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爲《藥神》聯合出品方……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上映僅僅六天,就取得了近17億的票房成績,《我不是藥神》堪稱國產影片的里程碑,這個暑期檔幾乎已經成了“藥神檔”。

暑期檔的頭炮《動物世界》卻因為《我不是藥神》的異軍突起而票房遭到擠壓,儘管如此,截止到昨天只有4.5億,影片號稱2億的製作成本,人算不如天算,碰上多年難遇的社會現實題材大爆款,《動物世界》只能偃旗息鼓。

《我不是藥神》背後有與光線傳媒徹底鬧僵的北京文化,更有阿里影業與淘票票的強大支持,作為光線和貓眼力捧的《動物世界》來說,眼看“敵營”的影片步步高昇,賺到缽滿盆滿,內心的陰影面積應該是無限放大的。

貓眼並不甘認輸,在7月4日凌晨發佈了一張奇妙的海報,強行將自己變成了《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和發行方。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實際上,就在《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前,沒有人看到貓眼作為聯合出品方或者發行方出現,要說真要硬拉關係,明明聯合出品方就是歡喜傳媒啊?

可巧就巧在人家貓眼在上週剛剛入股了歡喜傳媒,所以貓眼因此順勢成為了《我不是藥神》的出品方和發行方……還有這樣的操作?!不仔細看清楚真的是難以想象。

貓眼究竟是不是《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和發行方?

如果我們仔細看《我不是藥神》在第三方平臺上的出品名單的話,可以發現,有萬達,有阿里,有歡喜傳媒,卻並沒有貓眼。發行公司也只有一家,就是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所以貓眼並不在《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公司中。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可是在貓眼專業版上,“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公司”卻赫然在列,這算是一個羅生門——貓眼自認為是影片的聯合出品方,但是其他公開信息似乎並不是如此顯示。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前後出入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是這樣——7月2日,歡喜傳媒集團發佈公告,宣佈與天津貓眼訂立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貓眼將以約9.53億港元認購歡喜傳媒15.00%股份,認購價格為合作協議簽訂日之前三十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即每股約港幣1.95067元。認購協議完成後,貓眼有權向歡喜傳媒提名兩名非執行董事及推薦一名財務總監人選。

同時公告稱,歡喜傳媒及貓眼電影將在影視項目的投資、宣發以及圍繞歡喜傳媒的流媒體平臺“歡喜首映”的運營和拓展上展開戰略合作。

看到這裡讀者應該明白了——歡喜傳媒是鐵打的《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現在貓眼既然將要成為歡喜傳媒的股東,所以變相著貓眼也成了《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這樣一說可能關係是圓上了,但是嚴格來說,貓眼真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一來影片的字幕並沒有顯示天津貓眼,二來貓眼與歡喜傳媒的協議只是“將來完成時”,在真的打款簽字之前,貓眼暫時還不是歡喜的真正股東。除了貓眼自身的公司資訊外,其他任意一家第三方的數據平臺也沒有將貓眼列為聯合出品方。

至於聯合發行方,恐怕也只有線上的淘票票以及線下的影聯和五洲發行了。從歷史數據來看,在《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前,貓眼並沒有參與對影片的營銷造勢,只是在影片通過一週提前點映獲得口碑熱炒後,貓眼方才加入。

據一些媒體報道,早在上海電影節期間,《我不是藥神》小規模放映後,貓眼上反倒有大量的一顆星評分出現,但是在《藥神》上週爆火公映後,貓眼上的一顆星卻反而消失殆盡。《藥神》的評分在貓眼上可謂走過了一個如過山車一般的起伏歷程——差評全部消失,評分也從最早的大量1分變成了現在的9.7分,而且貓眼也已經給予了《藥神》38億的預測票房,堪稱是媒體之最。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貓眼蹭熱點背後:整合上游成了新戰場?

回顧上一週的票房走勢,應該說是極其戲劇化的。《動物世界》上映2日票房就突破1.8億,貓眼評分8.7分,票房口碑勢頭喜人。《動物世界》又是光線出品發行的影片,微信、貓眼、光線還用這部影片試水合作,合作所謂的“返傭商品(CPS)廣告插件”,更有消息說《動物世界》還拿出了15%的超高返傭回報貓眼與微信。

這樣的勢頭原本應該是一個《動物世界》票房輕鬆過10億,光線,貓眼,微信三家皆大歡喜的局面,不曾想《我不是藥神》提前一週突然開始逆襲,直接將三家的美夢扼殺於無形。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阿里影業與淘票票押寶的影片,對於貓眼來說,絕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上影節期間已經累積起口碑的《藥神》,到了貓眼上就突然變成了一顆星的吐槽產品。

