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被挖心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遇見賣菜老婦還是死了?

jinkie


王麗坤版妲己

近期,王麗坤、羅晉、鄧倫等主演的《封神演義》正在熱播,許多觀眾吐槽說與與原著相比差別太大。《封神演義》這部神話小說應當是除《西遊記》以外最廣為人知、被翻拍次數最多的作品了。自90年代以來,這部神話小說屢屢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1990年的傅藝偉版《封神榜》最為經典,也最為出名,2001年TVB出品的溫碧霞版本也是家喻戶曉,後來兩大美女范冰冰、林心如先後演繹了給人不同感覺的妲己。

但是不管哪一版本的《封神演義》,在比干剖心之死那節總是非常令人動容,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比干這個悲劇人物嗎,真實的比干又是因何而死?後世眼中的比干又是何種形象?

一、影視劇裡的比干

在影視作品中主要突出比干被“剖心、封神”這兩大事件。傅藝偉版本的《封神榜》裡講述了狐妖妲己因狐族兄弟姐妹為比干所殺,含恨在心,決定報復比干的故事。妲己裝作心病復發,對紂王說只有七竅玲瓏之心做藥引才能救她,而比干是一位忠賢之士,其心必然七竅。紂王為救妲己,逼迫比干剖心,比干怒將一其心剖出扔給紂王。被剖心的比干忍著劇痛踉踉蹌蹌向外走去,途中遇見一婦人正在叫賣無心菜,比干上前詢問菜無心可活,那人若無心如何。婦人答曰“人無心即死”,比干倒地即死。武王滅商之後,主持封神大典的姜子牙追封比干為文曲星。雖然比干被剖心而死,但能在封神榜365位神仙中佔據一席之地也算是一種慰藉了。

《封神演義》中比干因妲己陷害剖心而死,那麼歷史上比干究竟因何而死?他又是怎樣的一位臣子?

比干劇照

二、歷史上的比干

歷史上確實有比干的存在,他是紂王的叔叔。《論語·微子》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司馬遷在《史記·宋微子世家》篇中提到,“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碎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以上文獻都證實歷史中的比干實際上死於納諫。

比干雕像

紂王實際並無治國理政的才能,他父母本來想立的是他的兄長微子啟,但迫於禮制只得立了紂王。因為微子啟與紂王為同母所生,但他的母親在生微子啟的時候還是個妾,生紂王的時候才升為正妻。紂王帝辛在位期間荒淫無度、重刑厚斂、窮兵黷武、一意孤行、嗜殺臣子,這使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而且西伯侯姬昌廣施仁政,招徠許多人才得到無數百姓愛戴,這對殷商造成了巨大威脅。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下,殷朝“三仁”挺身而出向紂王勸諫,希望他能夠施仁政、強國家。但紂王一意孤行,閉塞耳目不聽勸諫,最終三人未能挽救殷朝命數。

王麗坤版《封神演義》裡的紂王

微子作為紂王的哥哥多次勸諫,但“紂終不可諫”,於是被迫裝瘋出走。到周武王滅商之後,微子被其子成王封於商朝發源地(今商丘一代),建立起了宋國,故後世稱其為宋微子,微子啟的後人都以國為氏,稱宋氏。後世很多人認為微子這種降周的行為無異於叛國,但是這樣做至少給殷商留下了血脈。而且說到底問題並不在微子身上,而是出在紂王這個國君身上。孝文帝曾感慨“嗚呼介士,胡不我臣”,他意思是像比干這樣的忠諫之士,怎麼不是我的臣子,可惜的是昏庸的紂王一點也不知道珍惜“三仁”。

箕子是紂王叔父,他勸諫無果後被關了起來,周建國後箕子被釋放,他不願臣服周朝,到朝鮮半島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史記·宋微子世家》載,“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後來,“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箕子看到破敗的故都悲從中來,作《麥秀歌》:“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寥寥數字間,箕子將亡國的淒涼與亡國原因勾勒出來,體現出了亡國之殤。紂王雖有負於箕子,箕子卻無負殷商一朝。

比干看到微子、箕子的境遇,他感嘆道:“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比干到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王實在討厭他的行為,說,“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然後殺比干剖其心,比干也用他的生命成全了那份忠義。

周武王得到在朝歌的探子的消息說,微子出走、箕子被囚、比干被殺,問姜太公,“仁者賢者亡矣,商可伐乎?”太公回答說:“先謀後事者昌。”於是武王聯合諸侯共同伐紂,終在牧野之戰結束了商王朝六百餘年的統治。

