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瓶頸 逆境求贏??深入開展“五比”大競賽大比武活動系列談之三

當發展的趨勢遭遇“瓶頸”制約時,“對症下藥”組織突破,無疑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瓶頸”不突破,煙臺經濟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就難以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市各級各部門務必提高政治站位,更新理念舉措,把破解發展瓶頸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聚力,抓好落實。

講成績,實事求是;講問題,更要實事求是。分析評估當前全市經濟運行態勢,制約發展的因素突出表現在:發展理念停滯、規劃不符問題突出、土地利用率不高等等。如何把自己的優勢做得更強,把薄弱環節變得不弱,是一個城市突破“瓶頸”、變劣勢為優勢的關鍵所在。

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是要更新理念、提升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視察山東時曾提出,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用舊的傳統的思維方式謀劃工作,憑老辦法老經驗辦事,不可能破解發展瓶頸。破解發展瓶頸的過程,是除舊立新的過程,需要我們以更大力度去除舊觀念、樹立新觀念,去除舊做法、拿出新舉措。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要切實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堅決守住生態紅線,決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破解發展瓶頸,還要注重用市場化的手段、社會化的力量、法治化的辦法,解決好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科學合理規劃可以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要抓住全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試點的機遇,抓緊修編相關規劃,為城市發展和項目建設創造條件。合理用地是提高產業運轉效率,給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要堅持集約節約用地的理念,探索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制定用地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對高、低產田進行差別化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倒逼全社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積極引導企業通過退城進園、技術改造、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挖掘消化存量、盤活閒置資源,實現土地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破解發展瓶頸,還必須補齊短板。按照“木桶理論”,水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我市發展面對的薄弱領域和“瓶頸”因素,也在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掣肘。要避免“短板效應”,就必須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通過精準施策、定向發力將短板補齊加長。薄弱環節既是工作難點所在,也是發展潛力所在,要把工作重點更多地放在加強薄弱環節上,通過薄弱環節的突破,帶動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釋放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破解發展瓶頸,必須將防風險和補短板並重。風險的存在,可能是影響發展的短板;短板不能補齊,則會加大風險程度。要嚴格控制政府債務增長,控住增量,削減存量;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的監管,堅持“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優先保障“三保”支出;通過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來促進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全市上下只有沉下心來,抓弱項、補短板、解難題,才能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厚植長遠發展新優勢,不斷開創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