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四):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一起來聽聽吳功青老師講解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吧!

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四)

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

2019年4月24日下午15點,由北京師範大學章黃國學社舉辦的“歷史與展望: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第四講”在主樓C5049舉行。本次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明德青年學者、中國古典學會理事吳功青老師主講,講座主題為“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講座主持人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孟琢老師。出席本次講座的還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謝琰老師、董婧宸老師。

吳老師分五部分展開講解:分析哲學及其基本主張;重構論證:分析哲學的古典學研究;歷史中的哲學:對分析進路古典學的批評;總結:分析進路古典學研究的得與失;展望:中國未來的西方古典學。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哲學的基本主張。吳老師指出,要談到分析哲學這種新的哲學形式,就要回到19——20世紀之交,看傳統哲學面臨的困難:陷入沒有研究對象的危險。傳統哲學以上帝、物質和靈魂為對象。但啟蒙運動後,上帝在哲學中地盤越來越小。在科學家看來,哲學家對物質的研究是多餘的,自然哲學被自然科學所取代。隨著心理學的興起,靈魂論也逐漸式微。英國(及受它影響的美國)在數理邏輯激發下,藉邏輯反駁心理主義,以擺脫哲學的危機——分析哲學由此誕生。吳老師強調,分析哲學是一種關乎語言的哲學。因為分析哲學重視邏輯,而邏輯由語言體現。語言存在於事實與思想之間,既不屬於物理世界,也不屬於心理世界。分析哲學將語言視為自身研究對象。通過研究語言,進入傳統哲學的問題。接下來,吳老師概括了分析哲學的三個基本特徵:重視語言;重視邏輯認證;推崇分析法。

第二部分,重構論證:分析哲學的古典學研究。吳老師指出,分析哲學自誕生起,在方法和旨趣上就與傳統歐陸哲學分道揚鑣。且隨著分析哲學的專業化加強,及雙方在政治意識形態、學術利益的分歧加深,分析哲學與傳統歐陸哲學的交流越來越少。那麼分析哲學為何要進入古典學?對分析哲學而言,雖然其依賴的工具是數理邏輯,但思想上仍依賴古代哲學文本。比如,自由意志是分析哲學特別愛討論的,那到底人有沒有自由意志呢?人是被決定的,還是絕對自由的?假如有上帝,上帝提前預知到了“我”做什麼事情,那“我”是否有自由意志?分析哲學家希望從古代文本中汲取營養,以推進討論。他們認為,只有將古代哲學變成活的思想,這些古代文本才有意義。那麼,如何將古代哲學文本變成活的呢?分析哲學提出了重構論證,即對經典哲學家的思想進行理性的重構以獲取一個可供邏輯分析檢驗的哲學論證。由此激活古代哲學家的思想,將他們變成可以對話的“同時代人”從而推進討論。吳老師指出:分析哲學的古典學對重構論證的強調,是由於分析哲學自身的特性導致的。他們認為,永恆的是哲學問題而非哲學史。不存在歷史意義上的哲學史,只存在哲學意義的哲學史;古代哲學的價值不在歷史,而在於作為哲學論證的問題對今天的意義。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第三部分,歷史中的哲學:對分析進路古典學的批評。首先是分析學界的不滿。分析哲學家理查德·羅蒂批評分析哲學以及分析的古典學研究,他認為分析的古典學割裂了哲學與歷史關係,有著時代錯位。常常以今人的觀念理解古人的文本,以今人需求把文本任意裁剪成需要的命題,然後根據今人的邏輯標準對它們進行判斷。羅蒂認為,對任何哲學觀點的把握都必須是在哲學文本的具體歷史中進行的。不能只用今人的術語,而且要用古人的術語描述古人,拒絕時代錯位。其二,在古典學內部,學者也開始反省分析方法。弗雷德延續了羅蒂的批判進路,強調歷史語境對理解古代哲學的重要性,認為“除非我們不能找到好的理由”,否則就不能質疑古代哲學論證的有效性。面對古代文本中明顯不同於現代的說法,要尋求他們為什麼這樣說的好的理由。它分成兩個部分:假設或推理;歷史語境。此外,施派的批評也集中於分析派的去歷史化傾向。他們認為,柏拉圖的對話是一幕幕戲劇,每個人物都是歷史的存在。因此不應用分析的方法來考察這些論證,而要用歷史學深究哲學論證的現實用意。吳老師指出,各方的批評,迫使分析的古典學自我調整,將分析與歷史融合起來。從根本上來說,它仍舊是分析哲學的方法。因此它就始終存在分析哲學進路的問題。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