殷商三仁

三、比干身後事

比干被殺後,他的兒子堅逃走,逃到的地方叫“林谷”,周武王滅商後,找到了比干之子,賜姓為林,所以之後比干的後人皆以林為姓。周武王為安撫殷民,表彰比干,為比干封了墓,墓地位於今河南省衛輝市。後來到了北魏時期,崇尚漢化的孝文帝拓跋宏為比干立了廟,廟就在比干墓的旁邊。比干廟至今依然存在,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四,海內外的林氏子孫都會到比干廟祭祀始祖。

比干廟

後代帝王也對比干多有推崇。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途徑衛輝比干廟時,曾頒發了《贈殷太師比干諡詔》,追贈比干忠烈公的諡號,唐太宗對比干勇於勸諫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認可,或許這也是貞觀年間能出現魏徵那樣的諫臣的原因之一吧。

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比干又是受到民眾信奉的五路財神之一。比干之所以被封為財神是因為他被剖了心,人們認為沒心就沒有私心,不會貪心,就會不偏不倚。傳說中在比干庇佑下做買賣的人都公平交易,不會發生坑蒙拐騙、缺斤短兩之事。

財神比干

文史君說:

神話往往脫胎於現實生活,神話與歷史上的比干皆因剖心而死便是最好的例證。比干之死很好的詮釋了“文臣死於諫,武臣死於戰”的前半句,他的死為後世文臣立下了為官的一個標杆。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年。

2. 李進寧,左攀峰:《比干形象的歷史神話化考略》,《新鄉學院學報》,2019年1月。

3. 徐莉莉:《“表商容間、式箕子門、封比干墓”新詮》,《天津師大學報》,1985年第6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比干雖被挖心,但仗著提前飲下的護心符,仍可保一條性命,可惜遇見一名賣菜夫人,因為多說了一句話,竟然口吐鮮血,墜馬而死,這究竟是何原因?

話說蘇妲己痛恨商朝的忠臣比干,便想要設計除掉比干,但比干是紂王的親叔叔,深受紂王器重,被稱為“亞父”,紂王很難被輕易教唆,想來想去,蘇妲己想出一招毒計。

妲己先是裝出一副“心疼病”突然發作的樣子,眼看著就不行了,紂王看的心急如焚,束手無策,這時妲己的閨蜜喜媚獻計說只要“玲瓏心”一片,煎煮成湯,讓妲己服下即可。

紂王問:玲瓏心哪裡才有?

喜媚回答說:玲瓏心別人沒有,只有丞相比干有。

紂王不愧憐香惜玉,聽說比干的心能救美人,立刻連發五道詔書,讓比干進宮獻心。

比干聽了暗自叫苦,但又不能不去,他的兒子突然想起姜子牙曾留下一錦囊妙計,讓他們到危急時刻才能打開,比干立刻打開錦囊,發現姜子牙早就算到今天,留下一道符印,比干依計行事,把符印燒了化在水裡,然後喝掉——此計可保比干一條性命。

比干進宮後,被逼無奈,悲憤之下,自己取劍,開膛取心,扔到地上,然後掩起衣服,匆匆離開,一路之上,遇見有人問話,比干也不言語,一人騎馬出城。

常人無心,早就死了,為何比干無心,仍可行動?

這是姜子牙那道符印的功效,大概可以起到“人工心臟”的作用,但這道符印也有bug,一旦遇到bug就會失去作用,不幸的是,比干就遇上了這個bug。

話說比干出城後,路遇一個賣菜婦女,婦女叫賣道:“賣菜,賣菜,賣無心菜咯!”

也該比干倒黴,他一路都不言語,這時卻多嘴問了一句:“怎麼是無心菜?”

婦女回答:“民婦賣的就是無心菜。”

比干多嘴,又問一句:“人若是無心,如何?”

婦女回答:“人若無心,即死。”

完了,完了,比干聽到這句話,大叫一聲,墜下馬來,一血濺塵埃,當場斃亡!

