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反對花200億美元建大型對撞機,幾個院士說楊胡說,大型對撞機應不應該建呢?

滬寧高鐵


楊振寧的反對是從經濟上考慮,不划算。

他說的有道理,到中科院看看,那個電子對撞機扔在哪兒幾十年了。

可是,從倡導科學的角度看,也就是說,從政治的角度看,這個對撞機提興起了科學的發展。

把科學放在了生產力發展的前沿。

迎來了科學的春天。迎來了科技人員的大解放,大使用。

這個沒多大用的電子對撞機,發揮的作用十分巨大。

政治決策,大的方向是對的就可以,付出的代價只能當學費了。

當然,政治決策更加科學化就更好了。

在百廢待興,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需要一個石破天驚的事情來振奮和明確方向。

現在的很多決策就更科學了,禁得起歷史的考驗。


呼籲法律


坦白說楊振寧已經90多了,不要覺得還有什麼利益可以左右他的思想。對於這個階段的他來說,如何能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所以其言還是很真誠的。

至於他的理由,並非說將來就不用建了,而是當下希望把這200億美元分散到各行各業的研發中,比如我們還落後的發動機中,國產飛機都下線了,發動機卻還用外國的,你說這是不是迫在眉睫。你的手機裡芯片多數還是美國高通的,美國現在打擊中國芯片產業,國家急不急。相對而言對撞機晚點造對你有什麼影響,別看了三體就覺得會被外星人鎖定,真心沒那麼迫切。網上反對他的人多數是不考慮國力是有限的。軍費也是有限的,不然每天下水一艘航母好了。研發費也是有限的,你知道每個大學,研究所才多少研發費,200億美元,夠全國211院校多少年的前沿費用妥妥的。並且人家每條說得很清楚,建了也是給歐美的人用,獲獎也是歐美人拿,出地出錢都是中國這個冤大頭。上海浦東多少年前引進的磁懸浮現在也只是個觀光線,如今你還覺得值得嗎?超前,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很大概率的浪費。

回頭說說飛機的事,之前網上有很多批評中國每年用上億條牛仔褲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試問一架波音能養活幾個人,能惠及幾個人?上億牛仔褲能養活多少人,能惠及多少人?讓人口眾多的國人先過上好日子,才能有更多的稅收發展國力。能力有限時,先解決普世問題,再解決尖端問題。花主要力氣在尖端上是風險的,溢價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窮兵黷武。對撞機同樣也是,太超前了,大量尖端人才和大量國力用來證明前人的理論,卻一次性消耗了,影響國運。

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際延緩了軍備的更新,一句”軍隊要忍耐”,換來了我們如今的生活。如今也該有人對該行業說一句”對撞機要忍耐”了。


隔壁老王的喵


楊振寧關於建造起步200億美元的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看法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楊振寧並不是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而是反對現在建造。

如果以後中國經濟條件允許,那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也是可以的。

另一點,楊振寧並不是反對中國科學家再繼續探索高能物理了,而是反對現在通過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種方式來探索高能物理。

中國的科研預算就那麼點,如果現在直接建造對撞機,勢必大大擠壓其他領域的科研經費。

而且通過對撞機這種方式搞出科研成果完全靠撞大運。因為非對稱粒子就是理論上的猜想,通過對撞機找這種猜想上的粒子就是猜想加猜想。

事實上,通過對撞機研究高能物理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即便通過建造對撞機來研究高能物理,也幾乎會走西方的老路子。所以楊振寧就用“盛宴已過”表達這樣的觀點。

通過對撞機這種出成果起碼要到三五十年後,這是長期投資,參照美國的經驗,對撞機往往是無底洞,實際投資很可能會翻倍,甚至更多。而中國更需要這些錢解決當下的棘手問題。

即便建造了大型粒子對撞機,其也是為外國人做嫁衣,中國這方面尖端人才太少了,一定需要引用大量國外科學家,甚至能佔到總研究團隊的90%。即便出了諾獎級成果的研究,獲獎著也不會是中國人。

