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每年都是那幾個人,合理嗎?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關係戶”三個字勝過你所付出的一切。就跟評職稱一樣,很多學校絕大部分老師都沒有“資格”,更不用說什麼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之類的名譽了。


學校的評優評先基本都會有物質獎勵,甚至是現金鼓勵的。一個學校要是每年的評優評先都是那麼幾個人,那麼其中的道道可想而知,不言而喻,只能怪你太過“老實”,白白辛苦一整年。


當然,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而不是爭名逐利,否則這樣的教育只能是國家之不幸、民族之不幸、學生之不幸。古人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而今的教師要是都能有此胸懷,何愁教育不興?

當然在現如今關係戶主導的社會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追名、不逐利,多年之後也必將桃李滿天下。

祝全天下的老師們工作順利、幸福安康!點個贊支持一下唄😊


小鵬教育


上世紀1972年返城後,有幸在一家國大中型廠子弟中學任教(並立字據“永不反悔當老師”)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背上了“老九”的臭名。授課語文教學二個月後,因學校缺體育教師又改教體育(因學生時代榮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組織了校田徑、藍球合一的運動隊,經歷了兩年風雨無阻(包括寒署)訓練榮獲了全區32所中學校田徑運動會初中組(新辦的中學僅有初一和初二兩個年級)團體總分第二名,74年秋榮獲全區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戰勝我的母校。區教委和體委點名要我去給區教委辦的體育教師師訓班畢業生作一次報告,報告內容要以“一個知識青年如何能在兩年中作出了光榮的成績”。76年我率領的高中田徑男隊奪得了徑賽(除4OO米外)5個項目的第一名,第二名,初中田徑女隊奪得了徑賽6個項的第一名。78年被評為由市教委、市體委聯合舉辦的“重慶市學校體育先進工作者”。連續三年榮獲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總分第一名。為市區業餘體校輸2O名學生,參加省、全國中學田徑運動會。77年為省工隊輸了一名學生,79年為北師大體育系輸一名學生,(西南三省唯一的一個學生)8O年為西師大輸送一名學生。(當年全校高考文考為O)26年體育教學獲區、市體育室外課、體育理課、體育教學教案、體育論文評比四個一等獎。

在廠裡沒有一次評奨,在學校的會議室裡掛滿體育的獎牌,可體音美組評先沒份,調資沒份。評職稱全是初級。

體育教師也要養家餬口,90年代後三名體育教師先後提前帶退休離職,新的大學畢業體育教師到來,學校體育競賽倫落為全區2O多名了。我98年應聘到了私立學校,教了二年體育,體育中考獲全區第二名,升職校政教副主任,後到省外私立學校任政教主任,兼體育業餘訓練,為大學輸送三名體育大學生,O6年落葉歸根。好在本人心態好,身體也隨之好,冷眼向洋看世間,除身體是自己的,錢財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了!

學校照樣在辦,先進照樣在評,太陽照樣東昇西落,長江照樣滾滾向東流……

這就是我們社會的學校教育的縮影之一,“馬俊仁現象”盤旋何時了?評先評職稱猶如“撕殺”……小小的學校、可悲的教師又何能改變當今教育的丒陋呢?


山裡人光津墨趣


莫讓“評先評優”走了形、跑了調、變了味!

假如一所學校裡,確實有那麼幾位能力和成績出挑的教師,他們的德能勤績廉能絕對碾壓其他同仁,假如每一回評先評優都按照正當、規範的程序操作,榮譽總是花落在這幾家,其他人還有什麼可非議、腹誹的?

但是前面所說的都是“假設”,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的。

學校裡評先評優除了評價功能之外,還同時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一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勢必走形、跑調和變了味。因為就像一杆秤,本身的定盤星都不準,它衡量出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就像失靈的導航,它能把人領到該去的地方嗎?

筆者猜測,之所以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有可能是該學校的評先評優工作是採用了“計算積分”的方式。而積分辦法則是以過去一年或者幾年取得的各種榮譽為依據,證書越多,積分越高,結果形成了“滾雪球”,最終是“贏者通吃”——偌大的一所學校裡,榮譽和獎勵幾乎年年都落在某幾個人身上。

年輕人、後來者有機會嗎?這公平嗎?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校長說了算。榮譽成了他恩賜屬下的福利,想給誰就給誰,誰與他走得近給誰:“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個更可氣。