姜子牙那道保命的符印bug就在“人若無心,即死”,這句話相當於破解符印的咒語,如果婦女回答“人若無心,也能活”,符印就不會失效,比干也不會死。

可惜事與願違,婦女的回答如同一道咒語,瞬間破解了姜子牙的符印,比干失去符印的保護,立刻當場死亡,只能說天不佑人,比干當有此劫。

那麼這個賣“無心菜”的婦女是誰?她的出現是偶然的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在商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姜子牙離開朝歌時,見比干臉部色澤昏暗,掐指一心算,就給了比干一道符咒。



又交代,“日後你有一難,到時化符咒為水,喝下便保你無礙。然後你騎馬往新鄉去。千萬要記住,”路上千萬不要和人搭話……你走你的便是……”

然而,比干在路上遇到了賣空心菜的婦人,“菜無心真的能活嗎?”婦人答覆他道,“這不就是嗎?空心菜。”比干急切追問,“人呢?”“菜無心能活,人無心就死。”



為什麼賣菜老婦回答,“人無心就死”,比干頓時死了呢?姜子牙不是給了他一道符咒嗎?化水服用,可保無礙?

一,這婦人是妲己

比干火燒狐狸洞,妲己這隻狐狸精的狐子狐孫八大姑都被燒死。血海深仇,所以妲己裝病,利用商紂王強逼迫比干挖他那顆七竅玲瓏之心作藥引子。

前幾次妲己姐妹化人搭訕比干,比干都是置之不理。妲己以空心菜為誘餌,拉比干上鉤。殺死比干。報了仇!



最後,一溜煙離開了……

二,姜子牙無心救人

姜子牙是來封神的,他的任務非常簡單,給天庭收人,且內部名單已經確認。但也最難,怎麼收人。

比干榜上有名……

而姜子牙又受恩於比干。著實讓他處在兩難境地。



所以姜子牙以符咒回報。符咒的咒語恰恰是人無心就死。

姜子牙想讓比干聽天由命吧。

當然,老婦也有可能是姜子牙後來安排的,以防止外人說他“根本有心救比干”。

總之,姜子牙無心救人。

最終,比干被封文曲星。

三,信念斷了

姜子牙說,“我有一符咒,可保你無礙。”符咒的無邊法力加持在比干身上,所以比干自信自己到新鄉後可活。

比干腦海裡有一股很強的信念支撐著他,“無心能活。”



突然賣空心菜的老婦明明白白回答他說,“人無心就死。”

比干動搖了,“無心能活”的信念斷了……所以,比干落馬而亡。

如意大利詩人但丁的話翻譯成的中文,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堅持自己……當然,有時候善意的謊言也是必要的。

我認為比干就該冷笑,“人無心不能活?我沒有心就能活。”策馬揚塵離去。



四,違背常理

人無心,怎麼可能活?這是科學常識。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怎麼可能最終違背常理?

允許偏差,但不允許違背



由於無心,沒有私心……所以人們又供奉他為“文財神。”

圖/網絡


史小二記


最近,隨著羅晉、王麗坤主演的電視劇《封神演義》熱播,中國古代經典長篇小說《封神榜》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由該小說所改編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相信它也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那麼想必很多人看到擁有“七巧玲瓏心”的比干被剖心後明明活下來了,卻在遇見賣菜老婦後突然暴斃時都會感到疑惑?具體緣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在《封神榜》中記載:“話說黃元帥見比干如此不言,徑出午門,命黃明、周紀:‘隨看老殿下往何處去。’二將領命去訖。且說比干馬走如飛,只聞得風聲之響。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得路傍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忽聽得,勒馬問曰:‘怎麼是無心菜?’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二將不知所以然──當時子牙留下簡帖,上書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於腹中,護其五臟,故能乘馬出北門耳。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比干取心,下臺,上馬,血不出者,乃子牙符水玄妙之功。”

這大概講了姜子牙給比干符咒,燒成灰混著水喝下就能讓他被挖心後還能夠活下來,比干對此深信不疑。比干被挖心後,沒有流下一滴血,而是直接下了行邢臺騎馬離去。後來比干遇見了一位老婦,這位老婦吆喝道:“買無心菜。”,比干問:“菜沒有心可以活,那麼人沒有心還能活嗎?”老婦答到:“人沒有心怎麼活?”聞言,比干竟然就地死去。由此觀之,比干真正會死去的原因是他不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這就是古語中的“心誠則靈”。

信念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如果沒有了信念就會如同稻草人般,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歷史上有很多關於信念的小故事,例如商朝黃河邊上的一個名叫商丘開的窮人。他到財主那裡說:“希望能有個辦法讓我富起來。”大夥一聽都笑話他,戲弄他說: “你想發財嗎?從房上跳下去就發財了”。他就真的上了房,跳下來一看,沒事,再跳一次,還沒事。他們又說:“這樣發財不行,你到黃河邊的大旋渦裡去,裡面有金子,你挖挖去吧。”結果他跳到裡面真地抱出一大塊金子來。他們一看害怕了,以為他是活神仙,趕緊給他磕頭,商丘開感到很奇怪。他們解釋說:“我們本來是拿你開玩笑的,讓你跳房子是想摔死你,讓你去河裡是想淹死你,你不但沒淹死,還抱出來一大塊金子,那還不是活神仙嗎?”