支持建造的院士以王貽芳院士為代表,他們的觀點比較統一

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起碼可以引進國外人才,並在其帶領下培養更多的本土科學家。而且中國要在基礎科研上佔據話語權,一定是要建造對撞機的。

通過對撞機可以研究希格斯玻色子,並尋找非對稱粒子。人類的科學成果就是通過不斷試錯而獲得的,起碼需要勇氣去試錯。


科學認識論


這個問題上支持楊振寧,若問原因,參照FAST,老美的單個大口徑射電望遠鏡都停擺了,而我們還砸出個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名頭。為什麼老美的停擺而不去維護了,因為老美的理論跟新了,他們發現用多個小口徑射電望遠鏡組成陣列效果發生質的提升,所以小口徑射電望遠鏡的位置很關鍵,觀測算法更重要。

所以,跟著別人幾十年前的技術比規格大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提倡建設者也是沽名釣譽之徒,總想在科技的歷史上留下的自己的什麼東西。

縱觀,楊振寧所提的研究其他方式進行粒子加速才是關鍵,說不定西方已經研究出來了,就等著中國這些華而不實的所謂這個所長那個院長之流想盡一切辦法啟動建設超大規模對撞機之際,西方就公佈自己的最新加速器構造,而你投入無底洞的勞命傷財的費用在建造一個累贅型設備。FAST剛建好,美國就公佈多陣列望遠鏡觀測到了黑洞,我敢保證,美國的對陣列技術和FAST基本是相同時期開始建設的設施。

醒醒吧,各位所謂的所長院長。


如此飛起來


首先說一下,我的物理成績很少超過80分,不及格倒是常事,現在最多能算是半個憂國憂民的噴子,且是業餘的!

據說物理學術和綜合國力都比我們強得多的美國,已經半途而廢,放棄了!現在又有人想讓我們花幾千億人民幣去研究這個玩意兒,而且據說建立後核心研究成員90%是外國人……

這就像花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去研究火星上是否有外星人一樣荒唐可笑,研究成果不能發展我們的國防,也不能轉化為生產力,那為什麼還去研究?

我們的經費,科研人員都是有限的,用來研究軍工裝備,和尖端工業不可以麼?

美國上項目時,楊反對無效,他們玩完了,歐洲不信邪,也上項目,這麼多年沒出成果,估計也快成爛尾工程了,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上,是不是被美國那幫失業的科學家灌了迷魂藥?畢竟楊在這方面才是權威,還是聽他的好!

以美國和歐洲的科研能力和財力,他們要做個大鍋還不簡單麼?但他們對那玩意兒做好後是否有用持懷疑態度,就放出消息並鼓動我們做,我們卻像得到可以用煤渣和石灰能做核彈的技術一樣激動,於是,貴州的深山裡就有了那口大鍋!弱弱的問一句,可以讓小情侶買票去看流星雨麼?

……

前期投入就要一千多億,然後肯定會繼續往裡投入紅彤彤的人民幣,且還得每年花幾個億來請老外操作那堆設備,關鍵是出點成果也對我們的國防和經濟沒什麼幫助,成為爛尾工程的可能性還特別大……

【我看還是別搞這個工程為好!】

(手機打字,超過屏幕的2/3就看不到在打的內容了,相當於盲打,麻煩。可噴,文明點最好!)


至尊聊神一一宸臨


堅決支持楊振寧院士,花國家的錢這幫鬼不心疼,讓他們自己掏腰包試試,讓他們像楊院士那樣捐助國家試試。有這麼多的錢,先幫助那些下崗的困難職工,幫助那些農村上學的孩子吧,就是真的對撞出個p有什麼用,都是些基礎沒邊沒影的研究,現在知道楊院士當時為何不回國了吧,他的研究要花的美國人的錢,是基礎研究,對國家不會有什麼直接貢獻,回來只會多花國家的錢,可現在這幫王八蛋卻要花我們國家的錢,我們現在一點也不富裕,有本事去國外花別人的錢去研究。


