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漲近200%,站在風口上,“人造肉”也能飛起來?

本文來自英為財情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

cn.Investing.com或下載英為財情 App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受到華爾街追捧,公司股價在上市首日暴漲163%,然而,美國佔總人口不到5%的素食主義者能給公司後市的盈利增長帶來多大的動力;行業競爭之激烈,公司又有多少勝算;鉅額虧損背後,公司仍計劃持續進行資本支出。這些關於Beyond Meat的風險,投資者不得不知。

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上週,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 Inc (NASDAQ:BYND)公司股價在上市首日暴漲163%(盤中一度暴漲192%),這一漲幅超過了此前上市的醫療股Silk Road Medical Inc.首日81%的漲幅。成為金融危機以來美股公司IPO首日最佳表現。該股目前報66.79美元,市值約為38億美元。

Beyond Meat此次IPO計劃發行950萬股股票,每股價格在23美元至25美元之間。週四在納斯達克交易所開始交易,股票代碼為“BYND”。

倫敦食品戰略協會(Food Strategy Associates)的主席Robert Lawson認為,Beyond Meat的IPO估值非常合理,因為其具備全球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出色的產品,並且有望很快在其核心盈利結構中盈利。

公司也不乏好萊塢明星以及知名投資者,這包括了比爾蓋茨、萊昂納多、Jessica Chastain等。

然而,在首日飆漲過後,一些關於Beyond Meat的風險,投資者仍然不得不知。

行業競爭激烈,人造肉行業老大或很快上市

根據Beyond Meat的數據顯示,公司預計素食肉產品有望在2500億美元的肉類行業中爭取到350億美元左右的市場份額。

此前,Nielsen的數據也顯示,去年一年,超市裡肉類替代品的銷售飆升近20%,至8.78億美元。而Beyond Meat便是利用這一需求,提供類似牛肉的素食肉。

華爾街的一些投資者認為,由於對健康、動物以及環境保護的考慮,很多消費者都在尋求更多肉類替代品,人造肉行業料將在更加註重健康和環保的時代,成為一個巨大的投資風口。

不過,這一快速膨脹的市場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Beyond Meat表示,他們直接的競爭對手就包括Boca Foods、Field Roast Grain Meat Co.、Gardein、Impossible Foods、Lightlife、Morningstar Farms和Tofurky等公司;與此同時,Beyond Meat的競爭對手還包括傳統肉類公司,包括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泰森食品公司和史密斯菲爾德所有者萬洲國際等巨頭。

其中,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正在銷往7000餘家北美餐廳,包括美國老牌快餐巨頭漢堡王(Burger King)、美國第一家快餐連鎖店白城堡(White Castle)等廣受歡迎的品牌,而Beyond Meat在銷路方面要稍遜一籌。

該公司是Beyond Meat的一大主要競爭對手,與後者相比,它擁有著更大的融資規模、更廣的銷路,甚至還有更優越的菜單。Crunchbase網站的資料顯示,Impossible Foods目前融資規模達到3.875億美元,淡馬錫控股、三一資本、比爾蓋茨等14名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注資。該公司目前也正在計劃上市。

與此同時,一些老牌食品公司也正在磨拳霍霍。雀巢公司就推出了一種以植物為基礎的超級漢堡(Awesome Burger),目前在麥當勞的德國門店有售。此前,宜家也計劃開始向消費者出售素食肉丸。

成立至今仍未盈利 虧損額有所擴大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Beyond Meat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公司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九個月,公司虧損為2240萬美元,僅略低於上一年同期的2340萬美元。同時,該公司2017年的虧損達到了3040萬美元,超過了2016年的2410萬美元虧損。

而且,Beyond Meat此前表示,公司預計未來仍會大幅增加運營和資本支出,繼續投資以增加客戶群、供應商網絡和聯合制造合作伙伴,同時,擴展營銷渠道,投資分銷和製造設施,僱用額外的員工,以及提高技術和生產能力。

該公司同時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提示了風險。不過,IPO專家Renaissance Capital的分析師認為,公司正在快速增長,這一部分的風險或被市場忽視。

Beyond Meat 2018年前9個月營收為5640萬美元,較前一年同期的2110萬美元實現翻番,更是超過了2017年全年的3260萬美元的營收。

投資者熱愛的人造肉,消費者會買單嗎?

關於Beyond Meat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雖然華爾街的投資者認為人造肉或將千億迎來投資風口,然而大約半個世紀以來,食品行業的人造肉部門就一直在試圖勸說消費者放棄肉類,但是這場運動的最終勝者會是人造肉企業嗎?歷史告訴我們,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1973年9月,《紐約時報》報道了當時紐約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由大豆製成的漢堡肉,時隔16年後,這類肉製品在全球範圍內,仍然難以獲得廣泛的消費者認可。

純素食主義者目前仍然很少見,美國國家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這個比例較2012年以來的7年時間裡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反而,在1999年和2001年時,這項調查首次進行時,有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

和每個時代一樣,注重健康的人群一直在尋找肉類的替代品,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群,Beyond Meat 所在的行業所面對的市場究竟有多大,素食主義者在過去20年內幾乎沒有增長,那麼這些人造肉製造商們要去哪裡尋找增長動力?

Beyond Meat的創始人和CEO Ethan Brown此前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食用肉類對於人類自身的健康、環境以及自然資源都有極大的破壞,人類不需要全球放棄肉類,但是需要改變對食用肉類的固有觀念。他指出,公司的目標客戶並非那5%的素食主義者,而是更廣泛的肉類食用人群。

那麼,帶著使命感的Beyond Meat後市可以說服更多的消費者購買人造肉嗎?這需要投資者思考。

美聯社此前指出,儘管近年來人造肉的銷量一直在飆升,但是其市場份額僅佔總體市場的1%多一點。而且,無論人們如何看待氣候變化,用人造肉來取代牲畜,似乎並不太可能大幅減少排放。

最後,面對Beyond Meat的大額漲幅,目前投資者是否可以追漲?華爾街資深投資人Jim Cramer直言,不看好公司的後市走勢,它面對的強勁競爭對手很多。建議投資者在目前點位可以賣掉一部分股份,後市如果漲到90美元,則把剩下股份清空。

本文來自英為財情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cn.Investing.com或下載英為財情 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