姑且不論這個小故事真假與否,但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信念的作用。信念是激勵人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原則去行動、去實現目標的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信念是因人而異的,正如同開始比干相信自己可以活下去,就沒有在行刑臺上死去。而遇見老婦之後,比干開始動搖、質疑自己,符咒失去了作用,導致了最後的死亡。


鄧海春


在這之前講個故事,大致與比干的經歷相似,話說有個人犯罪被處斬,執行的劊子手恰好是自己的舅舅,於是在斬首前問舅舅“有沒有在斬首時不死的方法?”

舅舅心想,怎麼會有,不過為了安慰他,便說在我斬首時,我大喝一聲,你聽到之後就一個勁的往前跑,不要回頭,他也確實這樣做的。


十幾年後,舅舅收到來信,寫信的人就是當年被斬的外甥,原來這個外甥之後躲避,還娶妻生子,為了報答舅舅,便想報恩,舅舅不敢相信,但還是去了。確實,舅舅去了之後看見外甥還有他的妻兒,其樂融融,酒過三巡之後,舅舅始終安耐不住,便說“我當年明明將你的頭顱斬下,還是我給你收的並且埋葬。”

外甥不信,再次問道:“舅舅,你說的都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當時很多人都親眼目睹。”

就在此時,外甥臉色變白,最後化成一攤血,床上的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妻子變成了一隻貓,開口說道“舅舅為何要提起此事,其實你當年已經救了他,他就是靠著這一口氣活到現在,他始終相信自己“逃”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再回顧下“比干挖心”事情的經過;

比干將妲己的姐妹們(狐狸精)一把火殺死之後,妲己得知,發誓要將比干的心挖出,為姐妹們報仇,最主要比干還將狐狸毛製成衣服獻給紂王,妲己更加傷心難過,於是吹起了枕邊風。

後妲己讓姐妹告知紂王,自己有心痛之病,需服用七巧玲瓏心方可治癒,紂王情急之下問誰有七巧玲瓏心,妲己姐妹說丞相比干有,紂王宣比干進宮。

比干想起姜子牙留下的一道符,可在性命攸關之時保命,便燒成灰服用,保住五臟六腑,比干親自將七巧玲瓏心挖出,隨後走出宮殿,出了門遇見妲己幻化成的少女,少女稱自己撇腳,要比干揹她回家,比干深知自己心被挖,不能彎腰,便拒絕。


少女大罵“你這個沒心肝的老頭!”比干為之一顫,接著又遇見妲己姐妹幻化成的喪夫之女,此女要比干幫她伸冤,比干給了銀兩並未同意,此女大罵“你作為丞相,卻官官相護,沒有良心!”

最後比干遇見了妲己幻化的農婦,在路旁賣無心菜,此時的比干多問了一句“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可活嗎?”農夫答“人無心必死!”比干便口吐鮮血,一頭栽倒在地。


以上皆為《封神榜》劇中內容,妲己在得知比干挖心之後並未死去,便和姐妹多次幻化成她人,企圖讓比干傷心難過,比干本就是忠臣,第一次見到女子求助,拒絕後就有些難過,第二次見喪夫之女求助再次拒絕,比干只能給錢,最後一次農婦的一句話徹底擊倒了比干,其實妲己的目的就是讓比干意識到自己沒有心,讓他心痛,最後告訴他沒有心就活不了。

《封神演義》有些不同,比干在挖心之後,一路上按照姜子牙的吩咐做,挖心後騎馬從北門出,若是遇見一賣無心菜的農婦,問她無心能不能活,如果能活比干就能活,可是農婦只是個常人,她認為人無心即死,這是最正常不過的。


通過演義的內容,其實映射了一些古人的認知,以及人的信念,比干認為姜子牙可以相信,因為正是他給的那道符,比干在挖心時並未流血,還可以正常活動,所以自己認為是可以活下來的。

然而農婦最終讓他回到了現實,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人沒了心怎麼能活,經過農婦一提醒,比干恍然大悟,對啊!人沒心怎麼還能活呢!可以說這句話瞬間讓比干清醒,就和文章開頭的哪個故事一樣,人能堅持下來往往是靠自己的那份執念。


羽評郡主


比干挖心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碰到賣無心菜的農婦,他還是死了?

