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一、什麼是疝呢?

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疝的一般發生率為1-4%,男性是女性的15倍。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二、什麼原因能引起疝呢?

從進化論的角度說了直立行走必然會導致人體重心上移,人體最低部位(腹腔)的壓力增大。這是疝形成的外在因素,別一方面是內在因素:腹壁的強度和孔洞。

我們的腹壁就像一個木桶,腹膜就像一個氣球,氣球裡面的水就像腹腔內臟器,將裝滿水的氣球放入木桶中,用手壓這個氣球時,如果木桶壁有一個窟窿,試想會出現什麼結果呢?是不是水和部分氣球會從窟窿處突出,形成一個小的半球狀物。這個東西就是疝。所以引起疝的原因是: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兩個因素。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三、哪些情況可導致腹腔內壓力增高呢?

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習慣性便秘;長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排便費力;心肺疾病、肝臟疾病引起的腹水老年人腹壁肌肉、肌腱退變,強度減低,加上肥胖長期患病臥床等極易導致腹壁肌肉萎縮而患疝氣;小孩因為哭鬧,精索鞘膜未閉導致先天性疝或鞘膜積液。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四、得了疝氣怎麼辦

除少數特殊情況外,疝氣均應儘早施行手術修補,而嬰兒的腹股溝管到出生後6個月才閉鎖,所以嬰兒疝氣在6個月以內還是有可能自愈的。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有沒有通過不做手術治好疝氣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沒有。

認識疝的手術治療理論也可以用一個生活中的比喻來說明:我們常穿的襪子經常會在大腳趾處出現破洞,大腳丫常從破洞處露出,怎麼辦?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年輕人的做法是用線將破洞縫合了事,但沒幾天,大腳丫又露出來了,最後只能買新的。而我們的母親會用打補丁的方法將破洞補上,又能穿好長時間了。

這一縫一補就是疝手術的兩種主要術式。疝氣一般不算大病,但也要及時檢查治療,保持樂觀心態。

為什麼會得“疝氣”?得了疝氣到底該“縫”還是該“補”呢?

健康養生,每日一更;關注本號,每日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