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抓實產業就業助力群眾增收

雲南楚雄網訊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南華縣始終把培強產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因村因戶精準選擇產業扶貧項目,助力群眾持續長效增收。2018年,全縣貧困群眾通過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經濟林果業、食用菌產業、菸草產業、鄉村旅遊業、轉移就業、電子商務等8大產業增收達2.39億元,人均增收8808.74元。

2015年以來,全縣投入財政產業扶貧資金1.81億元,發放小額貼息貸款35484.6萬元,扶持產業發展。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615個,推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入股分紅等模式,全縣377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建成雲南力耕公司沙橋蔬菜基地等示範項目,帶動全縣6705戶貧困群眾以土地林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增收。

充分發揮優勢,做強全縣菸草、核桃、花椒、野生菌、畜牧、蔬菜、中藥材等產業。2018年,貧困群眾人均實現特色種植業收入1195元,比2014年增長108.9%;特色養殖業人均收入998.9元,比2014年增長111.6%;林產業人均收入644元,比2014年增長116.1%。同時,全縣共培育省、州級農業龍頭企業31家。2018年,完成農業產業化銷售收入41.29億元,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33.19億元,分別比2017年增長10.25%、12.5%。

2015年以來,累計開展貧困人口就業技能培訓7586人次,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1.16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58萬人次;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6087人,人均務工收入1.18萬元。紮實做好外出返鄉人員創業工作,華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南華縣2018年首批就業扶貧車間。

加大農村電商和物流建設,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模式,直接或間接帶動3447戶貧困戶銷售蜂蜜、核桃、野生菌等農特產品達2800萬元,戶均增收1509元。

加快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投資48萬元,在一街鄉王湛莊村委會試點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座,實現收益31992元,帶動1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666元。計劃投資4663.75萬元,規劃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03座,惠及10個鄉鎮70個貧困村1391戶5564名貧困人口。 陳 菊 者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