小劉侃封神  

玉石琵琶精在朝歌拜訪了妲己,吃了一晚上的人之後,要回軒轅墳,她恰好路過姜子牙的命館。

姜子牙生意火爆,玉石琵琶精不服氣,改換了容貌去找姜子牙麻煩。

  

可姜子牙火眼金睛,一下看出琵琶精是妖怪,抓起硯臺,砸中了琵琶精腦門,把她給砸死了。

眾人看姜子牙砸死了一個美貌女子,都說姜子牙好色,女人不從,便痛下殺手。

亞相比干是一個很公平公正的人,不被輿論迷惑,他很信任姜子牙,並把姜子牙引薦到紂王面前。

因為比干的幫忙,姜子牙做了商朝下大夫。

比干幫助姜子牙,姜子牙當然也要回饋。他算到比干有挖心之難,便給了比干一張簡貼,讓比干在有難的時候,把簡貼燒成灰,拌水服下。

  

後來,比干火燒軒轅墳,燒死了妲己的子孫。

妲己陷害比干,逼的比干挖心。

比干有姜子牙離開朝歌時給的簡貼護身,所以挖心後的比干不死,騎著馬出了朝歌北門,行了有五六里,他聽到一個農婦在叫賣無心菜。

比干問曰:“怎麼是無心菜。”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比干就這麼死了。封神演義作者描述,假如比干問婦人,婦人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

  

那麼比干碰到這賣菜的農婦,為何就死了呢?

小劉大膽的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比干把自己生命決定權交到了別人的手中。

比干詢問農婦人無心能不能活,其實已經把自己生命的決定權交到了農婦的手上,這是對自己極為不利的。

二,比干灰心喪氣,喪失信心。

姜子牙給了比干保命的簡貼,護住了比干的命。而比干也相信姜子牙有這個能力,所以他能不死。

但經過農婦一句話,人無心即死,比干便大叫一聲,跌下馬來,死了。

  

那麼長時間比干都不死,偏偏農婦一句話比干就死了。可見比干的潛意識是知道人無心會死,但是他還對姜子牙的道術抱著很大的希望。但農婦一句話,破滅了他所有的希望,讓他變成了絕望。

沒了信心的比干,就這麼死了!

三,比干把時間都浪費掉了。

比干知道人無心會死,但他挖心之後,不是想辦法趕緊找人來救自己,而是騎馬出了朝歌北門,又走了五六里路,有事沒事還去詢問一個農婦人無心能不能活,試想一個農婦知道什麼。

浪費了時間,可能姜子牙符帖的報名時間已經到了。

四,比干話沒說明白!

當初比干要是告訴黃飛虎他被挖心了,然後問黃飛虎人無心能不能活,那麼黃飛虎肯定回答人無心能活。

  

而比干偏偏去詢問一個農婦,也沒告訴農婦他被挖心了。

在小劉想來,假如比干告訴任何一個人,他被挖心了,然後再去問人無心能不能活,那麼誰都會說,人無心能活,因為比干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沒了心他還活著。

五,比干被人害死了!

就像電視劇中的情節,那賣無心菜的農婦是妲己變化的,目的正是要害死比干。而比干還偏偏去詢問她人無心能不能活,這不是自尋死路嘛!所以,咱可以不去害人,但也不能不防備別人來害你!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小劉侃封神


封神榜中有過這樣一個情景,紂王要用比干挖出自己的心臟給心愛的妲己治病,比干聽從了,因為姜子牙的幫助比干也沒有立即死去,待到出了皇城,走到山間小道,比干遇見一老婦賣無心白菜,被說了一句,無心必死,便哀嚎倒地。

比干在失去了心臟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在見到老婦之後,聽到一句,無心必死,就去世了呢?

