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火災,推薦引發質疑

歷史給人留下很多教訓,其中一條是很少有人會吸取教訓。

這句話,在今天又應驗了。

巴黎聖母院火災,推薦引發質疑

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

火災起於閣樓,蔓延速度極快,從報告起火到火焰竄上房頂僅僅用了一兩分鐘時間。巴黎聖母院整整個木質內部結構都在燃燒,塔尖在大火中倒下,屋頂幾乎被損毀,戰爭時期得以倖存的建築,卻在和平年代損毀了,舉世震驚。

經過近四個小時的撲救行動後,消防部門稱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得以保存和保護。巴黎市長表示:“在聖母院大火中,我們救回了不少,但失去的更多。”

從1163年開始興建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最為世人所知的歷史遺產。自中世紀以來,巴黎聖母院的哥特式建築就一直是法蘭西天主教的信仰重地。

實際上,巴黎聖母院在很長時間裡沒有得到維護和修繕。1831年法國大文豪雨果的長篇名著《巴黎聖母院》出版,提升了聖母院承載的文化價值,也喚醒了當地民眾對於古蹟保護的意識。

如今的巴黎聖母院每年接待1200萬名遊客,讓悠久歷史的古蹟本體面臨嚴重的保護壓力。因此近年來,法國各界也都致力於“大修經費”的籌措。

可誰知大修才剛開始沒多久,就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災難摧殘。不幸之中的萬幸是因為修繕,很多文物提前被搬出了失火區域。

根據初步調查,起火併非人為原因,可能是維修電路出現了問題。

“卡西莫多的鐘樓沒了”,“玫瑰玻璃窗裂了”,“修復可能要八到十年,在此期間都不會對外開放,可惜了”……各式各樣的感嘆在朋友圈傳遞著。

此次失火正值傍晚的人流高峰期,在塞納河畔,民眾看著大火燃燒輕輕吟唱歌謠、跪下祈禱,惋惜八百年曆史遺蹟的灰飛煙滅。全世界的民眾不僅僅通過新聞媒體,也在視頻、直播、vlog裡看到了不同鏡頭下燃燒的大火和轟然倒塌的塔樓。

遠在萬里之外,旁觀者忍不住扼腕嘆息,影像留下了建築倒下的過程,讓人們記住了它最後的模樣,但越來越智能的視頻平臺卻在這一個讓人深感痛心的文化損失和意外上出了差錯。

據外媒報道,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後,眾多網友將現場視頻傳至YouTube。

然而YouTube的推薦算法卻將巴黎聖母院大火的視頻、直播鏈接直接和一些暴力、火災、襲擊事件自動關聯,引起了極大憤怒。

有不少人批評YouTube審核把關不嚴,把意外失火和襲擊關聯,有混淆視聽、製造陰謀論的嫌疑。

YouTube已移除相關推薦,並發表聲明。

“對於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我們深表悲痛。去年,我們和大英百科、維基百科等第三方平臺合作推出‘信息板’。該模塊由算法自動生成,而我們的系統時而犯錯。”

客觀分析,應該是視頻中的失火影像造成了算法的誤解。可以推測,YouTube使用的是根據視頻或圖像之間相似之處找出關聯性的 CV(計算機視覺)算法。

這已經不是YouTube算法系統第一次被詬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