第四部分,分析進路古典學研究得與失的總結。吳老師首先總結了分析哲學進路之所得。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強調對古代哲學家文本進行重構論證,以激活古代文本的研究價值。這對於彌補古典語文學-歷史學的消極局面具有重要的啟發。相比於傳統哲學史的研究進路,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研究優勢在於:其一,因為它強調命題和論證,有助於我們更為集中扼要地把握古代文本的核心問題;其二,因為它強調分析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可以將許多重要的煩難問題進行分解,進行十分細緻的討論;其三,因為它強調語言和邏輯,有助於我們更為清晰地把握古代哲學家的推理結構,對相關問題的來龍去脈形成更為清晰的感受。其後,吳老師總結了分析哲學進路之失。首先,分析哲學進路就其內在傾向而言是去歷史的。其二,分析哲學進路的重構論證並非萬能,甚至充滿缺陷,許多論證的重構自身面臨邏輯問題和時代錯位。其三,分析哲學進路對古代文本的處理,是去整體化的。他們常常從文本中抽取出一些論證,而不顧及這個論證在前後文以及整個文本、乃至在思想家思想脈絡中的位置。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第五部分,展望:中國未來的西方古典學。吳老師梳理了不同哲學進路的分歧:語文學-歷史路向排斥後三派的哲學解釋;傳統哲學否定施派對現代性的批判;分析派反對施派和傳統哲學對文本的解讀;施派反對傳統的形而上學,反對分析派不同意他們的文本解讀。吳老師指出,在考察幾派的得失後,我們需進行綜合。第一個問題:考據和義理。語文學-歷史學在西方古典學的發展中彰顯了它重要的價值,不可忽視古典學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對義理的闡發。但這種闡發,必須以考據為基礎。充分吸收和消化語文學-歷史學的成果,後者則需要對自己的方法論前提有所自覺,反省文獻實證主義的危害,由小學通大道。第二個問題:形而上學與政治哲學。對義理的闡發,要堅持形而上學為中心。西方古典學的哲學部分,核心是形而上學。為此,要堅持傳統哲學對於古典的解讀。在尊重施派闡發的政治哲學意義基礎之上,闡明形而上學對於政治哲學的奠基性作用,同時將形而上學融入到分析哲學進路的古典學之中,避免後者徹底淪為邏輯論證。第三個問題:文本與文本分析。吸收施派的戲劇說在解讀柏拉圖時的價值,同時警惕對於隱微解讀的過分強調;吸收分析哲學在闡述古代文本時的邏輯性,並改善傳統哲學的論證方式;同時警惕其分析哲學的方法論前提:邏輯實證主義。第四個問題:歷史與哲學。對於古代文本的解讀,要以歷史學為基礎,既把握思想、文本與歷史時代、事件的關聯,又要注意古代思想在歷史中的傳承和演變。不僅要防止時代錯位,而且要在歷史中理解哲學思想,發揮傳統哲學史對於古典學的價值。第五個問題:古今平衡。要尊重施派和分析哲學進路,以古通今。但它的方式,不是像施派那樣簡單地強調現代性的危機,而盲目地回到古代;也不是像分析哲學那樣,通過重構論證,將古代簡化成邏輯論證,激活所謂的現代。而是在古今的平衡中,反省和克服現代的問題。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在吳老師進行精彩的總結後,孟老師發表了聽講座的體會。孟老師指出,所看到的西方是怎樣的,某種意義上決定我們理解的傳統是怎樣的;看到的天地有多麼大,才能從怎樣的深度來理解傳統。非常難得的是,吳老師把四條整體的理路清晰而宏觀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並且指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很本質性的啟發。就個人的收穫來講,在幾條路徑的勾勒中,可以理解太炎,可見太炎的思考和回應。其一,小學和義理的關係,這是章黃所思考的本質問題。其二,分析哲學從語言走向非歷史,而太炎一直探討語言和歷史的關係,那麼這裡的路徑是什麼?太炎看到的漢語的特點是什麼?他所理解的語言哲學為什麼最後能夠走到歷史?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章黃講語言為什麼一定是系統條理,從本義到引申到語言脈絡的貫通,這裡面有內在的關聯。這啟發我理解太炎的語言哲學和西方的語言哲學本質的差異。第三,太炎是近代學術中少數走到形而上學的高度的人,太炎形而上學和語言哲學的關係是什麼?第四,章太炎對於古今之爭有深刻思考,在《齊物論釋》中講“順進化”和“守舊章”都是“一孔之見”。第五,個體的自由。個體的絕對自由導致價值的缺失,導致虛無。太炎如何調和自由和價值的關係,有自己的理路。西方的進路給人帶來很興奮的思考和理解。吳老師把西方古典學研究的進路清晰地展現,令人佩服。

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落下了帷幕。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吳功青,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明德青年學者,中國古典學會理事。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教父哲學、文藝復興哲學、近代哲學,為學生開設“西方哲學史”、“柏拉圖的《理想國》”、“但丁的《神曲》”、“中世紀哲學”、“文藝復興哲學”、“希臘語基礎”等課程。著有《上帝與羅馬:奧利金與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政治革命》(上海三聯書店,2018年6月)、《等待復活》(與徐詩凌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在《北京大學學報》、《世界哲學》、《哲學動態》、《讀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

往期回顧

講座紀實丨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一):文藝復興與西方古典學的興起

講座紀實 | 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二):哲學、修辭學、語文學的融合與分野

講座紀實 | 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三):古今之爭與施特勞斯學派的古學研究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讲座纪实 | 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四):分析哲学进路的古典学研究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專欄畫家:黃亭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