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誰不想攀上一個好祖宗、名祖宗,讓自己也沾點兒祖光宗耀?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李金元

被譽為國內“直銷教父”的天獅董事長李金元亦然。他花費近十億在天津武清開發區修建了百畝私人大型宮殿式建築“華堂”,特意修一祠堂供奉祖宗牌位,認李世民為始祖,供奉李世民的坐身蠟像和李世民畫像。李金元攀上李世民這個世界知名的唐太宗祖宗了,整個華堂建築風格據說也是仿唐代建築的,可謂是“孝心可鑑”。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姓李就肯定是李唐皇室血統?

眾所周知,李姓氏中國四大姓之一,是大中華地區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範圍內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最初與官職稱謂有關,出自皋陶後裔理徵。堯時期,皋陶曾擔任大理刑獄官,其子伯益就被賜為贏姓,後子孫歷三代都世襲此官,後代便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自己為理氏。商紂王時期,在朝為官的理徵因太耿直而得罪廠商紂王,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理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方才活命。理利貞也不敢稱“理”了,便改姓李氏。因而,李氏族人大多尊奉李利貞為得姓始祖。

此外,歷史上還有不少其他民族被漢化、被賜姓或改姓為李的情況。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後,就曾賜當地各少數民族以趙、張、楊、李等姓。北魏鮮卑族中有複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全面漢化政策,便把叱李氏改為漢字單姓李氏。北宋時期,不少猶太人來往中土經商,不少在北宋首都開封定居下來,因而就有了不少猶太人隨漢俗給自己擬漢姓,其中便有李姓。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李姓的地位抬高確也在唐代。魏晉南北朝,李姓向來不是名門貴姓,當時最為高貴的是盧、崔、鄭、王等士族高門。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壓這些名門世族並拔高李姓地位,特意組織人編撰《氏族志》,定李姓為國姓。國姓誰不想攀附?不得不說,姓李的人確實從唐代開始大量增長。

唐代“安史之亂”之後,中原戰亂不斷,不少人逃到南方,唐代李氏也一樣。中原北方地區正如民族融合的大染缸,不斷被北下民族所改寫面貌。一般很難理清其中的宗族關係。河北滄州人氏李金元先生又怎麼理得清呢?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唐代壁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攀高枝式”的修譜,乾隆也打壓過

明清尤其重視家譜祖牒,清代大興文字獄,意在加強對全國的思想文化控制,乾隆時期尤甚。乾隆時期的彭家屏家譜案便是典型。彭家屏,進士出身,曾做過從二品的江蘇布政使,因私藏禁書被查。又有人故意向乾隆舉報其家譜有大不敬的內容,乾隆立即下令派人查取彭家族譜,發現他家族譜將彭氏先祖追溯到黃帝、昌意、顓頊,自居帝王苗裔,且沒有避乾隆的名諱。乾隆大怒:“乃身為臣庶,而牽引上古得姓之初,自居帝王苗裔,其意何居?”乾隆直接賜令命彭家屏自盡,對彭家族譜也一併劈毀。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攀援華胄、牽引古時君王將相為始祖,這些在清代地方宗族修建祠堂、纂修家譜裡常有發生。畢竟,誰不想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獲得歷史認同感和優越感?對此,乾隆大為不滿,他傳諭各地巡撫加強稽查整頓。各地宗族都得重修族譜,即使是孔氏家族也不能例外。

現存的古老家譜大多是明清時期的。不過即使是明清家譜,其關於先祖的內容也大多是虛構的,也經歷了各種修改。戰亂毀斷和攀附名人讓家譜成為不可盡信的東西。

今天,我們強行攀高枝認名人祖宗,也不會像清代那樣可能帶來殺身之禍。不過沒有依據又大張旗鼓地亂認先祖,有點可笑了。

天獅董事長認祖李世民?歷史告訴你族譜不是想改就能改

上杭縣某李氏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