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誰是正財神?

程萬慧


在古代由於深受封建迷信的影響,所以大家都對財神爺十分尊重,百姓們紛紛多自發組織關於請財神爺的民間活動。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大家就要開始準備送神迎神的儀式了,希望自家以後有個美好的生活,財源滾滾,再也沒有苦難的日子。在許多諸神中,財神爺最受百姓歡迎。畢竟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國民間信仰,另一類是道教賜封。因此,財神並不是唯一的,他有很多個。在中國主要有5大供奉的財神,分別是趙公明、比干、柴榮、關公、王亥。當然,還有其他四方財神,比如范蠡。那麼問題來了,誰才是正財神呢?


財神是道教俗神,在民間上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故事。在那4人中我們要先搞清楚,他們分別是什麼財神?最後才好得出結論正財神是誰?比干是商朝時期非常出名的丞相,他因為有玲瓏心而出名。在我們曾看過的電視劇《封神演義》中,紂王受妲己蠱惑,是令人挖了他的心的。因為沒有心,所以就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了。有句話說得好,商場如戰場,但如果是沒有心思的商人的話,那麼就能夠做到公平交易、互不欺詐了。所以比干就被人們稱為文財神。

還有就是范蠡,此人是幫助越王成功復國的大功臣,據說他與中國古代4大美人西施有染。

後來在越王勾踐復位後,他決定功成身退,於是便歸隱了。據說他到了齊國後隱姓埋名,別人都叫他“陶朱公”。他這個人有著極高的生意天賦,他一生中發過三次發財,每次發財後,都會選擇把錢給一些貧苦之人。這與那散財童子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所以自然而然人們就覺得他是文財神。趙公明是道教神明,關於他有多個版本。最令人信服的是在《搜神大全》中的形象,他手拿著鐵鞭,面色嚴肅,身下似乎還住著一隻大老虎。


趙公明這個人,他力求買賣公正,不容任何欺詐事項。他被人們稱為月財神,最後還被奉為了正財神,所以他才是名副其實的正財神。至於關公,留給我的印象還是關公耍大刀呢。在中國歷史上,關公是確實存在的。他本人生前的知名度不是很高,真正的聲明大躁的時期是在宋朝。宋朝的兩任統治者都對他非常賞識,認為他是非常的講義氣、勇敢。有了帝王的扶持,關羽廟才得以建立。藉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關羽徹底在民間打開知名度,百姓們對他崇拜的不得了。很多民間百姓都認為他無所不能,開始對他頂禮膜拜、供奉香火,自然而然財神的寶座就非它不可了。


尚武菌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尚武菌,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誰是正財神?大標題的問題不是很重要,倒是補充說明的“為什麼這些人都能和“財神”有關係...”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我只講下趙公明吧,這個人跟關公、比干、范蠡有些不同。


首先,趙公明是虛構人物

趙公明為道教中的神明,是虛構的人物。道教稱其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所化生。姓趙名朗,字公明,與鍾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避世山中,虔誠修道。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收之為徒,並使其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原屬瘟神,並非人見人愛的財神

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晉代幹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到了《列仙全傳》中,更由“瘟神”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和其他七鬼帥率領鬼兵,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


封神演義問世後的“趙公明”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方被冊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他在《封神演義》中成為財神,是源於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繪趙公明形象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而多須,跨虎。 這正是後世所供武財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書中又稱其授正一元帥,手下有八元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又稱他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鑲災‘,功莫大焉。據此,道教又將其與靈官馬元帥、關羽、溫瓊合為四大天將。

近代“趙公明”的情況

關於賜財功能,《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備受歡迎。至近代,又有人附會趙公明為回人,不食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鑄鼎餘聞》卷四。本屬虛構,他的回回族籍,更屬無稽之談。民間所供趙公明財神像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 黑麵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 珊瑚之類,以加強財源福輳之效果。


北京民俗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大財神,其中前兩者被稱作“武財神”,後兩者被稱作“文財神”。先來說說他們四個分別是怎樣當上財神爺的吧。

