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有什麼區別?

36姨


區別太大了!老金媽媽那一代老師,以及老金同學這一代學生的老師,那是將學生當子女、當希望(國家的,真的)!

老金那時雖小,但知道媽媽他們經常一家一戶的去動員學生入學,為學生買書本、紙筆、代繳學雜費。我還見媽媽為窮孩子縫補衣裳,將我們兄妹的衣服改了給他們穿。他們一天要上六節課,有的一人還要教二個班(名叫複習班)。作業認真改,學生書不會背就給他留學,直到能背了才放學,老師跟著餓肚子!每週要帶學生去勞動半天,農忙要帶學生支農,主要是採綠肥、插秧與收割,每年要去春遊、秋遊,教學生做遊戲,演節目(六十年代初演節目特別多、抗美援越小劇、兒歌、舞蹈,學校經常開聯歡會,大家興高采烈,熱鬧非凡:什麼小戲劇越南小英雄、表演唱逛拉薩一一兩女學生演爺孫倆笑死人)。下午課外活動打籃球、乒乓球為主。那時老師晚上都要集中備課,四年級到六年級要晚自習,開始是煤油燈、煤氣燈,後來才有了電燈。寄宿生早上六點鐘起床要做早操,七點吃飯,七點半上課。上午四節課,下午三節課(其中一節寫字課30分鐘)、課外活動,不知道師生為什麼精力那麼旺盛。

老金的中小學老師都非常好,至今中小學教師(中學畢業45週年)都保持聯繫,同學聚會七八十歲的老師都會從各地來(我們的中學老師有很多下放的名校高才生一一甚至有"滿州國總理大臣"的嫡孫,他後來回人民日報任日語高級翻譯、編輯、教授。後來他們很多調出成為地廳級領導、大學校長(部級)、書記、教授)。師生有的象父子(母女)、有時開起玩笑可以象兄弟(姐妹)。一些女學生被罵哭也常有,但一會兒又很好了。現在這些成為同學聚會(我們沒聽說那些同學會的打油詩的事,都是真摯的同學情)寶貴的笑料。

老金當中小學教師才三年(1977~1980,後調縣委宣傳部)那時師資奇缺,課程負擔很重:老金一人教初一政治、歷史,初二語文、政治、歷史、體育,二個年級的音樂,還要擔任校長(五·七學校,中小學七年制),負責60人的寄宿生管理,隔週帶全體寄宿生砍一次柴火,因勞累過度,得了甲肝。但老金還自編自刻自印了《語文基礎知識》、《政治複習提綱》、《我班同學作文選》(恢復中考作文試題《夜讀》剛好是作文選中的第一篇一一所以我校考試成績全縣第一,成為教壇新秀。老金因刻印蠟筆留下的硬繭至今尚存!)。但那時剛恢復中高考,學習氣氛濃厚,整個社會充滿了昂揚喜悅奮進之氣!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為爭補課的時間爭得不亦樂乎,那時完全沒有補課費,全是責任與奉獻!結果星期天全拿來上課了,我這個班主任只好把課時全讓給他們。但我第二第三年調二中教高中語文還獲得地區高考第一名(高考作文說明文"蜜蜂",又被老金碰巧中了一一進場前複習大講楊朔荔枝蜜!)。中學三年是老金回憶一生的美好時光,生活有規律,集體食堂愉快的"餐會"(各種玩笑)、激烈的課外打球活動一一老金今年65歲仍然可以打全場、教師音樂茶會(同好自娛自樂)。

到老金女兒讀初中,就開始要與老師"公關"了,老金把她的老師請了個遍。後來,她的班主任竟然要跟老金做生意,要我們公司買他的五金材料,老金看不慣,沒管,後來關係就冷下來了。還好老金女兒還爭氣,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這時總體上還屬於競爭激烈,風氣較正,校外輔導課還沒有興起,老師沒有校外補課收入。

現在老金孫子讀小學,真是苦了女兒!每天他們小夫妻陪著做作業(從幼兒園的手工作業開始)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有時老金看不過,到底誰是學生,都叫他們別做了,他們說那不敢!然後是要上各式的補習班,開始是老師使眼色各種暗示,搞得家長們很為難(這些高檔社區的還算生活都不錯的)。現在據說風氣好些了,但小孫子還是上了鋼琴、跆拳道、圖畫等興趣班,忙得不亦樂乎!要想讓現在老師象老金媽媽那時的老師家訪、補課、勸學、代繳費,各種關心,那是門都沒有!