除了題主所說的情況,還有評先評優採用全體教師投票產生這種方式的。這種方式看似“民主”、尊重民意,而實則必然導致某些教師為了勝出而不擇手段。比如提前打招呼、拉關係,甚至設宴請吃。筆者原來所在的中學就曾經多年採用這種方法,每當即將開始評先評優的前夜,無意參評的教師都成了競爭者競相拉攏的對象。有的許諾事成後兌現好處,有的則立即採取行動,一時間電話不斷,手機能被打爆了。在這種情形下,那些工作雖有實績奈何生性靦腆或者有些清高的,他能夠順利當選嗎?說實話,確實也有能秉著公正之心能客觀評價同仁工作的教師,但他們抵不過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的那些“拉偏架”的。結果不言而喻。

說起來好笑又可氣,那就是還真有不少學校實行模範“輪流坐莊”的!比如為了照顧某些教師晉級的需求,不問其平時工作表現,一概論資排輩。這好像要比照顧某個特定的教師,總把好處傾斜給他顯得要“公平一些”。但是,在這樣的學校如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那也一定會成為奇蹟。

學校也成了名利場。


牟山花下客


這樣肯定不合理!我是這樣認為的:

1、長期是這麼幾個人,這裡的“優秀”,就起不到激勵作用了。你想呀,優秀老是那麼幾個人,還有誰去努力拼搏呢?幹好了,也得不到肯定。幹不好,也無所謂,反正優秀與我無關。長期“優秀”的那些人,因為自己幹不幹好都是優秀,他們也會產生惰性。

2、學校要有一個優秀的評價機制。(1)優秀教師、優秀 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德育標兵,這些稱號要分類評選,儘量不集中在幾個人上。讓更多的老師有機會。

(2)評選時,分領導、教師、學生多個方面進行。

(3)可以結合家長的意見。可徵求家長意見,但只作為參考。

總之,學校要讓評優活起來,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教育志士


評選這優秀那優秀本來就是控制人的一種手段,控制的方法就是定評價標準。

誰有定標準的權力?

在學校肯定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

而且,教師優秀不優秀很難有一個量化標準,全憑有權人的解讀。

結果就是人們看到的那樣,學生特討厭的班主任能成為優秀班主任。

總之,在學校評選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學生,弊大於利。


白海東


說“不合理”的人我不太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是不是慣性思維的認定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這些人被特殊照顧了?又或者是這些人是善於鑽營的人,並不是實至名歸?問題是題主並沒有說明在他們學校是這種情況啊,只是說了每年的這些榮譽都是那些老師得到,然後問合理不合理。

我認為這種情況很合理!但是這種情況不正常!

優秀的人獲得榮譽是最基本的合理

題主是一位老師,那麼我問您一個問題:你所教的班級裡孩子們所得到的榮譽你是雨露均霑輪流給他們發放呢,還是會實事求是確保實至名歸?

很顯然,最合理的方式一定是後者。

那麼問題來了,一所學校的所有老師就好比一個班級一樣,每位老師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人家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能得到相應的榮譽呢?僅僅是因為“他得過了”,所以就得讓給別人是嗎?

這樣做合理嗎?

那些優秀的教師人家主動讓出來這是人家的“風格”,人家不讓,這也沒毛病啊。

除非是那些人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名不副實!但是這種情況你覺得會一直髮生嗎?這種事兒肯定會有,一般都是“急需”這些榮譽的時候會操作一下,但是這些人年年都得這也太沒可能性了,得情商、智商多低的人才能搞出來這種事兒?

這種情況不正常

說不正常是因為如果一所學校所有的榮譽都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頭上,這說明這個團隊在“傳承”、“培養”上是有極大問題的。

各種榮譽除了對優秀人的獎勵之外同時也具有對一些不斷進步的人激勵、認同的作用,

如果題主說的學校一直是這樣的模式,那麼可以想象其他的老師是何種工作狀態——要麼有能力得不到認可,要麼大都是混日子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一所學校的所有榮譽總是集中的發給特定的人,那麼別的我不敢保證,我可以比較確信的亮點是:

1、管理層的領導藝術太渣;

2、這是一個沒什麼活力、激情的團隊。

<strong>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我認為,判定這種情況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論。

從“每年都是那幾個人”的角度來講,可能不太合理。像“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這些榮譽稱號,一方面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教師評職晉級的動力。如果每一次都是那幾個人,就意味著每次都肯定那幾個人,每次都給那幾個人以動力,那麼,就不能調動其他大部分人的積極性,就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從“優秀”“先進”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是合理的;但是在這“合理”的背後,透露出這個學校的諸多問題。

為什麼說“是合理的”呢?如果這個學校有著先進的評價機制,能夠客觀公正的評選出“優秀”人員,那麼這個評選出來的結果大家一致認同,別人確實在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的非常不錯,可以用實際的數據或成績來證明的,這又有什麼不合理呢?人家的工作成績擺在那裡,那些有疑問或不滿意的老師可以去查看他的工作成績,是優秀就是優秀,自己不合格不達標也是客觀事實,就不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

然而,如果學校沒有這種先進的評價機制,不能客觀公正的選拔人才,那麼只憑領導的印象、關係、熟識程度、支持與否等因素來評選的話,那麼肯定就會招致大部分人的反對!



