人吧,不要等到最後,只剩入殮師手下一個體面的告別。

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因為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

我們改變不了死亡的事實,但至少能做到珍惜身邊的每分每秒,珍惜每一個愛著你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