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啥意思?立夏有啥習俗?

老張談三農


農村俗語“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啥意思?立夏有啥習俗?

今天就是立夏,老婆早早的起來就為一大家子煮雞蛋、煲稀飯。因為今天是吃雞蛋的日子,所以,我們這裡就流傳著立夏吃雞蛋的習俗。

記得小時候那時家裡比較窮,雖說家中養了幾隻老母雞,可是一下蛋母親總是把它揣在懷裡去村裡代銷店用雞蛋換鹽巴,一年到頭除了過年過節立夏,平常很少有煮雞蛋吃。據說立夏咯雞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另一種說法是,立夏吃了蛋,石頭都踩爛。哪麼這兩種說法都有啥意思呢?

一、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所調“疰夏”就是一種病,我們浙江金華地區方言叫“半日病”,一般體質弱的孩子夏天最容易得這種病,時好時壞,低燒,吃不下飯,又很想睡覺的哪種症狀。於是大人們為了孩子的身體更好更健康,就想起在進入夏季的第一天就給孩子吃雞,補補身子骨,讓孩子順到熬過炎熱的夏天。所以,家裡再窮,一過了清明穀雨,母親就再也不會拿雞蛋去換鹽巴了,而是把它積存起來立夏這一天煮給孩子們吃。

二、立夏吃了蛋,石頭都踩爛



立夏吃了蛋,石頭都踩爛,哪些形容的一種說法,其實吃了再多的雞蛋,誰也沒有這能力把石頭踩爛。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過去家裡窮,兄弟姐妹又多,到了清明吃了清明餜,農村孩子就意味著要赤腳不穿鞋子,慢慢的就把腳底皮走厚,目的就是為了度過炎熱的夏天。

過去,農村孩子一到復天,基本上都是赤膊赤腳穿一個褲衩,特別是夏天日當午,走在路上石頭上真的是很燙腳的,小的時候都喜歡挑有草的路邊上走。為些,做父母的就按照農村立夏吃雞蛋的習俗,給孩子們煮吃雞蛋吃,讓孩子的腳底板越走越厚,到了炎熱的夏天就不怕石頭燙腳了,甚至還可以把石頭都踩爛。

三、蠶豆壯,碗豆胖,我們這裡立夏有吃蠶豆碗豆飯的習俗



在我們這裡立夏除了吃雞蛋,還要吃蠶豆碗豆,我們這裡叫:“蠶豆壯,碗豆胖”。立夏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剛從地裡採摘來的蠶豆和碗豆,然後煮飯給孩子們吃。意思就是立夏這一天吃蠶豆和碗豆,孩子的身體會長高長胖,而且更強壯。這一天,做父母的都要把孩子放在藍子裡稱一下,有多少斤重,然後到明年立夏又稱一下,孩子到底一年長了多少。其實,這所有的一切習俗,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立夏,也許是孩子健康的象徵,只要這一天吃了雞蛋,身體保證棒棒的 。

你們家鄉立夏這一天除了吃雞蛋,還吃些什麼?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前兩天聽老媽唸叨著,這兩天降雨明顯增多了,看來立夏就要來了。翻看了一下手機日曆,發現立夏真的來了。五一小長假結束後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6日將要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立夏節氣一到,預示著夏天也即將要拉開序幕了,這個期間不僅溫度會進一步升高,而且雷雨天氣也會增多了。在民間有很多和立夏節氣相關的習俗,俗語“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是啥意思?立夏節氣還有哪些習俗呢?

“疰夏”是中醫病證名,通俗的叫法也叫“苦夏”,其主要在夏季的時候發病,表現的症狀就是倦怠嗜臥、低熱、食慾不振。中醫方面的解釋,就是說因為在夏季的時候因為暑溼之氣入侵了,困阻脾胃,或暑熱耗傷正氣,脾失健運所致。疰夏往往是中暑的前兆,如果不及時進行醫治,進一步發展就極有可能會導致中暑。在古代的時候,到了立夏節氣的時候,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疰夏,就會有在立夏這一天給孩子們吃煮雞蛋。這個習俗,目前在很多地方依然還流傳。古人認為圓溜溜的雞蛋象徵著生活圓滿,在每年的立夏節氣這天吃一個水煮雞蛋,能預防在夏季的時候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

