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集團助力 貴州三穗、天柱縣脫貧

本報記者 周雪松

“問我是不是歸心似箭,說實話有點捨不得離開。”4月中旬,貴州省黔東南州,處處春意盎然。從城市到鄉村,各種扶貧項目仍在不停推進,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在三穗縣擔任縣委常委、副縣長的趙術民即將掛職期滿。在這裡工作的兩年時間裡,趙術民全力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時常感覺重任在肩,壓力山大。但他還是出色完成了各項重要任務,在即將歸隊的日子裡,一種難分難捨之情難以言表。

最後幾天,趙術民也沒閒著。鄉親們多次盛情邀請他吃飯,想為他踐行,但都被趙術民婉言謝絕了。飯不吃,但是工作還是照做。他一邊抓緊時機到基層調研,一邊部署相關工作,希望為當地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交上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同期在黔東南州,像趙術民一樣來自華僑城集團的掛職幹部還有三位,分別是黔東南州委常委、副州長葉興斌,天柱縣副縣長王日新和三穗縣寨頭村第一書記尹劍,尹劍因扶貧業績突出還獲得了“2018年貴州省優秀第一書記”的光榮稱號。

從2003年起,華僑城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組織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協作的決定》,與兩地結成對口定點幫扶關係。在長達16年的對口幫扶中,華僑城集團舉全集團之力與兩縣一起攜手並肩,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工作不斷注入新的動能。這也是黔東南州同時對口幫扶兩縣的唯一一家央企。

脫貧究竟靠什麼?從根本上說,要靠思路和智慧,扶貧須先扶智。“脫貧還得先立志,致富還得靠自己。”這是王日新經常談到的一句話,“我們下去實地走訪,帶去的不僅僅是政府的各種惠農政策、扶貧政策,帶去的也是脫貧的信心”。自2017年掛職以來,王日新就過起了朝六晚九的生活,入農戶、跑景區、上茶山、下基地……除了入戶調查、慰問捐贈外,他還積極溝通協調人才培育、旅遊發展、產品外銷等相關事宜。

從長遠看,脫貧需要產業支撐。“不是老百姓不想發展產業,而是沒有條件去嘗試。一方面,他們沒有啟動資金,另一方面,也缺乏科學的指導。”葉興斌一語道出了當地貧困農戶發展產業的困境。在黔東南州,貧困農戶發展產業存在缺資金、少技術、抵禦風險能力差、與市場對接難等現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黔東南州著力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以結構調整為抓手,加快發展食用菌、蔬菜、茶葉、三穗鴨、花卉、香豬、油茶等12項重點產業,有效保障貧困農戶長期穩定致富增收。“以前是靠天吃飯,而現在結合政府和各界力量,大家吃上了‘產業飯’。”葉興斌說。

16載堅持扶貧,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三穗縣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經省級部門和第三方評審符合脫貧標準,有望今年摘帽。天柱縣脫貧攻堅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望如期完成目標。趙術民說,將來不論身在何處,三穗始終是他的牽掛,一定會回來看望鄉親們,希望當地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