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者 |我的母親父親

我的母親父親

跋涉者

跋涉者 |我的母親父親

作者照片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除夕之夜,看到老父親所著第二本書《藝園飛韻》清樣,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是一個拿筆桿子的人,深知寫書的艱辛,需要執著、歷練、才華和付出,非常人所能為。我的父母親年輕時起點都很高,是時代的精英,也是我們子女引以為傲的榜樣,對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家國情懷的形成有著很大影響。母親侯彩雲,是1960年畢業的大學生。父親戴仁懷,是新中國第一代人民警察,1957年6月榮獲江蘇省公安廳三等功嘉勉,先後在公安、文化、工業、農業、宣傳、紀檢、人大等領域任職。2015年被江蘇省委組織部、老幹局授予“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6年被揚州市委組織部、老幹部局授予“揚州市離退休幹部增添正能量優秀黨員”。

母親是一個很優秀的知識分子。新春歡樂祥瑞之際,回憶母親,不禁淚盈於睫,但光榮的家族歷史值得我們子女去傳承,需要我們去弘揚。母親,1938年9月,出生於儀徵龍河,1958年因品學兼優,保送上大學,1960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專業。同年籌建儀徵馬集中學,後轉業至儀徵縣糧食局,行政編制,這在當時女同志中是比較罕見的,後任實力雄厚的市糧食系統主持工作工會副主席。母親的字清秀剛勁,自古道“字像人形”。母親雖然體弱多病,但一生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不怒自威、正氣凜然,在儀徵政府機關享有很高聲譽。舅舅胡長福烈士,1942年10月,在執行任務時壯烈犧牲,捨身取義,頭被日本鬼子砍下來,掛在天長城門樓上。忠骨埋在異鄉78年,一直未能魂歸故里。約1943年5月,揚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向舅舅的女兒頒發《烈屬證明書》。母親深深感悟外婆失子之痛,每每與我們談敘於此,都飽含熱淚。烈士哥哥的英名和壯舉,更使母親的人格多了幾分守正和剛直。母親數十次作為領隊,組織參加市裡的籃球比賽,從未領過一套運動服。1996年1月左右,母親重病住院,母親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父親不讓我請假,也沒有告訴我們母親的真實病情。一天夜裡,我在辦公室趕完材料,準備從市政府辦公室騎自行車趕往儀化醫院,不經意間全身打寒戰,正可謂是不寒而慄。母親病重期間,沒有看到儀徵市委單獨下發的父親離休批覆文件。

跋涉者 |我的母親父親

其時我們太年輕了,不知道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行孝。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記了世事無常。我們子女與父母是見一面少一面啊!2013年4月,我大病開刀初愈,讀到清袁枚《隴上作》:“恩難酬白骨,淚可到黃泉”。感慨詩人的功力,詩句描述細膩,感情至深、催人淚下,感悟“子欲孝親不在”的遺憾和痛楚。“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回憶母親兒女心之重,常常讓我們感到心碎。兒子拿什麼報答您?我的母親!您沒有見過的長孫戴驍虎,已經21歲了,個頭1.87米,我跟他講話都要抬起頭。您唯一見過的大外孫侯宇軒,現在是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研究生。您沒有見過的小外孫馬文濤,研究生先後被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同時錄取,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香港大學。他們在繼承您的品行,續寫我們家族的輝煌。

父親,1936年2月,出生於儀徵大儀,因家境貧寒,自幼賣至安徽天長秦楠。1996年2月批准離休,享受縣處級待遇,是儀徵市最年輕的離休幹部。1949年6月(13歲),在儀徵縣公安局參軍入伍,195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儀徵縣公安局秘書股股長、縣揚劇團一把手指導員、縣文化館館長、縣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市人大城鄉建設工委副主任等職,以及工廠、農村工作組主要負責人。1978年,負責組建儀徵縣紀委,任紀委唯一一個專職委員、紀委首任辦公室主任,當時未設常委這一職位。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市兩級詩詞協會理事和儀徵市老幹部詩詞協會會長。在50年的革命生涯裡,父親在每一個崗位都創造了驕人的工作業績。

2008年,父親寫了第一本自傳體詩文集《特立獨行者之歌—戴仁懷同志生命華章的解析》。序者把父親的思想和品行歸納為:“和而不流,特立獨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序中寫道:“特立獨行,意為操守獨特、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從道德角度看,特立獨行應該是每一個正直知識分子和黨員幹部的行為底線。戴仁懷忠實地實踐著特立獨行的操守。”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之中,新中國第一代警察的生涯,使父親始終堅持“不憂、不惑、不懼”的操守,一生感謝黨教誨的堅定信念,更使父親始終堅持“無愧、無怨、無悔”一個共產黨人的道德底線。特別是在手握紀檢大權的人生頂峰期間,父親“和而不流,特立獨行”的思想和品行展現得日臻成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父親對任何人的禮、任何人的求情都一律拒絕,疾惡如仇!


跋涉者 |我的母親父親


父親用言傳身教詮釋“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壯闊情懷。在離休擔任儀徵市老幹部詩詞協會會長以來,父親報請儀徵市委同意,以80多歲高齡,承擔了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江蘇省詩詞之鄉的重任,歷時5年,以其較強的文字功底、較為廣泛的人脈資源和老幹部特有的認真負責精神,不分節假日,不畏寒暑天,帶領詩協一班老同志,親自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廠、進鄉鎮、進機關、進景區(點),以詩詞特有的豪情謳歌新時代、謳歌新儀徵,提升儀徵軟實力,贏得了中華詩詞學會、各級領導和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在歷任儀徵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仲玲書記、馬立新部長的大力支持下,儀徵城鄉詩教創先工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14年,儀徵市創建成為“江蘇省詩詞之鄉”,2017年,創建成為“中華詩詞之鄉”,為儀徵文化建設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人生就是逆流而上!母親、父親給我們作出了榜樣,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

寫於2019年2月8日春節假期

修改於2019年5月4日五一勞動節假期

跋涉者 |我的母親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