比干是商紂王的亞相,他跟紂王的關係可不一般,他是紂王的叔叔,是紂王父親的兄弟,被稱一聲王子也是應該,傳聞當初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姜子牙。

當初的姜子牙只是街坊中一名算命先生,因為他有真本事,找他算卦的人自然也很多,有一天,路過他商館的琵琶精不知道腦子抽了哪根筋,竟然主動去招惹姜子牙,不招惹還好,這一招惹直接把自己的小命搭了進去,作為琵琶精的好姐妹,妖狐妲己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心中一直想著要找個機會治一治姜子牙。

後來姜子牙被比干看中,在朝廷中給他謀了一個官職,也算是十分提攜姜子牙了。

為了報復姜子牙,妲己告訴紂王,只要鑄造一所鹿臺,就能見到天仙飛舞的美妙場景,同時她制定讓姜子牙來擔任鹿臺的建造任務。本來她打算用這項工程壓住姜子牙,找個機會除掉他,沒想到姜子牙直接闡述了鹿臺對百姓的傷害,紂王不聽,姜子牙便偷偷的跑到西岐去了,這一走便是再也不回。

因為當初比干照顧過姜子牙一段時間,他也不是一個薄情的人,臨走前給比干算了一卦,算到比干將要遭受空心的災禍,於是留了一道符,告訴比干在面臨困境時在使用,比干只當這是有人對自己的最後關心,沒想到有一天,姜子牙算到的事情竟然成真了。

當初妲己告訴紂王鹿臺建好,就會有九天飛仙前來舞蹈,鹿臺建好了,妲己為了圓謊,就讓自己老窩裡的小狐狸前來助興,看到了九天飛仙的美妙場景,紂王也是心情大好。紂王看不到,但是手下的人卻看得到,比干看到這些仙子竟然有著狐狸尾巴,心生懷疑,便讓黃飛虎跟著這群狐狸回到了老窩,看到這群仙子回的地方,黃飛虎也確信了這群仙子是狐狸精假扮的,索性他們兩人直接將這一窩狐狸剷除在了洞穴之中。

知道了這件事的妲己一直對比干心有怨念,於是假裝病痛,告訴紂王,只有喝了比干的心熬製而成的秘藥,才能解除心中的痛楚,心疼妲己的紂王也沒有由於,沒有在乎比干是自己親叔叔的事實,直接將這件事告訴了比干。


聽說自己的心要被用來熬製妲己的秘藥,比干想起來當初姜子牙對自己說的話,知道這一次自己的劫難真的到了。他沒有畏懼,將姜子牙留下來的神符化入湯中,熬製成了一份秘藥,飲入了妲己的腹腔之中。

待到後事交代完,比干也英勇的打算去就義了,他對姜子牙的神符也是半信半疑的,但紂王的命令就在眼前,就算是懷疑姜子牙也是沒有用的,見到了紂王,他先是責備了紂王一番,便直接取出彎刀,割出了自己的心臟。

沒有了心臟的比干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瞬間倒地,反而是面色紅潤,這時候他一言不發,徑直離開了皇宮,路上遇到黃飛虎等人,也沒有發一言,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還活著,之所以他還活著,是因為他已經只剩下一口氣了,張嘴的瞬間,這口氣也會散去,到那時候自己才是真的活不成了。

待到出了皇城,在鄉野小道上,他遇到了化身老婦前來害他的妲己,他眼見老婦賣的是無心菜,便問老婦,人若沒了心是否能活,老婦直言,人如果沒了心,必然是要死的,比干的最後一口氣也離了體,瞬間落馬,再沒了氣息。


看似老婦的存在是妲己的陰謀,實際上,老婦是對整個商朝的預言,整個商朝的心早已被紂王剖去了,沒了心的王朝,結局早已被註定。

比干的去世離不開妲己的陷害,如果紂王想到了比干作為一個亞相對自己的輔佐,心懷天下,想到比干是自己的親叔叔,無論如何是不會這樣對待比干的,事實是比干的確是因他而死,人若無心,必死,堂堂商王朝,沒了心,整個王朝始終是要在戰火中覆滅了。


魏青衣


看過《封神榜》的人朋友都知道比干這個人,屬於商朝皇族,就連商紂王也喊他一聲皇叔。


比干被現在的林氏家族視為祖先。《林氏正紀源流》記載:

“比干太丁之子,紂之叔父,見紂無道直諫而死”。

那麼問題來了,這本《林氏正紀源流》主要也是以先秦的文獻記載為藍本,其可信度也有待商榷。在《金鏤子﹒僭戒篇》中,就有這樣一段:

“比干諫聽,剖其心十二穴,破而觀之”。

這裡說比干是王子也有道理,畢竟是紂王的叔叔,是紂王父親的兄弟,也是當過王子的。

《林氏正宗源流》中就記載比干的有個老婆已經有孕三月,知道了比干被紂王逼著挖了心,於是怕這種事情危及到自己,就跑到了樹林中生了孩子,因此比干的後人也因此姓了林。


在《封神榜》中,比干和黃飛虎,一起把九尾狐狸的巢穴軒轅洞中妖怪的徒子徒孫,全部用火燒死,還將他們的皮毛製作成大衣獻給紂王,公然的挑釁九尾狐狸,導致妲己設計陷害比干,害得比干被紂王逼著挖心。

比干在進皇宮之前,知道事情不妙,因此隨身攜帶了姜子牙給他的符咒,讓他危險的時候佩戴,可以化解危機。

但是姜子牙囑咐比干:切記,不可與婦人說話。

比干挖心之後,就是靠著這個姜子牙的符咒維繫著最後的一口氣,妲己之所以變化各種婦人藉機找比干搭訕,就是為了讓比干說話,好散掉他最後一口真氣。

妲己最後變化的婦人就是賣空心菜的婦人,看到失魂落魄的比干,就立馬過來問比干,可要買我的空心菜?

比干一聽空心,馬上就聯想到自己,忍不住就和這婦人問了一句,哦?菜可以空心嗎?那人空心呢?

婦人說:“人若空心,必死”。

比干就恍然大悟,哀嚎一聲,躺倒在地,死了。



其實《封神榜》的這段描寫,就是依據《史記》中關於比干的事蹟進行的藝術加工。

最後那段關於妲己變成賣菜婦人要治比干於死地的方式,也是從藝術性上來凸顯妲己的狡猾惡毒,以及比干那種心亂如麻失魂落魄的描述,更是在某種程度上來寓言人間的各種人情世故,希望給後人一種警示。

雖然這段“比干挖心,妲己賣菜”的描寫出自神話小說,但是也有一定的現實寓意。

人們要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比干那樣面色蒼白、心事重重的人,如果問你問題,就應該多說鼓勵和安慰的話。這樣做,或許就可以拯救一個人的命,所謂一句話要人命,一句話救人命,道理就在於此。

如果我們明知道此人傷心欲絕,還說刻薄之言,那就和《封神榜》中那個妲己幻化的賣菜婦人一樣,告訴人家“人若空心,必死”一樣惡毒了。


歷來現實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是如何記載比干的死因。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剖比干,觀其心。——《史記·殷本紀·
第三》

結合《史記》資料的前後記載,這段話翻譯回白話文,大意是這樣子:

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酒池肉林,他還讓男女裸體,相互嬉戲在酒池肉林之間。紂王的荒淫無度,疏於朝政,紂王的庶兄微子數次上諫,可他不聽從。於是微子找來大師、少師(商朝官職稱呼)一起去上諫,當中包括紂王的叔父比干。

比干說,作為你的臣子,為了朝廷,不得不強行上諫。紂王聽了大怒,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你比干如同聖人般,我就剖開來看看是否如此,於是剖開來,看他的心。



明代許仲琳的文學作品《封神演義》中,比干被剖心之後,遇老婦人而死。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紂王被狐狸精妲己迷惑,酒池肉林,荒淫無度,還殘忍地使用砲烙刑作為尋樂。為挽朝廷如此烏煙瘴氣,紂王的叔父比干常力諫,從而得罪了妲己。

比干在鹿臺迎接群仙降臨之時,諸所謂神仙因喝了酒露出了狐狸尾巴,他這才知道一切的神仙都是狐狸精請來的妖狐,因此比干請來了黃飛虎將這些狐妖誅殺。

這讓已對比干懷恨在心的妲己更加怒火中升,便設毒計剷除比干。妲己故作重病而見紂王,並說七竅玲瓏心能治好她的病,並且無中生有的說比干是一名忠賢之臣,如同聖人,其心必定是七竅玲瓏,可借用一片。

紂王對妲己寵愛有加,迷失本心,真的命比干獻上所謂的七竅玲瓏心,而比干的獻心情節,在原著中是如此描繪的:

他到了朝殿之上即破口大罵:“妲己賤人!我死冥下,見先帝無愧矣!”又泣:“成湯先王!豈知紂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劍剖腹,但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往腹內摘心而出,擲在地上,掩袍不語速往城門外去。

當然,事前姜子牙早料到比干有此劫,也告訴了他化解方法:將符燒灰入水,飲服於腹中可護住五臟六腑;剖腹摘心之後,在路途中若見有人賣“無心菜”,你就要問:“人若是無心如何?”賣菜人若是答:“人若無心還活!”你便不死;但賣菜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你就即死矣。



