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帝城如何遊三峽?

濤聲依舊10361


長江三峽的起點瞿塘峽也稱夔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是三峽中最短的一段, 全長只有8公里,素來以“雄”著稱。遊覽瞿塘峽可到白帝城觀景臺遠眺綺麗風景,也可乘坐仿古畫舫近觀峽谷倆岸風光。

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曾經三面環水一面連山,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古象館在江對面,在碼頭乘渡船過河,去看看那座巨大的夔門古象化石。古象館側有步道往上,沿途經過信號臺、 瞿塘古城和水陸畫展覽室等,坡下密林中偶爾還有獼猴群出沒。最高處是古炮臺和觀景臺,這裡是欣賞瞿塘峽的最佳地點,赤甲與白鹽兩山對峙,壁立千仞,等到江面駛來一艘豪華遊輪,加一叢紅葉做前景,就能拍到瞿塘峽標準宣傳照。不妨拿出10元人民幣對照背面的夔門風光,你會發現眼前的瞿塘峽江面寬闊,水流平緩,當年曾讓歷代大詩人登臨時所震撼的江水洶湧奔騰的雄奇景觀不復出現,曾經的瞿塘峽古棧道和山崖上的“夔門天下雄”等題刻也已被淹沒。

如果覺得遠觀瞿塘峽不夠,還可在白帝城碼頭乘坐仿古畫舫(50元/人;約1小時)進入瞿塘峽,一路欣賞兩岸峽谷風光。

遊覽瞿塘峽,亦可在直接在奉節旅遊碼頭乘坐仿古畫舫順江而下,沿途欣賞白帝城、古炮臺、兩山對峙的夔門和“夔門天下雄”題詞等。

夔者,《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龍形神獸,據說黃帝將其撥皮製鼓,敲之聲震千里。赤甲、白鹽兩山夾江而立,形成夔門,門中水聲震天,應有夔獸出沒。三峽工程蓄水前,夔門最窄處僅數十米,谷深大於1000米,歷來為巴蜀咽喉,極言其險要,杜甫有詩:“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蓄水後,瞿塘峽南岸的鳳凰飲泉、題刻滿壁的粉壁牆、孟良梯、八陣圖、杜甫草堂,北岸的古棧道等景觀,以及瞿塘峽口著名的灩澦礁石(因航運障礙,於1958年冬炸除,這塊巨石存放在重慶的三峽博物館中),都已永沉江底。瞿塘峽南岸峭壁上的南宋摩崖碑刻“皇宋中興聖德頌碑”是瞿塘峽眾多摩崖石刻中唯一搬遷到重慶三峽博物館的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