小時候,每年到了立夏的時候,母親都會給我們兄弟兩人煮幾個雞蛋吃,在我們當地的說法是“立夏吃雞蛋,石頭能踩爛”,說在立夏吃雞蛋,身體會更健康,幹活也有力氣。其實這個也是有幾分道理的,在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沒什麼營養品可吃,就連雞蛋也一般是捨不得吃的,都是留給老人和小孩子吃。而立夏過後,夏收作物就要採收了,一直到秋收時人們才能歇一歇,所以在立夏節氣的時候,多吃幾個雞蛋,也是為了補充營養,這樣身體更健康了,也是為了讓農民做好勞作的準備。

在立夏節氣的時候,還有一個習俗流傳也很廣,那就是立夏稱人。傳說這個習俗還和蜀相諸葛亮、孟獲和劉阿斗有關。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但老百姓都希望過上“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於是立夏秤人這個習俗就傳播開來了,也是希望通過立夏稱人,能給他們帶來好運。

除了立夏吃雞蛋、稱人的習俗以外,在有些地方還有嘗新等習俗。比如在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農諺,這個“三新”分別是指櫻桃、青梅、麥子。在湖南長沙則有吃“立夏羹”的習俗,其是用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一腳跨過河”,意思是說吃了這個立夏羹,力氣會特別大。在你的家鄉,立夏還有什麼習俗呢?歡迎補充!

農夫也瘋狂


立夏俗語有很多是強調吃蛋的,什麼立夏吃雞蛋,石頭能踩爛,那麼為什麼農民喜歡選擇立夏這天吃蛋呢?有什麼說辭嗎?

以前農村生活條件特別差,農民們除了家裡有幾隻雞下幾個雞蛋,甚至連普通的油都沒多少可吃,那時候人們的體質普遍虛弱,營養不足使很多農村孩子身小力薄,越是瘦弱,農村孩子們越是每年容易疰夏。

疰夏其實就是農民口中的苦夏,指因暑溼之氣外侵,困阻脾胃,或者暑熱耗傷正氣導致乏力倦怠、眩暈心煩、噁心胸悶、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多汗納呆,低熱等病症。

甚至那些年村裡沒有衛生室,有些體質特別虛弱的孩子在夏天裡生病過重,偶爾出現死亡情況的都有,於是有經驗的老人會在立夏這一天讓大人孩子們吃個雞蛋補養身體,補充體力,好能夠順利捱過酷熱的夏天,據說立夏吃了雞蛋,整個夏天就不會苦夏了。


現在的人們對立夏這個節氣沒有刻意去舉行節日儀式的了,但在古代,人們認為“立夏”的“夏”最大,是農作物開始生長並長大的意思,因此人們非常注重立夏的禮俗。

以前立夏時,農村有鬥蛋這個習俗,家長們把雞蛋煮熟了,挑選蛋皮密度和顏色最好的雞蛋,用彩色繩編製成雞蛋套,把雞蛋放在裡面,然後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們會在立夏這一天出去跟小夥伴們鬥脖子上掛的這個雞蛋。

大家扯著繩拿著雞蛋,你碰我的,我碰你的,最後蛋殼不碎的那個就是大王,是勝利者,勝利的孩子會開心不已,甚至一天都是大王的姿態,威風八面的感覺。

在古代,皇帝對於立夏這個節氣更是看重,這一天帝王要帶領文武百官到郊野之外親自迎夏,所有人都要身穿象徵吉祥的紅顏色衣服,連隨身備用物品也是紅色,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立夏在古代是一個很被看重的節氣,有迎夏,吃雞蛋,鬥蛋等各種習俗。立夏吃雞蛋,石頭踩的爛,雞蛋是那天的主題。