老金一講就講了五代的老師,錯誤疏漏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老金希望學校就是教書育人,授業解惑之所,別染上銅臭味!還有就是德育!做到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要德智體美都得到全面發展。


金鵬144964690


我就說說我讀書的時候把,記得我只有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老爸送我去的,從上小學開始就是自己獨立去學校了,那時候老師好嚴厲的講臺上永遠都會放著一根竹條,相當於古代的戒尺吧,對於那時候調皮的我來說是沒少捱過打的,打手心老疼了!!!可是被打了回家還不敢跟爸媽說,說了可能會被在打一頓😂😂😂,不過當時的環境就是這樣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了,老師就相當於你的家長了有那個權利來管教你,你做錯事老師罰你家長不會有想法,還會說打的好呢!可是現在呢家長都是把孩子當小祖宗那樣供著,自己都不捨得打一下還會讓老師打嗎?別說打了就連讓學生打掃下衛生都有家長跳出來說我孩子是來讀書的幹嘛還要讓他打掃衛生之類的話出來,這樣老師能說什麼?怎麼做?打打不得罵罵不得,老師就只能是我該怎麼講怎麼講,你愛聽不聽,不聽拉倒,反正該教的都交了能學多少看你們的能力的,願意學的自然能學好不願學就算了。這種就是家長的行為迫使老師改變的!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補課問題了,小學時補課可以用“關學”或“留學”這詞來代替,不過跟現在的補課是截然不同的,那時候了被關學就只針對那些作業沒完成的,課文沒背會的留下來,誰完成誰回家,當然最晚也就留一個小時啦!不過被留下來可不是啥光榮的事,所以一般不會有人會真被留那麼就得!雖然說們講什麼課但也是拿出自己的時間來監督我們學習,不圖利益的!初中高中階段也沒見老師開過培訓班。當時我們那學校的老師都差不多,就拿我的班主任來說吧!自己的班主任肯定最瞭解自己學生的嘛!她是我們數學老師,當時我們班有四十多人,反正課本上的內容是全部在課堂上都講過的,只是講一遍不可能每個人都能聽得懂得啦,所以在改作業的時候哪些人同一題做錯了的,她就會拿課餘時間把這些學生叫過去給他們講解!這也算是一種補課方式了吧。只是也沒有涉及利益關係!她總是跟我們說只要你們把成績考好我就高興了。

現在補課就有點誇張了,前些天一同事還給我算了算他給孩子補課的費用,只是外語一門,每週日兩節課一個月兩三千這還是普通班,就按一小時一節課,一個月花八小時就能賺兩千多,想想都感覺不可思議呀!這相當於在小城市上一個月班的正常收入了吧!這個職業都可以稱之為斂財神器了!

當然啦,在這個物質社會你去開補習班賺收入沒人說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但是在開補習班的同時也請把作為老師職責也做好,就曾經在網上看到過有說老師上課不把內容講完,就著上補習班講的,這樣不就是逼迫學生參加補習,不補習學不到!這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這樣的人就不配稱為老師!

老師是個神聖的職業,希望有些老師不要去褻瀆了這份光榮!!

要想有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跟老師都是有責任的!


唯愛幽默搞笑段子手


從教師本身來說應該沒什麼區別,都是“傳道?受業?解惑”,但從每個人的個體上又有很大的區別。就拿給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30多年前被分配到一個山村學校教書,那個時候民風淳樸,家長熱情,學生單純有趣,給了我一個剛脫離學校的學生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家長們對教師的尊敬成都出乎我的意料,經常叫老師吃飯,幾乎是各家輪著,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被老師打了,從來不怪老師,無論是怨不怨自己的孩子,都會責備自己的孩子,更不會一有事就找老師的後賬。那個時候,老師在一個班級裡有很大的自主權,學校也沒有那麼多的管理制度約束老師,但老師們都兢兢業業,無私無悔的工作著,從沒有因為家中的事耽誤過孩子的教學,即使是有事耽誤一天或一節課,也會抽時間補上來。30多年過去了,時事變遷,家長也不是那個時候的家長了,自己也改變了很多,現在學校裡年輕的教師很多。大多文憑很高,他們的思想、行為都和我們差距很大,教學方法、管理方法都不相同,他們大多追求時尚的東西,和學生很容易溝通,學生比較喜歡。但教學經驗不足,大多敬業精神不夠,尤其工資低,靠死工資生存,內心失衡再加上不被尊重,很有有失落感,因此大多思想波動大,直接影響了教學工作。有的甚至在校外補課,把平時的上課當做一種副業了。

總的來說,時代不同了,幾十年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不是天方夜談


我出生在農村,小學中學高中都是在老家上的,前年9月份,回小學給我女兒辦(寄讀,因未到讀一年級年齡)發現小學的老師很多還是20幾年前教我的那幾個,我那個心碎啊!當時我就對自己講明年一定要讓自己在孩子出去外面讀書。在老家沒前途(我那語文老師連我名字都念錯的人)。農村的小學教師很多都是身兼數值,既教數學也教語文············我小孩現在帶出來在城市裡讀書,雖然不知道能不能讀得好,但至少我給她一個比較好的環境!