關羽是三國時代的著名武將,屬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宋代以前,關羽並不是十分受到重視。第一座關公廟是南朝的皇帝陳伯宗下令在關羽遇害之地玉泉山上修建的,此時離關羽之死已經將近250年的時間。隋唐時,關公的信仰開始形成規模,但此時三國時代的諸多名人如諸葛亮、劉備、張飛、周瑜、鄧艾都受到崇拜,關公在其中並不突出。

到了宋代,宋哲宗敕封關羽為“顯烈王”,開啟了關羽青雲直上的道路。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更是對關羽推崇備至,在位短短26年間就完成了對關羽的四次加封,先後封其為“忠惠公”“崇寧真君”“胎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這其中是道教在背後推波助瀾。

由於朝廷的大力推崇,民間對關羽的崇拜也蔚然成風,連佛教也忍不住插上一腳,將關羽攝入其宗教體系,奉他為“伽藍”。此後,元、明、清的統治者不斷加封關羽,最終關羽成了“關聖大帝”,是道教、佛教兩家重要的護法大神。

而關羽成為財神與他的品格有關,《三國演義》中講到關羽“千里走單騎”和“華容道義釋曹操”,皆體現關羽為人重義守信,這是其最大的人格魅力。而誠信也是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原則,所以商人們漸漸的把關羽當成了他們的守護神,關羽由此演變成了財神。

趙公明最早出現於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其中寫道:“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由此可知趙公明的身份是統領鬼部的將軍之一,專門負責取人性命,是個瘟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瘟使者”條就說趙公明是“五瘟使者”中的“秋瘟”,其它四個瘟神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無達、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但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公明”條又說:“(趙公明能)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其形象又從瘟神變成了除瘟之神,同時還增加了保護司法公正和掌管財運兩種職能。

而使趙公明作為財神廣為人知的是《封神演義》。《封神演義》中講到姜子牙封趙公明為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納福,追逃捕亡。迎祥納福顯然就包括了招財的職能,畢竟有沒有錢是衡量幸不幸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趙公明的四個手下分別為: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都跟財富有關,趙公明作為他們的統領很自然的就被當成了財神。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據《史記》記載:比干因為勸諫紂王,而觸怒了紂王,遭到剜心。《封神演義》改為:妲己裝病,說要以比干的七巧玲瓏心做藥引,才能治好她的病,誘使紂王殺了比干。

至於比干是如何與財神聯繫到一起的,一種解釋是比干後來被奉為了文曲星,掌管文才。而在科舉時代,考中了科舉,當上了官員,榮華富貴也就隨之而來了。所以比干也就被等和財神畫上了等號。

而據民間傳說的說法,比干因為沒有了心臟,所以不會偏心,故而被視為財神的理想人選。但我覺得這不是在說比干缺心眼嗎?

范蠡是四位財神中和財富聯繫最直接的。他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的謀臣,在勾踐打敗了吳國以後,范蠡看出勾踐這人只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富貴,肯定會剷除功臣,於是范蠡很識趣的辭官歸隱了。

辭官後,范蠡來到了齊國做起了生意。事實證明,范蠡不僅擅長政治和戰爭,做起生意來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三次發了大財。然而,每次他都毫不猶豫的將賺來的財產分給了窮人和遠房的親戚。正是因為如此,范蠡也被當成了財神。

至於,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這四個神中,哪一個才是正統的財神?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答案。因為神話本來就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既然是虛構的就沒有什麼正不正統的說法。中國的地域非常的遼闊,有許多人民。每個地區的人民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神靈,另外經歷漫長的歷史,還會有新的神靈誕生,所以就會經常出現有許多神靈職務撞車的情況。比如:門神就有神和荼鬱壘、秦瓊和尉遲恭,婚戀之神有月老、女媧、和合二仙、萬回。事實上,中國的財神遠不止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四個,還有劉海、利市仙官、金元七總管……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只是其中名氣比較大的。


妖怪博士潘神


正財神只有一位,也就是趙公明元帥!



本月4月30日,農曆三月十五日,是五路財神中路大財神“趙公明元帥”誕辰之日。

這也是咱們中華古法,“交財運之法”的一天!