悠然見東山


今天是春天的最後一天了,明天就是立夏,立夏以後天氣就會開始熱起來。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只不過是人們希望小孩子在夏天裡健健康康,不要生病而已。我們這裡有清明吃雞蛋,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但是沒有立夏也吃雞蛋的習俗。立夏也是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但是卻並不像冬至或夏至那樣重視,農村在飲食方面有很多的習俗。可能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或許在別的地區,立夏這天也有一些傳統習俗。據說有的地方在立夏這一天,會給孩子在胸前掛一個“立夏蛋”,就像端午節給孩子在手上系五彩線一樣,是對孩子一種美好的期望。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聽說這句俗語。可能有的人不太明白“疰夏”是什麼意思,跟大家說一下疰夏的意思:就是夏天天氣炎熱,一些幼兒因為燥熱引起的食慾不振,逐漸消瘦,天氣越熱體溫越高這樣的症狀。這裡所說的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就是勸解小孩子多吃一點飯,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身體就有抵抗力不至於生病。這話讓我想起我們這裡的一個傳統習俗,似乎跟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們這裡產婦生了孩子的第三天早上,是一定要喝疙瘩湯的。這一天早上做的疙瘩湯跟平常的疙瘩湯有所區別,區別就是,能想到的所有的蔬菜,全部要放在疙瘩湯裡面,越全越好,目的就是讓產婦喝了這種疙瘩湯以後,整個的月子裡面不論吃什麼都不會感到不適,不會生病,也不會因為吃了特別味道的蔬菜影響奶水。似乎第三天早上的一頓疙瘩湯,就足可以保佑一個月子平平安安。到底是不是真的,誰也不曾考究過,但是我們這裡的習俗,就跟這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差不多一個道理。



我對立夏特別的記憶是,小的時候,每到立夏前後,也就到了櫻桃上市的季節,奶奶都會帶著我到市場上去買幾毛錢一包的櫻桃,然後給我扯一件花布衫或者買一雙塑料涼鞋,於是我整個的夏天都是美麗的。其實立夏只是代表著春天已經結束,夏天即將到。立夏以後雨水漸漸增多,人們要迎接酷暑來臨,所有的農作物漸漸進入生長旺季。


靈子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明天就立夏了。我們膠東半島這邊我覺得好像沒有春季似的,前些日子好覺得天氣冷冷的,這突然間溫度就高了起來。前兩天人們還都棉衣加身,今天這街上的年輕人就開始露胳膊露腿的了。看來,這夏天說到就到了。農村有句俗話,叫做“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到底說的啥意思呢?

這夏天一到,氣溫升高,溫度一高,這人就會覺得渾身無力,懶洋洋的。只要精神不振,這胃口也就好不到哪裡去,這就是人們口中的“苦夏”。有些人,一到夏天就苦夏,飲食上跟不上,這體重明顯下降,所以農村在立夏的這天有吃雞蛋的習俗。

過去農村經濟條件不好,不像現在,雞蛋已經是尋常之物,如果是讓現在的小孩子吃雞蛋,那都要哄著,不哄的話都不愛吃。我們小的時候,平日裡是撈不著吃雞蛋的。只有快要考試的時候,母親才會煮幾個雞蛋,放到我們的書包裡,讓我們拿著墊墊飢。平時的雞蛋都是攢起來,到趕集的時候去賣了,換成錢給我和姐姐交了學費。

但立夏前的雞蛋則是攢起來,等到立夏的這天煮了,全家人分了吃。老人們說,在立夏這天吃了雞蛋,整個夏天都不會苦夏,還有的老人說“吃了立夏蛋,石頭能踩爛”呢。也有的在孩子上學前,把煮好的雞蛋給孩子放進書包,並叮囑孩子要好好保護好這枚雞蛋,到放學的時候要囫圇個兒帶回來,寓意圓圓滿滿。但當時小孩子們肚子裡都缺少油水,有的聽話的孩子倒是留著回家吃,但一些小孩子哪裡還管老一輩的規矩,早早就吃到肚子裡了。不過,家長也不會因為孩子將雞蛋吃了,就責備孩子,反而覺得吃了有勁,對身體好。

還有的地方,是在立夏頭一天開始用了茶葉和胡桃殼以及茴香、肉滷、桂皮、薑末等放到一起煮,這樣煮的雞蛋在湯汁裡泡上一天,第二天加熱後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雖然雞蛋如今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但到了立夏吃雞蛋的習俗卻一直延續下來,這也是人們對於追求健康,希望家人平平安安的一種期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