家人健康系統


的確,楊振寧曾經在《知識分子》發表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反對中國花費幾百億美元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但是就在楊振寧發表文章的第二天,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卻同在《知識分子》,發文反對楊振寧的說法。

在此之前,菲爾茲獎獲得者,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曾經多次公開表示,支持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不僅中國有研究團隊提出了建造大型對撞機的計劃,日本也有意建造強子對撞機,在王貽芳看來,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窗口期”,強子對撞機的建造,將會給中國的高能物理領域領先國際製造一個良好的機會。



但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畢竟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儀器,它的造價是極其昂貴的,在楊振寧看來,根據以往各國製造對撞機的經驗,比如說美國,就因為終止了項目,而浪費了300億美元,歐洲核子物理研究組織現在運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耗資約為100億美元,而根據楊振寧的預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議建造的大型對撞機的造價預算將會不少於200億美元,也就是上千億人民幣的造價。

楊振寧為什麼如此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首要原因就是他認為大型對撞機造價太高,而一旦造價過高的話,這勢必會壓縮其它基礎科學的科研經費,這對於原本經費就不太充足的基礎科學研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王貽芳院士的反駁也很在理,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經費僅僅只佔到了研發經費總比重的5%,低於發達國家的15%,這意味著基礎科學研究經費每年有大約1000億人民幣的上漲空間。



除此之外,王貽芳也認為對撞機項目會對國內的儀器科學發展有所推動,況且也不會對其它的基礎科研領域有太大的擠壓作用。但是楊振寧認為,高能物理的突破,無論是從之前來看,或者是從以後來看,都無法在短期之內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什麼益處,反而還會對解決國內的民生問題不利。在楊振寧看來,對撞機對於是否能夠幫助物理學家找到猜想中的超對稱粒子仍是一個未知數,他也認為,中國的高能物理研究所自從成立以來,效果並不是很顯著。


鏡像宇宙


在4月29日下午楊老作為演講嘉賓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97歲的他在臺上脫稿侃侃而談將近四十分鐘。在提問環節一位來自高能所的研一學生,對楊老提問到:

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學再問您一次,您現在對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

楊老的回答也很簡潔:

盛宴已過(Party is over),我懂高能物理,所以才反對現在去建造CEPC

楊老反對建造CEPC的態度非常明確,到今天為止一直都沒有改變。在2016年的時候楊老就公開發表文章《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在文章中大體上的觀點就是建造大型對撞機投入巨大至少200億美元以上,如果堅持要建造超大對撞機就一定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高能物理的研究成就短時間內並不能給人類帶來實在好處呢。CEPC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因此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一定不是中國人。


而支持建造CEPC的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他在5月2日晚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

我主張中國應該建造CEPC的態度沒有變,盛宴正當其時。

2013年的時候歐洲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宣佈發現了新粒子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這也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的所有粒子中最後一個已經被發現。接下來高能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希格斯粒子的性質,但是我國目前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它的能量大約在3~5GeV。


如果要想繼續有突破僅靠BEPC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要想在高能物理領域走的更遠建造超級對撞機CEPC勢在必得。高能物理研究領域對撞機是核心工具,就像是搞天文的沒有大型望遠鏡,那還研究什麼?

所以說關於CEPC支持方和反對方都有充足理由,目前這個CEPC的建造步伐也並沒有停止,正在進行概念設計階段。最終是否會實施,讓我們拭目以待。



科學黑洞


新中國🇨🇳成立,錢學森等科學家義無反顧的回國,鄧稼先等科學家捨生忘死,他們在祖國最苦最困難的時候,為了祖國的強盛,不顧一切要研製兩彈一星,他們難道不知道當時的實際情況嗎?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擔當!!!而他本人當時在做什麼???想什麼???

新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強大,外匯儲備過萬億,尖端武器應該向世界領先一步,而他作為世界級物理科學家(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盡然無視我們國家科技的落後,以經濟不足為由,盡然阻止國家進行大型對撞機的研製,居心何在,是自己的科學理論不能支持,還是擔心失敗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還是有什麼其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難道說其他國家都是科學條件具備,經濟條件允許,科學人員到位的情況才去研製高尖端武器嗎???