財神節和財神誕辰最早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七月二十二,一個是三月十五。

最早的記錄是在許真君的玉匣記中記載,增福財神日七月二十二。

而趙元帥,為秦時陝西終南山人士,生日為三月十五,其《玄壇趙大元帥財神經》中記載:

吾是玄壇趙天君。財帛府中我為尊。

天下財源吾掌管。富貴窮通由我定。

兼管風火瘟雷部。三月十五是誕辰。

家家戶戶虔誠奉。我便賜財榮其身。



財神有:

“正財神”也叫大財神,趙公明。

“文財神”比干,范蠡。

“武財神”,關羽。

“偏財神”為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準財神”為劉海蟾。

所以,三月十五日,乃上清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趙公明之誕辰

所以,這天也是拜祭大財神的最好日期!

家家戶戶虔誠奉。我便賜財榮其身。

阿淼為大家奉上符法一道,上清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鎮宅靈符一張:

附接財神:


阿淼星座命理


人們便習慣將願望寄託給神靈,請求他們來助以實現。如遲遲無子的夫人拜送子觀音、想要金榜題名的考生拜文殊菩薩或文曲星君等等。

要說中國人最喜歡的哪位神祗,我想大約是財神。儘管錢不是萬能的,但求財納福依舊是許多人趨之若鶩。

在許多的營業場所,店家則會供上財神爺,來祈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提到財神,或許很多人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個一身紅裝、手持金元寶、玉如意,以及一條寫著“恭喜發財”卷軸的神仙形象。

大體來說,中國有著“四面八方一箇中”,一共九路財神。那麼這九路財神中,誰是正財神呢?

要弄清楚誰是正財神,我們就得先看看這些財神究竟都是什麼來頭。“四面”指的是東、西、南、北四位財神,八方則又包括了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再加上最後的中財神。道教中賜封和民間信仰的財神一共就達到了九人之多。

我們先從中間說起,中財神王亥,被尊為“華商始祖”、“財神之首”,或稱“大財神”。

夏朝孔甲二十六年(前1854),王亥出生於商丘。商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同時,他也是王姓的始祖。據說,他率先帶領商族人從事貿易活動,使得人們便把從事貿易的人叫做"商人",把他們販賣的物品叫做"商品"。

由此可見,作為貿易之父,王亥是夠資格位列財神之首的。

東財神是比干。他是商代末帝紂王的叔叔,比干最為人所知的故事應當就是因敢言直諫而被紂王挖心。他在任期間大力發展商朝經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傳說,比干被挖去心臟後,天帝覺得他沒有心臟,也就沒有私心。於是,讓他掌管存放財物的寶庫,他也就成為了眾財神中的一員。

西財神是關羽,他被後世譽為"忠義"的象徵。據說,他精通商事,曾經改良記賬方式。關羽的“義”演變出了“仁義”及“公正”的含義,因而商人們紛紛效法他的講義氣及守信,將其引為模範,成為財神。關羽從忠義神轉變為財神,大抵是在明朝中後期。

南財神是後周世宗柴榮。他從小經商,生意經營得十分成功。當上皇帝后,他大力發展商業,得到了商人們的擁護,成為財神。

北財神是趙公明。在晉朝幹寶的《搜神記》中,他是負責監督鬼怪的人。而從《太上洞淵神咒經》“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士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可見在當時趙公明的身份是個“瘟神”。到了明朝,他的身份發生了改變,變成“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的財神。據《玉堂大法》的說法,趙公明在瘟部供職了上千年,才當上了玄壇大將,最終成為財神。

除此之外,還有被譽為"商聖"的東南財神范蠡。他協助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後,便改名換姓四處雲遊。傳說,他三次經商,回回都成為一方富豪,但他很快散盡家財,追求閒適的生活。因為居住在宋國陶丘,所以他又自號為“陶朱公”,後人因他忠誠智慧,經商思想影響深遠,便將他尊為財神。《史記》中說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鉅萬。”

東北財神李詭祖被稱為“增福財神”,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福善平施公"。據說,他是北魏時的一任小官,因善待百姓、發展生產而被長久供奉,久而久之便成為了財神。

西南財神是“孔門十哲”之一的端木賜,也就是《論語》中常常出現的子貢。他往來於曹、魯兩國經商,累積了許多財富。因為子貢經商講究誠信,後人還將這一作風譽為"端木遺風"。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專門讚揚他道:"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 ,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

最後是西北財神劉海蟾。他本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因為他坐騎是一隻金蟾,被認為可以引來財源,於是他便被民間作為"準財神"。

在這眾多財神中,還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關公、趙公明屬於武財神,而范蠡、比干屬於文財神。

因為趙公明還管轄著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和財富有關的天神,所以他地位最高,被稱為正財神。


煮酒君


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趙公明”是真正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又稱“財神”。

在民間傳說中,有多為財神,例如: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等這些財神,已經融入進我們的生活之中,每年過年,都會有這一群人到處送“財神”,這也證明了“財神”,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財神呢?

