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製備新途徑:通過陽離子交換

近年來,基於鉛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成為太陽電池研究的熱點方向,其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23%。然而,由於這類材料結晶性強,利用常規的溶液塗布方法和採用常用的鈣鈦礦前驅體,很難控制鈣鈦礦薄膜的成核和結晶,導致薄膜的覆蓋度低和光伏器件性能重複性差,可能制約著其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前期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基礎上,針對目前鈣鈦礦溶液塗布存在的問題,利用固-氣反應方法,通過有機陽離子交換途徑製備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光伏器件性能得到顯著提高。

最近該研究團隊通過固-氣反應實現了一維HAPbI3(HA=N2H4+)到三維非鉛類錫鈣鈦礦MASnI3(MA=CH3NH3+)的轉變。由於這種一維鈣鈦礦前驅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固-氣反應後的三維鈣鈦礦薄膜在二氧化鈦基底上具有很好的覆蓋度。更重要的是,在陽離子置換過程中,由內部置換產生的肼氣體可以有效地原位還原薄膜內部可能存在的四價錫,顯著降低薄膜中載流子濃度,從而改善光生載流子輸運。利用這種錫鈣鈦礦薄膜作為光吸收層,採用典型的二氧化鈦介孔結構的鈣鈦礦電池在一個標準太陽光下的光電轉化效率達到7.13%。

更多光伏行業資訊請訪問https://www.solarbe.com/查看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