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兩小時背後

最近熱映的《復仇者聯盟4》票房飛漲,但貓眼專業版卻在票房上出了點岔子。

根據5月4日新京報的報道,有網友發現貓眼專業版中的《復聯4》票房出現了停擺的情況。據報道,5月3日晚其他電影的票房均在實時更新,但《復聯4》卻停留在了23229.13萬元,新京報還用淘票票進行了對比,發現同一時間(22時30分)燈塔(淘票票)專業版中的《復聯4》當日實時票房則為24045.79萬元。


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兩小時背後


對於貓眼專業版出現這一短暫票房停擺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像《復聯4》這麼大體量的電影實時票房不可能不變化的,應該是出現了數據故障。”

對於此次《復聯4》票房的短暫停擺,有網友對貓眼的票房數據表示質疑,也有網友猜測是貓眼自己在調整票房數據以達到某種目的。

此次《復聯4》票房停擺背後,是貓眼的數據出現了問題,還是另有隱情?

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之謎

眾所周知,《復聯4》的票房刷新速度已經打破了諸多記錄,這意味著《復聯4》的票房更新速度是極快的。在這個前提下,技術原因造成的票房停擺也無可厚非。

因為貓眼的票房更新是秒級,但其票房數據是綜合計算的結果,《復聯4》這部火爆電影的票房變化也是秒級,這意味著貓眼一旦沒有跟上《復聯4》的票房數據變化速度,出現延遲或滯後的情況便是理所當然了。

此外,同屬電影數據服務平臺的燈塔(淘票票)的《復聯4》票房卻是正常更新的,這或許從側面證明了貓眼的票房停擺大概率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

但技術問題並非此次《復聯4》票房停擺的唯一可能。通過一些網友給出的猜測和分析,我們也可以還原出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的其他可能。

有網友反映貓眼5月3日白天的票房數據攀升火熱,一度超過了其他電影數據平臺,但在晚上卻出現了回調並停止更新的情況。


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兩小時背後


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兩小時背後


就這一情況來看,貓眼在白天的票房數據上超過其他的平臺,是因為其想要證明貓眼平臺票房更新的實時性和及時性。影迷們都在關注《復聯4》的票房數據,而最高數據必然代表了最新票房,所以貓眼自然會成為《復聯4》影迷們選擇觀望的查詢平臺。

但晚上的回調卻說明了貓眼票房數據上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可操作性,對此也有網友猜測是貓眼對於《復聯4》票房數據提前立下了flag,所以要提前衝高,再適時調低。


貓眼《復聯4》票房停擺兩小時背後


總之,不論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作為一個第三方的電影數據服務平臺,貓眼此次在《復聯4》票房數據上所出現的問題都是值得深思的。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數據一旦出現異常,便很難再保證這一數據的信服度,而對於那些原本將貓眼看做參考票房數據來源的用戶來說,這樣的故障無疑會降低他們對貓眼平臺的信任和好感。

值得注意的是,貓眼並非第一次“栽在”電影票房上了。也許是巧合,去年的五一檔,貓眼也在票房上栽了跟頭,深陷電影刷票的風波。

票房刷票、停擺,貓眼的“五一劫”

去年4月28日,《後來的我們》被相關媒體爆出刷票,預售首日有38萬張票出現退票,涉及票房約1300萬,隨後貓眼對此回應稱這些退票部分為正常改簽,部分則為惡意刷票。不過外界對於貓眼的質疑始終存在,因為刷票事件,貓眼的口碑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究其原因,無非是這種刷票行為的存在破壞了消費者的信任感,而票房是消費者考量一個電影的關鍵指標,也是引導消費者觀看需求的一個硬性參考,如果票房出了問題,那麼受傷的始終都會是消費者。

不過,貓眼似乎是和五一檔的電影槓上了。

去年是五一檔電影票房刷票,今年是五一檔電影票房停擺。不過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貓眼出現的是票房停擺的情況,大概率涉及到的是貓眼的技術問題。但和去年相同的是,貓眼依然是“事件”主角。

去年《後來的我們》刷票事件使得貓眼的信譽度降低,一度受到不少影迷的拋棄,現在《復聯4》的票房短暫停擺也讓不少關注《復聯4》的漫威影迷們感到了一絲不安,紛紛戲謔貓眼的票房數據真實性。

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件事中,貓眼在電影數據上都“栽了跟頭”,從嚴重的刷票風波到謎一樣的票房數據停擺,貓眼本應盡全力維護好的數據形象出現了裂縫,對於貓眼這樣的第三方電影數據服務平臺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不應該的。

這麼說來,五一檔似乎成了貓眼的“劫數”,給貓眼帶來了不少麻煩和指責。難道五一真的是貓眼的水逆期,從近兩年五一檔貓眼被動陷入的電影數據風波來看,五一對於貓眼來說,不再單純意味著電影的黃金期,或許也意味著一些貓眼難以擺脫的潛在風險。

“黃金五一”是貓眼的“滑鐵盧”?

對於第三方電影數據數據平臺來說,五一檔這樣的黃金觀影期必然是一個展示平臺數據實力的最佳時段。

而且五一檔不僅有電影之間的戰爭,也有數據服務平臺之間的戰爭。但在五一檔這樣的黃金觀影期,行業內的所有平臺都會受益於爆發性增長的觀影人數以及觀影熱度。

但貓眼的經歷似乎正在與之背道而馳。

一方面,連續兩年,在備受影迷關注的五一檔,貓眼都在電影數據上出了問題,導致其成為負面焦點,使其電影數據公信力受到了不可逆的影響;另一方面,其他電影數據服務平臺,比如淘票票、藝恩等都表現正常,沒有出現像貓眼這樣的刷票或停擺風波。

其中原因,可能還是外部競爭的壓力以及想要快速吸收用戶的心理,導致貓眼五一檔運營策略的“劍走偏鋒”。不幸的是,這一策略,也逐漸成了懸在貓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去年《後來的我們》已然證明貓眼對於票房的可操作性還是抱有一定幻想的,而今年《復聯4》票房的短時間停擺或多或少也要歸咎於這種策略。兩件事的共同點在於貓眼過度看重電影票房數據的競爭力,但最終結果卻很不完美。

不可置否,五一檔的貓眼表現的實在是不好,甚至有點讓人失望。本該讓貓眼大放異彩的“黃金五一”,似乎已經成為貓眼甩不掉的“滑鐵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