在正統的道教神仙體系裡,“趙公明”是真正的“財神”。

“趙公明”是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一般稱為“武財神”手下掌管五路財神。每逢正月初五,便會下凡賜福。這時候,道教十方叢林內裡面大大小小的道觀,都會舉行迎接財神法會。這也證明了“趙公明”是道教真正的財神。

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關公、比干、范蠡等財神,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先說范蠡

“范蠡”又稱“商聖”是春秋時期白手起家的商人,是“南陽五聖”之一,自幼出身貧賤,但因為他勤學好問,長大後學識淵博,後來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便投身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據說他精通兵法,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吾國。而後,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離開越國,不在參政,轉去經商,遊歷72峰,遊歷過程中,三次憑藉經商成為鉅富,又三次將家財散給百姓,所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也就是我們過年的時候,走街串巷送財神的人送的“文財神”。因為是我們最熟悉的“財神”。再說“比干”:比干在正統體系內並不是財神,而是掌管“名祿”的神,比干生前是商朝宰相,從政四十年。是殷商王室的重臣,20歲官拜丞相,先後輔佐殷商兩代帝王,是忠君愛國之人,敢於直言勸諫,能為民請命,曾被成為"亙古忠臣"。死後被道教奉為名祿之神,掌管天下考取功名之事,所以大家需要考試,可以去拜一下比干。

綜上所述: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趙公明”是真正掌管財庫的玄壇元帥,又稱“財神”。其他的要麼是接近於財神職務,被誤認為財神,要麼就是在民間流傳的財神。

道士三成與您分享!


道士三成


從古至今,人們心中最敬仰的神當屬財神。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有四位財神,分別是關羽,趙公明,比干和范蠡。

那麼這四位財神到底哪一位才是正財神呢?我們先來看一看,為什麼這四位能夠被封為財神。

關羽

關二爺的名號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響噹噹的,如今,不僅是人們所叩拜的武財神,而且人們在結拜兄弟之時都會跪拜關二爺,敬重關二爺的義氣。

歷史上在宋代以前,其實關羽的名氣並不是很大。隋唐年間,對於關公的崇拜才開始在民間擴散開來,但當時三國中人物都在民間受到推崇,比如有諸葛亮。趙雲,劉備等人,關羽並不突出。


但到了宋代,由於宋哲宗非常崇拜關羽,親自冊封關羽為“顯烈王”,讓關公得到了官方的認證,從此佔據了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英雄地位。

宋徽宗也非常崇拜關羽,短短的26年給關公冊封了4次。到了明清年間,關羽的封號晉升為了“關聖大帝”,成為了道教和佛教兩家的重要護法大神。

那麼關羽為什麼會是會被封為財神呢?

這其實是與關羽的品格有關,“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是曹操”,一生大義凜然。而從商之人最需要的品質就是誠信,因此從商之人往往會將關羽推崇為財神,這也就是關羽成為財神的原因。

趙公明

趙公明來源於小說《封神演義》當中,但在封神演義當中,趙公明並沒有被直接封為財神,姜子牙將其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職能為迎祥納福,追逃捕亡。


趙公明的手下還有四位正神分別是:“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這四神的職能都和財富有關,所以趙公明作為四位正神之首,自然而然被人們推崇為財神。

比干

比干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人們所廣為熟知的是在《封神演義》當中,那個為人剛正不阿的大臣。

