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啥意思?立夏有啥习俗?

老张谈三农


农村俗语“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啥意思?立夏有啥习俗?

今天就是立夏,老婆早早的起来就为一大家子煮鸡蛋、煲稀饭。因为今天是吃鸡蛋的日子,所以,我们这里就流传着立夏吃鸡蛋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那时家里比较穷,虽说家中养了几只老母鸡,可是一下蛋母亲总是把它揣在怀里去村里代销店用鸡蛋换盐巴,一年到头除了过年过节立夏,平常很少有煮鸡蛋吃。据说立夏咯鸡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另一种说法是,立夏吃了蛋,石头都踩烂。哪么这两种说法都有啥意思呢?

一、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所调“疰夏”就是一种病,我们浙江金华地区方言叫“半日病”,一般体质弱的孩子夏天最容易得这种病,时好时坏,低烧,吃不下饭,又很想睡觉的哪种症状。于是大人们为了孩子的身体更好更健康,就想起在进入夏季的第一天就给孩子吃鸡,补补身子骨,让孩子顺到熬过炎热的夏天。所以,家里再穷,一过了清明谷雨,母亲就再也不会拿鸡蛋去换盐巴了,而是把它积存起来立夏这一天煮给孩子们吃。

二、立夏吃了蛋,石头都踩烂



立夏吃了蛋,石头都踩烂,哪些形容的一种说法,其实吃了再多的鸡蛋,谁也没有这能力把石头踩烂。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过去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到了清明吃了清明馃,农村孩子就意味着要赤脚不穿鞋子,慢慢的就把脚底皮走厚,目的就是为了度过炎热的夏天。

过去,农村孩子一到复天,基本上都是赤膊赤脚穿一个裤衩,特别是夏天日当午,走在路上石头上真的是很烫脚的,小的时候都喜欢挑有草的路边上走。为些,做父母的就按照农村立夏吃鸡蛋的习俗,给孩子们煮吃鸡蛋吃,让孩子的脚底板越走越厚,到了炎热的夏天就不怕石头烫脚了,甚至还可以把石头都踩烂。

三、蚕豆壮,碗豆胖,我们这里立夏有吃蚕豆碗豆饭的习俗



在我们这里立夏除了吃鸡蛋,还要吃蚕豆碗豆,我们这里叫:“蚕豆壮,碗豆胖”。立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刚从地里采摘来的蚕豆和碗豆,然后煮饭给孩子们吃。意思就是立夏这一天吃蚕豆和碗豆,孩子的身体会长高长胖,而且更强壮。这一天,做父母的都要把孩子放在蓝子里称一下,有多少斤重,然后到明年立夏又称一下,孩子到底一年长了多少。其实,这所有的一切习俗,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立夏,也许是孩子健康的象征,只要这一天吃了鸡蛋,身体保证棒棒的 。

你们家乡立夏这一天除了吃鸡蛋,还吃些什么?

[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老娘舅说事


前两天听老妈念叨着,这两天降雨明显增多了,看来立夏就要来了。翻看了一下手机日历,发现立夏真的来了。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6日将要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立夏节气一到,预示着夏天也即将要拉开序幕了,这个期间不仅温度会进一步升高,而且雷雨天气也会增多了。在民间有很多和立夏节气相关的习俗,俗语“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是啥意思?立夏节气还有哪些习俗呢?

“疰夏”是中医病证名,通俗的叫法也叫“苦夏”,其主要在夏季的时候发病,表现的症状就是倦怠嗜卧、低热、食欲不振。中医方面的解释,就是说因为在夏季的时候因为暑湿之气入侵了,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疰夏往往是中暑的前兆,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进一步发展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中暑。在古代的时候,到了立夏节气的时候,家长们为了防止孩子疰夏,就会有在立夏这一天给孩子们吃煮鸡蛋。这个习俗,目前在很多地方依然还流传。古人认为圆溜溜的鸡蛋象征着生活圆满,在每年的立夏节气这天吃一个水煮鸡蛋,能预防在夏季的时候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小时候,每年到了立夏的时候,母亲都会给我们兄弟两人煮几个鸡蛋吃,在我们当地的说法是“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说在立夏吃鸡蛋,身体会更健康,干活也有力气。其实这个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在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没什么营养品可吃,就连鸡蛋也一般是舍不得吃的,都是留给老人和小孩子吃。而立夏过后,夏收作物就要采收了,一直到秋收时人们才能歇一歇,所以在立夏节气的时候,多吃几个鸡蛋,也是为了补充营养,这样身体更健康了,也是为了让农民做好劳作的准备。

在立夏节气的时候,还有一个习俗流传也很广,那就是立夏称人。传说这个习俗还和蜀相诸葛亮、孟获和刘阿斗有关。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老百姓都希望过上“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于是立夏秤人这个习俗就传播开来了,也是希望通过立夏称人,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除了立夏吃鸡蛋、称人的习俗以外,在有些地方还有尝新等习俗。比如在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农谚,这个“三新”分别是指樱桃、青梅、麦子。在湖南长沙则有吃“立夏羹”的习俗,其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意思是说吃了这个立夏羹,力气会特别大。在你的家乡,立夏还有什么习俗呢?欢迎补充!

农夫也疯狂


立夏俗语有很多是强调吃蛋的,什么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那么为什么农民喜欢选择立夏这天吃蛋呢?有什么说辞吗?

