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視距攻擊武器的戰鬥機還有必要安裝機炮嗎?

裝甲擲彈兵\n


至少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戰鬥機都配備有機炮,包括美國著名的F-22“猛禽”戰鬥機和F-35“閃電Ⅱ”戰鬥機等最先進的戰鬥機在內。即使現代空戰已經以超視距導彈攻擊作為主要作戰模式,但只要導彈還存在最小射程死角,機炮就不會過時。在一些特定的戰場環境中,機炮有時可能會比導彈更加有效。



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由於沙漠的地表溫度非常高,美國空軍普遍裝備的紅外線空空導彈根本無法捕捉到緊貼地面飛行的伊拉克飛機,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也難以捕捉低空飛行的伊拉克飛機,尤其是在碰上超低空飛行且裝備紅外線抑制裝備的伊拉克直升機時,美國戰鬥機裝備的各種導彈都無計可施,這種時候最有效的武器還是機炮。當然這種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不過只要存在導彈還無法應付的情況,機炮就不可能會被取消。


20世紀50年代,機炮曾一度被導彈完全取代,當時的新型戰鬥機大都取消了機炮,只配備了導彈,如著名的美國F-4.p“鬼怪”戰鬥機。不過由於當時的導彈命中率實在是太低,“響尾蛇”導彈的命中率是16%,“麻雀”導彈的命中率只有10.6%,這意味著掛載8枚空空導彈的“鬼怪”戰鬥機在全部發射完導彈後,敵機有可能毫髮無損。經過越戰的實戰檢驗,當時導彈根本無法全面代替機炮,美國隨後又在F-4的改進型上加裝了機炮,當時機炮的殺傷概率在50%,遠遠高於導彈。

隨著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超視距的導彈攻擊成為主要進攻模式,而且導彈的命中率也大大增加,機炮在空戰中作用日益低微。1973年的阿以戰爭,以色列的戰鬥機所獲取的戰績有70%是機炮所得;到了1982年以色列和敘利亞的貝卡谷地空戰中,導彈擊落了90%以上的飛機;1991年規模宏大的海灣戰爭中,機炮沒有擊落任何一架飛機,全部是導彈的功勞。而且由於現代戰鬥機的電子裝備越來越精密,特別注重隱身性能,機炮在射擊時會產生複雜的應力以及熱量、廢氣等,對飛機的機體結構、電子裝備、隱身塗層、密封等方面產生損傷。從成本來看,儘管機炮遠比導彈要便宜,但是機炮的間接使用成本很高,對於機炮的長期維護是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