最後卻因為得罪了妲己,被妲己所陷害,挖心而死。在《史記》中也有記載,比干是因為勸諫自己的侄子紂王,而被暴怒的紂王剜心而死。


由於比干的忠誠之心,後來被人們推崇為文曲星,掌管天下文才。在科舉考試之時,考取功名,自然就有了財富。

所以比干逐漸的也和財神聯繫起來,漸漸的畫上了等號。還有民間傳說,比干因為挖心而死,沒有心,因此不會被財富所誘惑,就這樣的人,才能夠控制財富。

范蠡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打敗吳國,創下不朽功績。范蠡作為勾踐的第一謀臣,為勾踐復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范蠡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從政能治天下,從商富可敵國。

辭官歸隱之後的范蠡,到齊國做起了生意,幾次大發橫財,富甲一方。並且范蠡心地善良,將財富都分給了親戚和鄰里,因此被後人供奉為財神。

那麼這四位財神到底誰才是正統的財神呢?

在中國神仙文化當中,比較正統的神仙,還是姜子牙的封神榜所封的神。因此大部分人認同的正財神還是趙公明,儘管封神榜中沒有直接封趙公明為財神,但是其職能與財富相關,可以被認為為正財神。


而比干和范蠡則應該為“文財神”,關羽為“武財神”,劉海蟾為“準財神”,“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所以財神遠不止一位,您想拜哪一位就拜哪一位了。

策神歷史作家團出品,敬請關注!


策神歷史


財神屆也有鄙視鏈?

恭喜發財!

這是過年期間最流行的一句祝福語,而且老少咸宜,對誰都能說!

中國人愛財,毋庸諱言!供奉起財神來,那是誠心實意,早晚燒香,朝夕致意,一點都不含糊。而且,為了怕財神爺事情太多,工作太累,(也可能主要是怕忙不過來,照顧不到自己吧?)就多找幾位來幹這份工作,比如題目中列舉的這老四位:關老爺、趙公明、比干和范蠡。

不過,這個題目有點挑事的意思,啥叫誰是正財神?難道財神屆,跟《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衩一樣,還分個正冊、副冊不成?這是赤裸裸的鄙視鏈呀!

今天,咱就說道說道,揭揭財神爺的老底,先看看他們老四位是是怎麼當上財神的?

關公:光有忠義是不夠的,還得靠老鄉!

這老四位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關老爺了,商鋪裡供著的幾乎都是一縷長髯、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關老爺是個了不起的人,儒釋道通吃:在儒家看來,他忠肝義膽,義薄雲天,因此,被奉為武聖人、亞賢;在佛家看來,雖然關羽生前殺伐太多,但他也很有“佛緣”,據說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度化了關羽,而關老爺變成了菩薩,是為伽藍菩薩,守護者佛教的伽藍聖地;而在道教這裡,關老爺更牛,直接稱帝,是為關帝。

不過,關老爺這個財神,一開始可不是專業的,而是半路出家。隋唐以後,關老爺的神話才開始流傳。最初,是將他作為一些行業的祖師爺,比如買豆腐的(關老爺年輕時的職業)、打鐵的(關老爺也幹過這個行當)、剃頭的(大概因為關老爺也使刀)等等。

直到清代,關羽才變成了財神。為啥呢?幾種說法:一是關老爺重義輕利。關羽曾經在劉備最背的時候,投降了曹操。曹操把他當寶貝,上馬金、下馬銀,但是關羽不為所動,當他打聽到劉備下落的時候,拍拍屁股就走人,把老曹送他的金子銀子原封不動的奉還,掛印封金,一介不取,這樣的人是所有商人的典範啊:誠信為本、公平交易。

二是說關老爺算賬算的好!關老爺帶兵,可不只是打打殺殺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很重要。據說,關老爺長於算數記賬,還發明瞭日清簿,大概類似現在的賬本吧。商人搞企業,財務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是老闆親自抓,關老爺技術這麼好,封為保護神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是關老爺是山西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為啥直到清代關羽才被奉為財神呢?明清以來,晉商可是大大的發展,在全國甚至海外做生意。關羽的正直、忠誠、講義氣,是山西人最響亮的名片。所以,晉商所到之處,都會出資修建關帝廟,關羽是“得財有道”最好的代言人,晉商和關羽“互惠共贏”、相得益彰。

趙公明:我其實很兇的!