以前农村生活条件特别差,农民们除了家里有几只鸡下几个鸡蛋,甚至连普通的油都没多少可吃,那时候人们的体质普遍虚弱,营养不足使很多农村孩子身小力薄,越是瘦弱,农村孩子们越是每年容易疰夏。

疰夏其实就是农民口中的苦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者暑热耗伤正气导致乏力倦怠、眩晕心烦、恶心胸闷、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多汗纳呆,低热等病症。

甚至那些年村里没有卫生室,有些体质特别虚弱的孩子在夏天里生病过重,偶尔出现死亡情况的都有,于是有经验的老人会在立夏这一天让大人孩子们吃个鸡蛋补养身体,补充体力,好能够顺利挨过酷热的夏天,据说立夏吃了鸡蛋,整个夏天就不会苦夏了。


现在的人们对立夏这个节气没有刻意去举行节日仪式的了,但在古代,人们认为“立夏”的“夏”最大,是农作物开始生长并长大的意思,因此人们非常注重立夏的礼俗。

以前立夏时,农村有斗蛋这个习俗,家长们把鸡蛋煮熟了,挑选蛋皮密度和颜色最好的鸡蛋,用彩色绳编制成鸡蛋套,把鸡蛋放在里面,然后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出去跟小伙伴们斗脖子上挂的这个鸡蛋。

大家扯着绳拿着鸡蛋,你碰我的,我碰你的,最后蛋壳不碎的那个就是大王,是胜利者,胜利的孩子会开心不已,甚至一天都是大王的姿态,威风八面的感觉。

在古代,皇帝对于立夏这个节气更是看重,这一天帝王要带领文武百官到郊野之外亲自迎夏,所有人都要身穿象征吉祥的红颜色衣服,连随身备用物品也是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在古代是一个很被看重的节气,有迎夏,吃鸡蛋,斗蛋等各种习俗。立夏吃鸡蛋,石头踩的烂,鸡蛋是那天的主题。


悠然见东山


今天是春天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立夏,立夏以后天气就会开始热起来。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只不过是人们希望小孩子在夏天里健健康康,不要生病而已。我们这里有清明吃鸡蛋,端午节吃鸡蛋的习俗,但是没有立夏也吃鸡蛋的习俗。立夏也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但是却并不像冬至或夏至那样重视,农村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的习俗。可能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或许在别的地区,立夏这天也有一些传统习俗。据说有的地方在立夏这一天,会给孩子在胸前挂一个“立夏蛋”,就像端午节给孩子在手上系五彩线一样,是对孩子一种美好的期望。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听说这句俗语。可能有的人不太明白“疰夏”是什么意思,跟大家说一下疰夏的意思:就是夏天天气炎热,一些幼儿因为燥热引起的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天气越热体温越高这样的症状。这里所说的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就是劝解小孩子多吃一点饭,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身体就有抵抗力不至于生病。这话让我想起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习俗,似乎跟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这里产妇生了孩子的第三天早上,是一定要喝疙瘩汤的。这一天早上做的疙瘩汤跟平常的疙瘩汤有所区别,区别就是,能想到的所有的蔬菜,全部要放在疙瘩汤里面,越全越好,目的就是让产妇喝了这种疙瘩汤以后,整个的月子里面不论吃什么都不会感到不适,不会生病,也不会因为吃了特别味道的蔬菜影响奶水。似乎第三天早上的一顿疙瘩汤,就足可以保佑一个月子平平安安。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不曾考究过,但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就跟这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差不多一个道理。



我对立夏特别的记忆是,小的时候,每到立夏前后,也就到了樱桃上市的季节,奶奶都会带着我到市场上去买几毛钱一包的樱桃,然后给我扯一件花布衫或者买一双塑料凉鞋,于是我整个的夏天都是美丽的。其实立夏只是代表着春天已经结束,夏天即将到。立夏以后雨水渐渐增多,人们要迎接酷暑来临,所有的农作物渐渐进入生长旺季。


灵子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明天就立夏了。我们胶东半岛这边我觉得好像没有春季似的,前些日子好觉得天气冷冷的,这突然间温度就高了起来。前两天人们还都棉衣加身,今天这街上的年轻人就开始露胳膊露腿的了。看来,这夏天说到就到了。农村有句俗话,叫做“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到底说的啥意思呢?

这夏天一到,气温升高,温度一高,这人就会觉得浑身无力,懒洋洋的。只要精神不振,这胃口也就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人们口中的“苦夏”。有些人,一到夏天就苦夏,饮食上跟不上,这体重明显下降,所以农村在立夏的这天有吃鸡蛋的习俗。

过去农村经济条件不好,不像现在,鸡蛋已经是寻常之物,如果是让现在的小孩子吃鸡蛋,那都要哄着,不哄的话都不爱吃。我们小的时候,平日里是捞不着吃鸡蛋的。只有快要考试的时候,母亲才会煮几个鸡蛋,放到我们的书包里,让我们拿着垫垫饥。平时的鸡蛋都是攒起来,到赶集的时候去卖了,换成钱给我和姐姐交了学费。

但立夏前的鸡蛋则是攒起来,等到立夏的这天煮了,全家人分了吃。老人们说,在立夏这天吃了鸡蛋,整个夏天都不会苦夏,还有的老人说“吃了立夏蛋,石头能踩烂”呢。也有的在孩子上学前,把煮好的鸡蛋给孩子放进书包,并叮嘱孩子要好好保护好这枚鸡蛋,到放学的时候要囫囵个儿带回来,寓意圆圆满满。但当时小孩子们肚子里都缺少油水,有的听话的孩子倒是留着回家吃,但一些小孩子哪里还管老一辈的规矩,早早就吃到肚子里了。不过,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将鸡蛋吃了,就责备孩子,反而觉得吃了有劲,对身体好。

还有的地方,是在立夏头一天开始用了茶叶和胡桃壳以及茴香、肉卤、桂皮、姜末等放到一起煮,这样煮的鸡蛋在汤汁里泡上一天,第二天加热后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鸡蛋如今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到了立夏吃鸡蛋的习俗却一直延续下来,这也是人们对于追求健康,希望家人平平安安的一种期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