本人就事論事而已,淺識之見,祖國的強盛需要有人擔當,不是祖國強盛了需要有人享受。


天下為公157322343


科研是為了生產,而不為了虛名。一項科研及其成果,如果在50到100年的之內還不能轉化為生產力,那就排不到優先級的地位。如果在200到500年內轉化不了生產力,那就在優先級的排隊中處於負數的地位。如果在500到1000年內轉化不了生產力,那就處於極小批人馬,適量少的資金的,試試看的地位,國家對這樣一個項目不可能做大的投資。但是萬一馬雲的弟弟想搞這樣一個千年大項目,馬雲又樂於投資國家肯定會支持,不過僅限於“聲援”,最多投個把億表示一下態度。

顯然,高能對撞機就是一個千年工程。投資建好之後,一撞下去,也許什麼都沒有。也許真的撞出了比光子還小的東西,然後寫幾篇論文,說是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然後再建更大的對撞機。。。。直至無窮。至於什麼時候轉化成生產力,至少一千年以後再說。簡而言之,在50年的之內,對撞機能產生的成果,也就是幾頁論文,而論文中的觀點,必須靠實踐來檢驗,而這種實踐,必須在千年之後。

百年之前,邁克爾遜花了鉅款來試驗,企圖證明以太相對於地球的速度,結果是0結果。對撞機也許就是0結果。不過,此0結果不一定是邁克爾遜那樣的判決性結果。

關於對宇宙深處的那些科研,重點是“深處”,其成果也是在500年以後才能有效果的,所以也不宜立刻做優先級的大規模的投入。中國天眼所得到的成果,沒有見到熱烈的報導,恐怕是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去看了一下,感覺到它的最大意義是拉動了當地的旅遊。一直追蹤著它的相當報導,心中拔涼拔涼的。如果搞對撞機,可能是冰涼冰涼的。

國家的能源很缺乏,要是老美把海路一斷,估計國內就會象水量快速減少的池塘一樣,到處呈現著魚兒急迫跳動的景象。所以,當前最最重要的是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這個項目一但成功,不但中國的安全得到了保證,人類的能源安全也得到了保證 。百年前,安倍/法拉弟/麥克斯維等引領人類進入了電能時代,如果有人引領我們進入可控核聚變的時代,那麼,他一定就是與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人。

可控核聚變也許是個百年工程,也許是個千年工程,也許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但是,重點在但是之後,但是這項研究,比那個對撞機的項目實在得多。張家的祖先決定子子孫孫無窮盡的研究可控核聚變,,朱家的祖先決定子子孫孫研究對撞機和探究物質的起源,我們對比他們,可以得到結論說張家是聰明的,而朱家上輩子一定是豬變來的。

理論不聯繫實際,就等於是空話。對撞機很大概率上就是空話。這不是我講的,而是楊大師的結論。那些以“研究物質起源”為方向的科學家們,應該首先認定自已並沒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國家也不會有無窮無盡的財力。

科研本身就是有錢人的事(如果不賴國家)。我家原先是很有錢的,可是其中有個個性堅強的兄弟,只要他感興趣了的事,他都不惜花時間花財錢花生命去窮盡到底。這種性格,就是科學家的共同性格特質。很不幸,我這個兄弟愛上了永動機,他堅信永動機一定會成功。。。。。很不幸,我們家現在背了一屁股的債。

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家要吃飯要發展要花錢。“物質起源”這類的課題講不準就是一個“永動機”,搞這類課題的人,講不準就是同我大哥一樣的性格,越不讓他搞,他就越要搞。

錢學森, 鄧稼先這些人就不象我大哥這種性格,他們把有限的生命和民族的現實需要進行了完美的結合,雖然他們沒有為人類創造出什麼獨立特行的理論,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保證了民族的安全。

選好科研項目,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國家,對人類負責,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