趙公明是這老四位裡面起點最低、背景最差的,甚至還有點黑料。因為,他最早不是人家人愛的財神,而是人們敬而遠之的瘟神。

趙公明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幹寶寫的《搜神記》裡,他的本職工作是管鬼的,職責是“督鬼下取人”,也就是派小鬼去陽間拿人。而西晉末年的《太上洞淵神咒經》進一步說,他主要是“行瘟疫病”,也就是人見人怕的大瘟神。到了元代,瘟疫行業又作了細分,趙公明的工作又有調整,變成了主管痢疾的瘟神,這大概是他的職場上的至暗時刻!

不過,按照物極必反的原則,老趙也會觸底反彈了,首先,《玉堂大法》給他安排了個新崗位,他“以威直充玄壇大將“。後來,《搜神廣記》給了他一個新履歷,開始洗白,”被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帥“。到了明初,有個山東文人,將趙公明的傳說糅雜到一起,寫了本《琅琊金石輯注》,這裡趙公明就多了“求財利宜和合”的職責,開始接掌財神之職。

這些內容,被《封神演義》充分吸收了進去。隨著這本書大暢銷書的流行,趙公明作為財神的地位,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趙公明和其他財神不大一樣,他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麵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他為啥騎老虎呢?宋代蘇軾的弟弟蘇轍曾說:富貴若騎虎。意思是,凡夫俗子只看到人家吃肉,沒看到人家捱打。富貴有啥好的,就像騎老虎一樣危險啊!但是,沒有風險哪有利益啊!富貴險中求嘛!騎老虎也就成了富貴的代稱!

比干:我是個公正無心的苦人!

比干出身高貴,是紂王的叔叔,而且他還是個忠義之臣,《論語》裡說他“諫而死”,也就是死在了老說實話、老提意見上。

《封神演義》裡的故事就比《論語》精彩多了。話說,妲己唆使紂王搞個神仙“趴”,實際上,請來的都是狐狸精。席間,狐狸騷臭難聞,而且,有的道行淺,還露出了狐狸尾巴。鋼鐵直男比干看到了很生氣,他派人查出這些狐狸的來歷,放火全給殺死了,還用未燒焦的狐狸皮做了一件皮襖獻給了紂王。這可把妲己氣壞了,這些狐狸可是她的親朋好友啊!

於是,妲己謊稱自己得了重病,必須要一片七竅玲瓏心才能治得好,而這玩意,只有比干有。於是,色令智昏的紂王跟自己的親叔叔索要其心。比干大罵妲己,但也無法,只好剖心給了昏君。他死後,被封為北斗七星之一,後來到了人間,做了財神,主要是因為他沒有心,沒有心就不會偏私,而且他為人耿直、公正無私,他來管財富、財運,大家都放心。

比干生前是個文臣,他做了財神也是個天官的樣子:白臉長鬚、面帶笑容,手持如意,身攜聚寶盆,身邊有“招財”、“進寶”相隨。

范蠡:生財有道的專業人士!

財神裡最專業的非范蠡莫屬。

這位老兄最初搞政治,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打敗了吳王夫差,滅了吳國。

但是,他認定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於是急流勇退,辭職不幹了,帶著美人西施,跑到了齊國。

齊國是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范蠡長袖善舞,經商有術,很快就積累了鉅額財富。齊王知道他是個能人,想請他幹CEO。但范蠡看透了官場,於是退還了相印,散盡了家財,溜了。

他跑去了一個叫陶的地方。為啥來這裡呢?范蠡眼光獨到,他認為這裡是交通要道,大家來來往往都要經過這裡,客流量大,在此經商,必然能發家致富。於是,他就在此定居,自稱陶朱公。很快,他又積累了萬貫家財,成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首富。

范蠡深深的明白,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在戰國那個亂世,財富太多不是好事,於是,他又兩次將家財分給百姓,算是做了慈善事業吧。這麼大的手筆,老百姓能不喜歡嗎?於是,天下人都讚美他,拜其為財神!

有正就有偏!

所謂的正財神,是指供奉的位置而言。關和趙被稱為武財神,比和範被稱為文財神,他們在民間影響力最大,供奉時都居正位,都是正財神。民間,還有一類財神,比如五路神、五顯神、五通神、利市仙官等,被稱為偏財神,他們影響力小一些,只在某些區域盛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正財神是全國糧票,各地都認;偏財神是地方糧票,使用範圍有限。

當然,不管是正財神還是偏財神,能讓你發家致富的都是好財神。

最後,恭喜發財!


