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

好久没有和大家分享学习心得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数据是如何从网络的一端传向另一端的?

我们知道互联网中有一个著名的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注意:数据的流向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而且每一层都只能和对端的对等层通信;今天我们就依靠它来谈谈数据的传输工程,先看数据的发送端。(数据封装过程)

第一步:首先,OSI最高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负责将用户信息转化为数据流;并向下交给传输层;

第二步:传输层通过发送同步分组来建立到接收设备的虚电路,使用端口号来标识虚电路和上层进程,将数据流分段,并给每个数据段编号,使用确认和流控机制。虚电路使用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以及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这就是数据段的形成;

第三步:数据段和目标IP地址被一起交给了网络层;注意:目标IP地址是随数据流一起由上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交给传输层的,它是由上层使用名称解析方式(如;DNS)发现的;网络层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添加报头和逻辑地址(IPV4、IPV6)形成的新PDU(协议数据单元,OSI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PDU)我们成为分组;分组中包含一个协议字段,该字段指出了数据段来自何方(UDP,TCP)这样当分组到达接收主机后,传输层便能够将数据段交给正确的协议;

网络层还负责获悉目标硬件地址,这种地址指出了分组应发送到本地网络的什么地方,为此它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网络层的IP查看目标IP地址,并将其与自己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比对,如果比较结果表明分组是前往本地主机的,则使用ARP请求该主机的硬件地址;如果分组是要前往远程网络中的主机,ARP将获悉默认网关的硬件地址。

第四步:网络层将分组向下传递给数据链路层,一同传递的还有本地主机或默认网关的硬件地址。数据链路层在分组前面添加一个报头,形成帧;帧包含一个以太网类型字段,它指出了分组来自哪种网络协议(IPV4,IPV6,ICMP,ARP)现在将对帧运行CRC算法,并将结果放在帧尾的帧校验序列FCS字段中;

第五步:将帧向下传递给物理层,而物理层将数据帧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据接收端:(数据的解封装过程)

第一步:物理层中网段中每台设备都将接收数字信号,

第二步:数据链路层同步时钟,并从数字信号中提取0和1。并重建帧;重建帧后将运行CRC,并将结果与帧中的FCS字段的值相比较,如果想通,则从帧中提取分组,并将其他部分丢弃。

第三步:分组被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将检查分组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则从分组中提取数据段,并将其他部分丢弃。

第四步:数据段被交给传输层,在传输层将数据段进行处理并重建数据流,然后向发送方进行确认。

第五步;传输层将数据流交给上层应用程序,致此整个数据的传输过程结束;

今天就聊到这。我们下期继续!宝宝们你们学会了吗?

别忘了在《今日头条》中的《西瓜视频》或《视频》中搜索《实验笔记》并关注;其中有我们相关话题的模拟实验视频共大家参考学习!

记住:“《实验笔记》是你身边的学习笔记”!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