雖然眼看著競品方的影片大賣特賣,貓眼卻沒有輕易認輸,在這個起起伏伏,錯綜複雜的電影行業,一切都像高手對弈,貓眼當然也有自己的佈局——歡喜傳媒的這一筆交易讓貓眼找到了順勢“蹭上熱點”的理由。

一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線上電影票務平臺,整合了微影后在影片線上發行方面與淘票票輪番角逐,另一個是綁定了張藝謀、王家衛、甯浩等一線頭部導演的影視投資及製作公司——貓眼與歡喜傳媒的合作本來就透露著貓眼要儘可能地在上游控制局面的野心。

歡喜傳媒的前身為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2015年包括董平、徐崢、甯浩等投資者入股。交易完成後,21控股也隨之更名為歡喜傳媒。歡喜傳媒最大的資源就是來自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張藝謀這些一流大導演,還有通過配股和給與項目資金獲取這些導演作品的投資權與製作權,同時還與賈樟柯、文雋、王小帥、李楊、陳大明等導演保持密切合作。

貓眼與歡喜傳媒的合作公告是在7月2日發佈的,但是按照慣例雙方之間的談判肯定是在此之前就已在醞釀,唯一可惜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影片在雙方談判前投資格局估計就已經談好;當然,另外的一個大概率事件是,貓眼當初並沒有特別看好這部影片的概念,因此拱手將這部影片“讓賢”給了北京文化和淘票票,如果知道票房開出來之後會是這個結果,想必貓眼最初就會和阿里好好地爭奪一番。

話雖如此,貓眼恐怕還是不用太過擔心,除了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已經徹底爆火,歡喜傳媒手上還有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以及甯浩的《瘋狂的外星人》等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未映先火,王寶強28億保底的消息已經鬧得滿城風雨。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這些影片對於貓眼來說都是有機會投資或者參與發行的,但是問題來了——歡喜傳媒每一部影片是否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我不是藥神》呢?

可以看出,貓眼急需拓展自己的產業鏈佈局,尋找更多的營收增長點。拋開出品不出品,投資不投資,在與歡喜傳媒發佈的對外公告中,貓眼已經展示出其為了爭取好片子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

除了掏出8億元真金白銀之外,貓眼還將在其網站及APP內為歡喜傳媒整合的自家流媒體“歡喜首映”提供服務入口,並利用其流量資源推廣歡喜傳媒的在線播放流媒體業務;另外貓眼將利用其互聯網資源及技術,協助“歡喜首映”的運營與拓展。

或許貓眼與淘票票的競爭將不侷限於線上票務和影片出品的爭奪,歡喜的流媒體平臺似乎也有爭奪優酷所在的線上觀影平臺的需求。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對於貓眼,這是一場不能輸的與淘票票的苦鬥?

眾所周知,在線票務市場已經日漸飽和,2017年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併後,電影票務市場最終形成以貓眼與淘票票為主的雙寡頭格局。根據藝恩數據顯示,目前線上渠道的票務銷售佔比已經達到85%左右。

雖然淘票票還在大量燒錢去填補票補,雖然阿里影業的連年虧損基本都是因為淘票票,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去年暑期檔的《戰狼2》與今年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再到最近的《我不是藥神》讓作為獨家互聯網發行平臺的淘票票迅速拉近了與貓眼的差距。

貓眼“蹭熱點”:入股歡喜傳媒,借勢成為《藥神》聯合出品方……

貓眼和淘票票都知道,票務業務帶來的紅利期已過,收入增幅放緩;同時,雖然票補退潮,雙方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撒錢燒錢逐漸向爭取上游優質資源的方向邁進。

去年5月,光線公佈過一次貓眼的業績,宣佈其已經扭虧為盈,這在當時引起不小震動,大家一致認為貓眼減少票補後竟然能夠盈利的事實將徹底改變市場格局。數據顯示,貓眼在2017年的前5個月營收10.32億,盈利了7313萬。

不過貓眼2017年全年盈虧情況如何,截至到了2018年下半年還是沒有公開數據,究竟是盈是虧,或者盈利多少,至今沒有定論。

《我不是藥神》的爆款不僅讓貓眼感受到了淘票票帶來的空前壓力,更是讓自身意識到了佈局上游的重要意義。雖然很難說歡喜傳媒的所有項目是否都能票房大賣,但是入股歡喜可以說為貓眼的未來藍圖增加了重要的籌碼,至少能夠不再讓包括徐崢,甯浩等各大名導演的項目再次輕易掉入阿里口袋之中。如果此次投資成效顯著,未來更不排除貓眼會繼續加碼資本的佈局,爭取在上游更大的話語權。

當然,上游的佈局是最為艱難的,不但有傳統的萬達,華誼,博納等豪強,更有類似阿里,騰訊,以及眾多後起和外來的影業公司紛紛站樁,貓眼至今與光線的協同一直未能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未來要想在上游如魚得水恐怕還是得下血本。

(麻辣娛投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