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汽車廠視而不見的安全設計,關鍵時可能救人一命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某些車禍發生的概率不小,比如將油門當剎車、酒駕、毒駕、打電話、玩手機釀成的事故,而防止這些情況出現的手段有限,法律法規更多地也只能是事後追責。很明顯,通過管理手段防止這些事故發生很難奏效,但通過技術管控,就能夠有效地降低上述行為發生的幾率,為行人、司機建立技術安全保障。

防止油門當剎車的機械電子裝置。

見諸報端最多的就是將油門當剎車,司機在慌張的情況下,大腦一片空白,失去判斷力。如果是手動擋汽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即使司機慌張,也會下意識地同時踩下雙腳,如果此時離合和油門同時被踩到底,由於離合已經徹底分離,切斷了動力輸出,這時油門即使被轟到最大,車輛最多以慣性繼續向前,而不會再加速,這就給司機爭取了冷靜時間,從而有機會避免進一步加重事態。手動擋的這種機制說明此時切斷動力的重要性。而自動擋汽車情況就糟糕得多,由於只有右腳在操作油門和剎車,當司機慌張時,有些人會誤將油門當剎車,狠踩油門,而此時汽車非但沒有制動,而是加速向前串。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會更加重司機的慌張程度,此時大腦一片空白,失去了判斷力,司機不是去鬆開油門,而是死命地去踩她(他)認為的剎車--實際上的油門,很多車禍就是這樣發生的。

那些汽車廠視而不見的安全設計,關鍵時可能救人一命

所以設計一種能防止將油門當剎車的“油門”是非常有必要的。設置這種油門並不是要取代剎車,而是在司機不正常踩油門時,當右腳踩油門的力量突破設定的閾值,該油門自動切斷油門或者進一步啟動剎車。如下圖所示,這種油門順著原有的行程分為三個區域:油門區、空檔區、剎車區。當司機將油門踩到油門區的最底端時,此時如果是正常踩油門,其用力小於進入空檔區的設定閾值,當司機慌張時,其踩油門所用的力量必然是異常的,會用狠踩剎車的力量去踩油門,必然會突破油門區和空檔區的阻力閾值,進入空檔區。此時給司機短暫的冷靜時間,如果還沒有冷靜下來,司機會繼續狠踩剎車,進入剎車區,開始制動,直至停車。該設想可以為汽車設計者提供一些參考,希望汽車生產廠家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汽車,保障司機和行人的安全。

場景化駕駛輔助系統。

車輛起步時,很多人玩手機、打電話,或者有其他情況分神,在起步時也容易出現將油門當剎車的情況。此外,有些人在飲酒後、吸毒後駕車,有些人穿著高跟鞋駕車,這些都是極大的隱患。

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場景化駕駛輔助,就像一位懂交規,盡職盡責的副駕駛,提醒或者強制駕駛員守法駕駛。

首先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識別環境,在行車電腦中建立駕駛場景數據庫,通過行車系統監控汽車的狀態,有必要時接管汽車。

在人多的集市、停車場等場景中,駕駛輔助系統強制緩速行駛,無論駕駛員如何踩油門,車輛都不會加速前行。

車內攝像頭可以探測駕駛員的狀態,通過傳感器探測駕駛員是否飲酒、吸毒,如有這些情況,汽車無法啟動。

那些汽車廠視而不見的安全設計,關鍵時可能救人一命

在駕駛艙安裝攝像頭,如果穿高跟鞋開車,同樣汽車無法啟動。​

那些汽車廠視而不見的安全設計,關鍵時可能救人一命

對於在車輛行駛中,駕駛員不按規定使用手機,車輛給出聲光警告,並在警告無效後強制靠邊停車。

汽車防撞系統。

設計汽車防撞系統,具備全視角視頻、溜車預警、車道偏移報警、超速提醒、疲勞提醒、前行防撞、倒車限速、後方警示、倒車防撞、自動剎車等功能,保障行駛安全和行人、其他車輛安全。

汽車防撞系統在一些高端車上已經得到應用,而生命無價,應該鼓勵車廠積極研製上述安全防護技術,成熟一項運用一項,強制裝車,有效地彌補安全防護漏洞,讓技術防護在駕駛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目前的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具備實現上述設想的可能,比如機器通過監督學習就能夠識別駕駛場景,再通過與交規的結合實現提醒、強制駕駛員守法行駛。參照目前的L1至L2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這種部分場景下的無人駕駛就能夠輔助駕駛員處理很多情況。

那些原本高昂的安全技術實現成本,在應用信息技術後,也能夠迅速降低,使得低成本地裝車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管理機構也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制定標準規則,強制將這些基本的技術防護裝置裝車,保障行人、乘客和司機的安全。

當然,以上設想很初步,也有很多沒有考慮到的情況,期待大家集思廣益,多多給出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