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過程!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

好久沒有和大家分享學習心得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數據是如何從網絡的一端傳向另一端的?

我們知道互聯網中有一個著名的網絡模型-------OSI參考模型;從上到下依次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注意:數據的流向是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而且每一層都只能和對端的對等層通信;今天我們就依靠它來談談數據的傳輸工程,先看數據的發送端。(數據封裝過程)

第一步:首先,OSI最高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負責將用戶信息轉化為數據流;並向下交給傳輸層;

第二步:傳輸層通過發送同步分組來建立到接收設備的虛電路,使用端口號來標識虛電路和上層進程,將數據流分段,並給每個數據段編號,使用確認和流控機制。虛電路使用源端口號和目標端口號以及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這就是數據段的形成;

第三步:數據段和目標IP地址被一起交給了網絡層;注意:目標IP地址是隨數據流一起由上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交給傳輸層的,它是由上層使用名稱解析方式(如;DNS)發現的;網絡層在每個數據段前面添加報頭和邏輯地址(IPV4、IPV6)形成的新PDU(協議數據單元,OSI每一層都有自己特定的PDU)我們成為分組;分組中包含一個協議字段,該字段指出了數據段來自何方(UDP,TCP)這樣當分組到達接收主機後,傳輸層便能夠將數據段交給正確的協議;

網絡層還負責獲悉目標硬件地址,這種地址指出了分組應發送到本地網絡的什麼地方,為此它使用地址解析協議ARP。網絡層的IP查看目標IP地址,並將其與自己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進行比對,如果比較結果表明分組是前往本地主機的,則使用ARP請求該主機的硬件地址;如果分組是要前往遠程網絡中的主機,ARP將獲悉默認網關的硬件地址。

第四步:網絡層將分組向下傳遞給數據鏈路層,一同傳遞的還有本地主機或默認網關的硬件地址。數據鏈路層在分組前面添加一個報頭,形成幀;幀包含一個以太網類型字段,它指出了分組來自哪種網絡協議(IPV4,IPV6,ICMP,ARP)現在將對幀運行CRC算法,並將結果放在幀尾的幀校驗序列FCS字段中;

第五步:將幀向下傳遞給物理層,而物理層將數據幀編碼成數字信號。

數據接收端:(數據的解封裝過程)

第一步:物理層中網段中每臺設備都將接收數字信號,

第二步:數據鏈路層同步時鐘,並從數字信號中提取0和1。並重建幀;重建幀後將運行CRC,並將結果與幀中的FCS字段的值相比較,如果想通,則從幀中提取分組,並將其他部分丟棄。

第三步:分組被交給網絡層,網絡層將檢查分組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則從分組中提取數據段,並將其他部分丟棄。

第四步:數據段被交給傳輸層,在傳輸層將數據段進行處理並重建數據流,然後向發送方進行確認。

第五步;傳輸層將數據流交給上層應用程序,致此整個數據的傳輸過程結束;

今天就聊到這。我們下期繼續!寶寶們你們學會了嗎?

別忘了在《今日頭條》中的《西瓜視頻》或《視頻》中搜索《實驗筆記》並關注;其中有我們相關話題的模擬實驗視頻共大家參考學習!

記住:“《實驗筆記》是你身邊的學習筆記”!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