麥客星星


我覺得老師還是老師,過去和現在一樣!沒變!還是教書育人的老師!沒啥區別!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的中心和內容是發生

變化了,比如我現在輔導不了中學的孩子!所學內容不同!所以教師也隨之提升!比如原來能考上中專就能當老師,現在不行了,需要本科甚至更高的資質!水平明顯提升,但是教書育人的匠心沒變!比如前幾天去開家長會,還沒我大的老師,苦口婆心說著孩子的情況,讓我彷彿又回到學生時代!依稀想起我的班主任!所以我說老師還是老師,沒變!

可能有人說你是教育系統的吧,抱歉,我不是!親戚也沒有是的!好尷尬!

可能有很多人說,現在的老師變了,孩子課堂上學不會,然後組織有償補課,或者到培訓機構有償補課!培訓機構的老師也是教書育人!師者!無階級之分!

說實話,這種現象肯定有,當家長的心裡都明白!但是!憑這個就說老師變了和以前的老師不一樣了,我覺得是武斷!

原因如下:個人觀點!

第一,現在不是以前消除文盲的時期,也不是宣傳普及九年義務的時期,同樣是一起上課,有的會,有的不會,怪老師麼?

第二,總覺得自己孩子不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上名校,將來有個好的發展,想要接受精英教育,又覺得花錢太多,投資轉化成知識,知識再轉化成回報,這個過程理解不了,怪老師麼?

第三,以前和現在一樣,都是看冷冰冰的分數擇校,不夠分數線免談!在校教師還是培訓機構的教師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分數而工作!花錢補課的我覺得是等價自願交換!效果自己承擔!假如取消高考,推行大學義務教育,還有人看分數麼?還有人補課麼?是制度形成的市場需求,怪老師麼?

綜上所述,從我的角度看,以前和現在的老師都一樣!都是教書育人沒有區別!

只有習慣免責邏輯的人才會覺得師心不古了!我交錢到學校了,老師就得把孩子教好,不必再額外消費!

自己沒成龍!自己沒成鳳!為啥為難孩子呢?為啥為難老師呢?

感謝我的老師教會我識理和做人!

個人觀點!不針對任何人!


木魚7621401244138


哈哈,過去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作為社會屬性都是老師,沒什麼不同。

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無非是讓過去老師的教學態度和現如今老師的教學態度進行比較而已。實話實說沒有可比性,因為,時代變了,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變了,為什麼老師就不能變呢?!

幾十年前,社會貧富差距沒有拉大,但民風淳樸。家庭有家庭的傳統理念傳承,教育有教育的傳統理念傳承。所以,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老師甘當園丁,敬業有加。相互尊重是社會風氣主流。

可是,當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社會性浮躁甚囂塵上的時候,教與學的格局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也就實屬正常。

有錢的家長,孩子學習不好可以花錢買校外教育。沒錢的家長,孩子學習不好就埋怨老師。可老師能怨誰呢?!老師也是人,靠死工資生存,本來就就內心失衡。再加上不被尊重,能沒有失落感嗎?!

家庭的理念失衡,教育傳統理念的缺失,這本身就是社會的現實。假如用幾十年前的老師和現如今新生代老師進行比較,又有多大現實意義呢?!



皛舒


這個嗎,區別就在於,現在的教師是一種職業,以前的教師是一種神話的職業。

現在的教師讓我知道,教師也是人,他也是有喜怒悲歡的。他沒有那麼高尚,那麼純淨。只是自我價值的體現,以生活為目標。

以前的教師可能有精神糧食,現在還記得那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因為那時候教師待遇本身也不高,大部分以教書育人為主。


回家的時克


幾十年前的老師是言傳身教!現在的老師是腦子裡想法賺鈔票!幾十年前的老師是教不嚴師之惰!現在的老師是學生過家長的錯!幾十年前的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現在的老師是填不滿的坑!幾十年前的老師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現在的老師是私下囑託課堂湊乎!


老王吖搞笑視頻聯盟


①以前的老師重德。真可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師是個靈魂事業。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頗受尊重,教師也以身作則,以育人為奮鬥目標。

②改革開放後,以經濟為中心,教育產業化發展,教育已不再是教育,教育的功利化相當明顯,老師通過補課,外教等一切手段為的是人民幣,眼裡的學生已物化了,教育的本真丟失了。


全息領導力


過去的教師講教書為人,為人師表,現在教師只講索取,不講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