由此可見,判斷這種情況是否合理存在一個前提,那就是“學校是否有一套先進的評價機制”。

如果有,那麼通過這種機制評選出來的優秀教師就應該得到認可,你不能因為別人的工作“一直做得非常優秀”而否定別人。作為領導,也不能因為“總是那幾個人”而改變評價機制。

如果我們把這些榮譽稱號按“次序”來評選給所有人,問題也非常大,那相當於每個人都不需要多努力,只需要等待他的“輪次”就可以了。輪到他的時候就可以評優評先了,不管這個老師的工作做得是否優秀。這是大部分人所希望的,但是這樣的“激勵”又能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嗎?

所以,我認為,問題不在於是不是“總是那幾個人”,而在於學校是否擁有一套先進的、客觀的、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飛魚高中教育


合理與不合理是相對的,且這種現象在每個單位都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原則,是不合理的合理。

一按理說,每年的評先樹優依據的是單位每名工作人員今年的工作情況,但實際考評結果,新來的工作人員看不懂,多年的工作人員卻是不用看來評價,反正逃不出那幾個人。對於在教育領域,每年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等稱號的評選同樣如此。


對於當選的人民教師來說,本來如此。“我去年評選上了,今年如果評不上,說明領導對我有意見或者我今年工作不如去年”,很多“優秀”教師會這樣想,且被評選上的人民教師多是在校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校領導為照顧這些人的顏面,只能“照舊”處理,其它反對聲音也影響不了大面。按照存在即合理的原則,這是合理的。

對於未當選的人民教師來說,絕對不公平。“為什麼老是這樣,絕對有黑幕、有潛規則,有種你唱票”,自己憤憤不平只會帶來負面能量,於結果於事無補,多數年輕的老師會義憤填膺,但老教師卻早已見怪不怪,愛怎為目的怎麼地,接著混下去,如果按照真實情況,這種多年一成不變的結果絕對反常且不合理。

當然,如果你能夾著尾巴當老師,在校園混資歷,多發表一些有影響的文章,給校長和校領導爭面子,慢慢能在教育界說上話,時間久了,你也就會成為永恆優秀人才的一員,但那時你的不合理也就變成合理。

總之,合理與不合理是相對的,這幾乎是各個單位慣常的現象,如果實在看不開,就不要在裡面混了,不然你的存在就是合理人嚴重的不合理。


心情保溫杯


現在這些已經是變了味的,不存在合不合理的問題。

目前的情況是優秀的可能不一定優秀,不優秀的也未必不優秀。

以前是根據各項指標來評選優秀老師和優秀班集體的。特別是在評選優秀老師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現在這樣的評選更傾向於近兩年可能要評職稱的老師。因為他們對這個有強烈的需求。我都不記不清楚我有多少年沒有評優秀了。

以前會按照一定的硬性指標進行全校性的投票,或者上臺演講。相當於拉票吧,我覺得這個也算公平。

現在有些學校為了處理老師之間的矛盾,然後把相應的名額分到年級組,然後在年級組內自己解決。最後形成結果,然後在全校進行公示,沒有問題的話,一般就那樣選定了。

作為優秀班集體的話,可能會根據你平時的德育評分等等考核分數的問題。如果出現數量過多的情況下,一般都是通過全校性老師投票決定。這個評價還相對公平一點。

反正我已經不在乎這些,無所謂公不公平和不合理。如果領導考慮的周到的話,你需要評職稱也可能傾向於你。


楊鍋來了


兩種情況:

一,有些人是真優秀。

被評優秀,無可厚非。

總不能“優秀”還輪流坐莊吧,那才挫傷積極性呢。

大家都有個通病,覺得自己很努力,付出很多,可試問:有幾個覺得自己付出少的?跳出工作層面,從管理角度審視下,有助於發現問題 而且有利於自己的提升。

類似有部分學生自認為很努力,但其實咱們老師看來,還不夠努力。

領導看老師,其實就如同老師看學生。

二,並不突出的,年年優秀。

學校雖然比社會上簡單很多,這裡面容易滋生一些見不得光的問題。如果是如此任人唯親,權錢交易,這學校離被合併,也就不遠了。

努力提升自己業務能力,別被同化,別消極怠工,等待調動工作的機會,或者合併進大點到學校後,迎來爆發。

另外吐槽下:年年優秀就那麼幾個人,你們領導的管理能力,實在不敢恭維。退休了,估計也是個打牌點炮,下棋被將軍,沒人願意搭理的慫主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