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1.

放假回老家探親,家族聚會時,與堂姐閒聊,言談間堂姐表現得相當苦惱。她說她9歲的兒子皓皓半年來成績下滑得厲害,不聽話,不愛回家,與爸爸關係非常惡劣,甚至不願與爸爸說話。堂姐的描述顛覆了我對皓皓的印象:皓皓可一直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上從不需操心,成績向來是98分以上;體貼堂姐,是媽媽的“小暖男”。

皓皓的變化讓堂姐感到非常迷惑,孩子怎麼會突然像變了個人?不過,仔細想想皓皓的成長環境,我明白這一轉變不過是“火山爆發”,長期不健康的家庭關係造成了今天皓皓的問題。

堂姐夫工作忙碌,經常出差,很少參與到皓皓的教養中來。堂姐有了皓皓後就做起了全職家庭主婦,生活的全部就是皓皓,動不動就對皓皓說“我們母子倆相依為命”。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皓皓的這一情況,讓我想起了我的心理諮詢督導老師的一個案例,來訪者的情況與皓皓的情況很相似:媽媽從小和兒子關係親密,甚至從孩子出生起到孩子11歲都是媽媽和孩子睡一床,爸爸睡另一房,起初是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不影響到父親的休息,後來則說是“習慣了”。來諮詢時男孩11歲,還是非常粘媽媽,媽媽也非常享受這份“親密”,母子倆“常常會一起去喝茶”。來諮詢的原因是孩子和爸爸關係非常疏離,孩子甚至不願和父親說話,也很膽小怕。但其實,通過深層瞭解發現,孩子的父母關係本身不是很好,有了孩子,夫妻更是藉著孩子少了交流碰撞,而媽媽也籍著照顧孩子的機會,從心理上對孩子有了依賴,孩子成了媽媽心理上的“丈夫”。後來,我的督導老師,通過心理諮詢中的家庭治療方法為來訪者提供服務,持續半年多,夫妻關係得到了改善、孩子和父親關係得到了改善、也變得膽大起來。

2.

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這裡更準確的用詞應該是“序位”)。在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爸爸、媽媽3人的關係);再後才是孩子跟媽媽、孩子跟爸爸的關係。在家庭中保持這樣的關係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被愛、被重視,才能健康成長。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正常的家庭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夫妻倆手拉手 ,孩子站在父母前面的中間位置。因為孩子受到爸爸媽媽的呵護才會有安全感。媽媽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愛滋養他內在的生命,靠理性來發展他外在的世界,兩者必須是同步的。孩子通過父母之間的關係,學會未來自己和他人的尤其是未來伴侶的關係,父母關係是孩子18年觀察和耳濡目染的“關係參照物”。因此正常的家庭關係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然而,現實中,大部分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都是有問題的,最為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缺少三人關係,少有三人關係的生活場景。另一種情況是三人關係變成了兩人關係,即孩子 和媽媽的關係、孩子與爸爸的關係。

其中以媽媽與孩子的關係最為常見。很多家庭,尤其是媽媽是全職主婦的家庭,媽媽的全部心思和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有了孩子,夫妻關係就退居二位甚至三位,夫妻之間缺少交流溝通。這種關係就是媽媽和孩子一起,爸爸站在了外面。這種情況下,媽媽很容易把孩子當作了心靈上的伴侶,孩子成了媽媽心理上的“丈夫”,承擔了爸爸的責任。

典型的例子,如明星董潔與兒子頂頂的關係。在《媽媽是超人中》一次,母子倆一起拉雪圈,頂頂喊累,不想拉,董潔試著用撒嬌的方式要求孩子幫自己,“媽媽會生病的,你一點都不心疼我。”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頂頂無奈,說自己真的很累很累。

董潔又繼續要求說:“你抱抱我吧,給我一點力量好不好?”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頂頂疲憊地趴在輪胎上,有氣無力地不想抱:“我連抱的力氣都沒有,求你了媽媽。”

而董潔說自己只想要一個擁抱:“我其實不需要他為我做任何事情,而只是精神上給我一點點安慰,就是孩子一句媽媽我愛你,勝過一切。”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她固執地希望一個七歲的孩子能理解她、安慰她、給她擁抱,當時有網友發文說:“總有種董潔在把兒子當老公用的錯覺”。

董潔為了讓頂頂理解自己,和她玩過一個角色互換的遊戲,頂頂扮演爸爸,董潔扮演孩子。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一開始頂頂很開心,但很快,他就要求退出,他說:“我不想做爸爸了,小孩就是小孩,大人就是大人。”

董潔在婚變之後,她開始向孩子索取愛,讓孩子不再是單純的孩子,而被母親推上了“男人”的位置。

3.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像頂頂一樣,承擔著母親對父親的感情需要,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家庭關係的秩序混亂。這種秩序混輪會導致夫妻中的一方被排除到家庭歸屬之外,這會帶來家庭關係的不穩定、關係的糾葛,對孩子而言,也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問題。

根據家庭心理治療流派理論:當一個家庭關係錯位,一定會有一個或者多個成員把家庭中的“病症”表現出來,而這個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較弱的、敏感多較高的、年齡小無力自我保護的那一個——孩子。家庭系統排列治療創始人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傾向,要犧牲自己去平衡父母的關係。

實際諮詢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發生偏差而求助,但往往深入諮詢瞭解後,發現是父母關係先出現了問題。也就是說孩子藉著自己的問題行為來維繫整個家庭的平和,他們寧可自己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為家庭帶來一些幫助。

家庭關係錯位,孩子問題多多

要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的第一位。海靈格強調“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優先權”,做父母的切不可因為“愛孩子”而忽略了配偶。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到他這裡來爭奪愛。父母相愛,和諧溫馨,這樣的健康家庭關係,才會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關係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也是孩子進入社會後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板。

營造健康的家庭關係,更需要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研究表明,健康的家庭關係成員之間都是彼此獨立而又相互連接。無論母親或者父親都不應在心理上依賴孩子,孩子成長不需要負擔,他必須把所有生命能量都放在自我成長上。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父母要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承受雙倍的壓力。

健康的家庭關係、和諧的夫妻關係,不斷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和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