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進行自我觀察:在情緒中依然保持注意力自由

- 不批判,不認同 -

(一)如何進行自我觀察:在情緒中依然保持注意力自由


(一)如何進行自我觀察:在情緒中依然保持注意力自由


失落時,是失落,或者不是。


當你陷入情緒時,你是否能夠經由目睹它,而不認同它,並由此看見自己,發現自己?


這些,都需要我們的自我觀察。自我觀察的練習是一個靈脩體系中系列練習的一部分,主要用於自我成長。學會自我觀察,是我們需要為自己做的事情。


觀察自己的練習,包括去練習“找到自己”,即把自己定位於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定位於這個身體裡,但同時知道自己不等同於這個身體,然後去管控這個身體。這就是記得自己,記得自己和自我觀察,是一回事。


成熟的靈魂知道如何工作並且可以自己開始工作。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的內在本質足夠成熟,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工作,並且自行工作,而不會受制於外在的壓力或者條件。


自我觀察其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要批判。


我們的頭腦,就像是一個審判官,總要評判出二元對立的好壞與愛憎,不自覺地去批判周圍 一切人事物,儘管這樣的批判不會全部以顯性的方式表達,但是,這總在默默地干擾著我們。


更重要的是,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困擾,一旦批判開始,這就意味著製造了我和我的行為是分離的這樣一種假象。為什麼這麼說呢?想想看,當我們批判自己的時候,批判自己的表現不好,那麼,其實我們已經將自己的行為和自己分離開,當因為批判產生了責備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在默默地將行為和自己分開,我們會責備自己這樣的行為,卻不會因此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內在,看見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


事實上,這是我們潛意識當中的一種躲避。批判責備時,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看不到和感受不到自己的行為,從而不對它們負責,也不承認它們屬於自己。評判令人看不見自己,並且完全認同了批判這個過程。


這個認同指的就是,我們允許我們的批判,我們執行著自己的批判,我們順遂於此時的批判。那麼,這事實上,就是我們受到了自己這個批判的主宰,我們自己是被動的,是一種無意識、無異議的服從。


如果要做到不帶評判的觀察,會很難,但是可以慢慢練習,去靠近那樣的狀態。


我們來回顧一下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出現情緒反應時的那種

狀態:失落時,我便進入了失落,我感受著失落在我身心上的所有感受,洩氣的,失望的情愫讓身體變得沒有力氣一般,彷彿身體上的所有細胞,也都是失落的,失落侵蝕著我,還有我所在的當下,腳步也拖拖滯滯,心,是低沉的······心裡有一個聲音:我好失落,好失落······於是,我就這樣認同自己是失落的,我在遭遇著失落,失落讓我消極。我,好像意識到了這樣的失落,對,我確定著,我已經知道。可當大腦有一個聲音說:別失落了,要積極,不應該這樣······我聽得到這樣建議的聲音,但我還是失落著,不是麼?我已經陷入失落當中,然而我也這樣認同著,並且,我想掙脫卻掙脫不了這般失落,我這樣認同著,於是信以為真——我被動地,認同了它。


想必生活當中,你也有過這樣的失落情緒?


在此,我們回顧著那麼出現過的情緒,試著感受著·····這樣去感受時,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旁觀的局外人意識。當我們感受越深,便越是印象深刻。


那麼,我們同樣用感受的方式,去幫助自己。如果以一種醒覺,去留意自己,不去評判自己的情緒(不評判自己很失落),不作抗爭和掙扎,不辯解,你不認同於情緒,只是無評判的觀察,而讓注意力穩定地停留在身體的感覺上,放鬆身體,放鬆,意味著你隨著情緒,不被帶走,你放下這份情緒,如此,允許內在的反應過程自行消退。


雷德·霍克建議道:

將那一股無法解決問題的思緒或情緒,化作為一股動力,來提醒我們把注意力穩固地放在身體的感覺上——安住身體裡,而不要去緊抓(“認同於”)那些思緒或情緒。找到自己,並管控自己的身體。當我能夠不再跟隨思緒或情緒的能量,或者不再讓它們抓住我的注意力時,看看那些能量到底會怎樣。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被某一情緒擒住,其實,被擒住的,是我們的注意力。


那麼,哪怕處在最激烈最情緒之中,你的注意力是否能夠保持自由與穩定?



在文字裡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裡,見你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