比干獻上心之後,即依照錦囊內的方法去做,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果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血如泉湧,當場斃命。

空心菜,也叫通心菜,它在長江以南的地方比較常見,它的中間是空的,所以叫空心菜,也算是比干當時無心狀態的比喻了。

但這僅是文學作品的天馬行空撰寫而已,不可當真,雖然它的撰寫有著歷史典故基礎,可畢竟經過文學加工,我們不能用正常的邏輯去解析它,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



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的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時,因禍害,被迫逃出朝歌,在長林(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紂之後,天下大定,念及比干對周有非常大的功勞與貢獻,於是四處尋找比干後人,得知其遺孤生於長林,於是因林而命氏,賜林姓,改名為堅,並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比干則為林氏之太始祖。


我就是竹韻


提起比干,筆者最先想到的就是他被商紂王挖心的故事。比干是一個忠臣,但不幸的是,他沒有遇到求賢若渴的君王,反而遇到了商紂王。遇不到賞識自己的人,我想這是對所有有才之人的最大不幸。

比干從小就十分聰明,而且還愛好學問,20歲的時候就憑藉太師的位置成為了輔佐帝乙的人。到了後來,他又受囑託輔佐帝辛,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的人。除了心裡想著國家外,比干還關心百姓,主張減輕百姓的賦稅,並且還採取一些政策鼓勵發展農業,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商紂王的暴行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生活的極為奢侈,又十分喜愛虐殺,對待朝廷裡的大臣,他從不手軟,在妲己的魅惑下,做了一件又一件的惡事。在遇到商紂王之後,比干每天都在想辦法勸阻商紂王,希望他有一天能夠懂得君王的責任,能夠負起君王的職責。

但是商紂王每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絲毫不把比干的話當一回事,甚至將事情做的越來越過分。

比干深知,作為一個大臣,就應不怕生死,所以他就對商紂王說,“君王犯了錯臣子不指出來這是不忠的表現,如果僅僅是因為怕被處死就不說那是膽小,不接受大不了就是死一場罷了。”商紂王聽了他的話,十分生氣,再加上有妲己的挑撥,紂王便對他說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現在就把你的心挖出來,讓我看一看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吧。”

比干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聽了商紂王的這番話後,十分失望,沒有一點猶豫,他當下就挖出了自己的心,將它摔在地上。就這樣,比干失去了心。但是挖了心的比干並沒有立即死掉,這是因為在這之前,姜子牙曾經送過他一道符,並且告訴他說在危難時刻,將這道符化成灰之後泡水喝下,那時便可以救他一命。

喝下這道符水後的比干獨自走在路上,面色枯黃,一點生氣都沒有。突然,他看到一位老婦人在街上賣空心菜,於是就問老婦人道:“菜沒有心尚且可以活著,那人呢?”老婦人想了一下,回應他道:“人沒了心,必死。”比干聽了這句話之後,當場大叫了一聲,便死去了。

有人曾說,雖然姜子牙給了比干救命符,但是這只是他的表面手段罷了,他心裡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想救比干,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其實跟當時老婦人回答比干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看似有兩種:活著或必死,但是按著正常人的思維來講,回答一定只有一個,那就是必死。當時比干的心早已如冷卻的灰燼一般,如果他聽到的是活著這兩個字,或許還能靠著一點點殘存的意志活下去,但凡他聽到了死這個字,那麼這點殘存的意志也就被打擊的沒有了。

這時候,或許就有人疑問了,姜子牙作為比干的好友,為什麼不幫助他,反而還要一心將他害死呢?

大家都知道,姜子牙到了最後也沒有被封為神仙,這是因為他的天資不夠,儘管為了彌補不足他已經在人間歷練了40年。在人間的這段時期,他順應百姓和天意,幫助武王滅掉了紂王,要知道比干可是紂王的忠實追隨者兒,所以要想滅掉紂王,最大的阻礙就是比干。

比干是商朝的亞相,是整個國家的支柱,為了能夠讓國家變得更好,他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勸諫商紂王。所以,儘管姜子牙和比干有著深厚的情誼,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比干便成為了被姜子牙拋棄的一方。

比干是可憐的,作為一個愛國忠臣,他最後的結局卻如此的悽慘,但是筆者相信,他心中的浩然正氣人可以影響我們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