飲水君


財神是民間信仰最廣、香火最旺的神秖,人們可能不信別的神仙,財神卻是一定要敬奉的,原因很簡單,自古至今有誰和錢過不去呢?沒財的求財,有財求更多,這都是人之常情。

財神不是隻有一個,在我國官方和民間信仰的財神有很多。其中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是其中代表性最強的幾位。下面我來說說他們成神的前因後果。

關公:三國名將,姓關名羽字雲長,死後被民間建祠敬拜,在宋代,宋哲宗敕封關羽為“顯烈王”,宋微宗更是推崇備至,四次對其加封,先後封為“忠惠公”、“崇寧真君”、“胎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由於官方的大力推崇,引起民間香火大盛;連佛教也奉他為“伽藍”,此後,元、明、清數朝君主不斷的加封,最終關羽成為了“關帝大聖”,是道教、佛教的重要護法神,由於其生前仗義守信、輕財重諾的品格與商家原則相合,逐漸被人們奉為財神。

趙公明:一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正史中沒有關於他的記載,主要事蹟來自於《封神演義》,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對歿於戰事的各路元魂封神,趙公明被封“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負責“招財、納珍、進寶、利市”,這幾項都與錢財相關,名富其實的財神。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日、三月十五日,全世界各地華人都會焚香上貢祭典這位財神。

比干:商朝紂王的叔父,據《史記》中記載,比干因直言勸諫而觸怒了紂王,遭到剜心酷刑而死。《封神演義》中改為妖妃妲己為報群狐被焚之仇設計陷害,妲己裝病,說要比干之七竅玲瓏心為藥引方能治癒,誘使紂王殺了比干。民間傳說,比於因沒了心,所以不會偏心,因此被玉帝封其為“天官文財神”,掌管天下功名、財庫,因而也是一位財神。

范蠡:春秋時越國謀臣,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因看出勾踐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而毅然離去。來到齊國經商,由於才智過人,很快就富甲一方。曾三次聚起千金又三次散盡千金。因此得到廣大民眾的愛戴,在民間被奉為財神。范蠡是直接經商而產生的財富,因而被人們奉為楷模,競相學習。論起親民性比其它財神更勝一籌。

這就是各位財神的經歷,至於他們四人誰才是正統的財神,我看沒必要分得那麼清楚,人們要信奉誰那是人們的自由,並沒有誰高誰低、誰正誰偏之說。大家以為如何呢?






明清(德剛)


財神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神仙,無論是尋常百姓家還是生意人的店鋪裡都喜歡請一尊財神像或者是掛一幅財神畫,希望財神給自己帶來財運,財源滾滾到自己家來。


說到財神就要說一下《封神演義》,因為這本書裡的財神最多,共有八位分別是比干,趙公明,陳九公,姚少司,蕭升,曹寶,韓毒龍,薛惡虎。比干死後被封為文曲星,因為他沒有心,老百姓向他祈求什麼事他都答應,後來就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財神了。而陳九公,姚少司,蕭升,曹寶分別對應的財神是招財使者,利市仙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而他們的上司正是財神爺黑虎玄壇趙公明。而韓毒龍,薛惡虎因為在姜子牙最缺糧的時候為姜子牙送去了糧食,在民間也被稱為財神。


除了以上這八位財神外,在我國民間還有兩位財神,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和三國時期的關羽。范蠡在幫助越王消滅吳國後,選擇了辭官隱退回家經商創業,他共經歷三次創業,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他每次成功後都會散盡家財從新來過,所以後來許多生意人都供范蠡為財神。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稱為關公,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忠義的化身,被歷代帝王推崇備至,在民間建了很多關帝廟,很多生意人前去祈求都很靈驗,漸漸的關羽也就成為了民間的財神。


那麼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誰是正財神呢?

這四位財神當中,關公,趙公明對應的是武財神,而比干,范蠡對應的是文財神,但是這四位財神當中趙公明又帶領著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四路小財神,所以我認為趙公明才是正財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