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5000,月薪3000,剛畢業的大學生該如何理財?

用戶3708573184


當你已經有理財的意識的時候,你已經走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剛剛開始有積蓄。


第一步:分析自身的財務狀況,做好預算收支

記錄每個月的“現金流”,量入為出,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養成記賬的好習慣,每月月末分析自己哪些支出可以合理控制,理性消費。每月固定數額存銀行,日常開支所需的錢財放餘額寶,剩下的部分可以用來理財。注意:理財的金額一般不超過總資產的30%。
第二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實現資產增值
先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你是個保守的投資者,風險較低、預期收益率5%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則是不二之選。如果你是個有一定理財知識、可以承受一定風險能力、且對市場信息敏感的投資者,互聯網理財也是個可以增加收益的好途徑,但是當市場行情不佳時,一定要記得及時止損,暫時觀望也是個明智的選擇。
挑選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方法:
  • 選大家都覺得可靠的頭部平臺投資,這個平臺最重要的是資金實力充實。不過有很多頭部平臺也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所以也不能只貪大,還是要自己多比較。
  • 藉助類似風車嚴選的第三方軟件,入駐的平臺都是專業風控篩選過的,大中小平臺都有,建議選擇期限短、評級高的平臺。投資者可以利用第三方理財軟件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財。用了第三方,也不能當甩手掌櫃,畢竟第三方也只是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若是平臺發生了事情,第三方是無法給投資者兜底的。
第三步: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當我們在做激進型投資理財的時候,務必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最大的冒險家也需要安全的港灣。很多投資者將所有資金全部放入單一類型的理財產品中,有可能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第四步:緩步慢行,積累經驗
投資者需要掌握科學合理的理財策略,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多多實踐,從實踐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一開始建議小額試水,且行且總結,踏踏實實地走好理財的每一步,多積累理財經驗。建議理財總金額不超過閒置資產的30%。
第五步:跟進後續,及時調整
理財方案並非一成不變,投資者應跟進自己投資的產品或平臺,多關注平臺的新聞動態,瞭解行業情況、投資平臺的狀況,根據自身的財富情況,及時調整理財方案。

4.結論

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適當地通過投資理財來實現財富增值,前提是準確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論哪種理財方式,都要科學合理,不可將財富集中放在一處。不能只看預期回報率,高收益有時對應著高風險,要合理地判斷理財方案的風險性。切忌盲目跟風,踏實穩健即可。


木子李德來


我自己覺得我很有資格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先說下我的情況。

本人男,普通專科畢業四年,存款 2 w(我時長自黑自己:在這方面,從失敗的角度看,我屬於一個成功的典例,希望題主從我失敗的經歷中學到對你有用的東西。)


相信畢業四年的大部分朋友存款都不止這個數吧,而我就是因為當初畢業各種揮霍,導致幾乎零存款,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已經嚴重感覺到了問題的重要性,感悟也挺深的,所以,我來說說自己的感悟,當題主看完後,到底該怎麼投資,該怎麼理財?我相信你心中自會有答案。


01、剛畢業什麼最重要?

通過我這四年多的經驗來看,剛畢業千萬別急著賺大錢,只要工資夠本就好,要是有盈餘那就更好了。畢業前的實習階段我覺得特別重要,這是讓你第一次接觸社會,而且是和自己學習的東西關聯性最大的一次機會,在實習階段,最好儘快瞭解該行業,看是不是自己想發展的方向,或者說判斷該行業是否有發展前景,當選好行業後,開始穩紮穩打。


02、選好行業後什麼最重要?

選好行業後,前兩年最應該好好的投資自己,學習該領域的一切技能,賺取寶貴的工作經驗,如果工資有盈餘,就拿出 10 % 去買該領域的書籍或者線上課,為什麼要花錢買?因為現在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自學又不成體系,而付費學習可以篩選出有價值的資料,而且知識容易融會貫通,學起來事半功倍,此時你的投資收益有兩種:時間,經驗。而恰恰這兩種收益,會讓你在今後的金錢理財方面有更大更穩定的基礎。


03、經驗學到手之後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賺錢最重要,之前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這一步,別覺得談錢太俗,當你缺錢的時候你就知道錢有多麼的重要。


此時,你的工資很有可能翻倍,甚至三倍、四倍都有可能,如果你想繼續深耕該領域,那就不能停止學習,並且開始學習金融理財知識,不能只為應付當前簡單的工作而敷衍自己,同時,你把你的工資分成四份:


第一份:40% 強制儲蓄,工資到賬先儲蓄後消費;

第二份:30% 用於日常消費;

第三份:20% 存儲備用金;

第四份:10% 給自己買保險;


04、理財前的準備

40% 強制儲蓄,工資到賬先儲蓄後消費:這部分錢可以放在定期存款賬戶,找一個穩定靠譜的定存產品,稍微有點收益,跑贏通貨膨脹就行了,主要是為了給後期理財攢第一桶金。


30% 用於日常消費:這部分錢可以放在餘額寶,或者微信的零錢通,這些平臺就相當於你買了貨幣基金,流動性超級高,可以直接用於消費的平臺,而恰恰這部分錢就是為了自己平時消費所用,所以,這些錢能賺一毛是一毛,收益不重要,重要的理財的思考。


20% 存儲備用金:這部分錢可以找基金平臺購買收益稍微高一的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微比餘額寶之類能差一點,一般隔日到賬,幾乎是保本的,只是收益不高而已,有興趣題主可以深入研究,這部分錢主要為以後備用,比如換季買衣服,買電腦等等。


10% 給自己買保險:說到保險估計大多人都很排斥,那是你沒有我這樣的經歷,我爸上個月一直頭疼,我家是農村的,我把我爸帶到省城檢查了一下,你們完全體會不到一個身無分文的大小夥等待檢查結果的那種心情,多麼害怕不幸落在此時的自己身上,索性結果出來沒什麼大事,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人生不能裸奔,必須得有保險防身。


利用保險槓桿,將一切身體方面的大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是多麼好的一項投資,如果自己經濟能力差,就趁早買,越早越便宜,無論怎麼說省吃儉用也得給自己把意外險和醫療險買了,23 歲一年下來不到 1500 元,有些甚至更低,所以這部分錢很重要。


05、正式開始理財

等攢到第一桶金,同時學習了很多理財基礎知識,這時候可以用小錢試試水實戰實戰,剛開始不要太激進,然後慢慢的在實戰中學習進步,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規則,此時原來的 40% 的那部分錢就可以用來做投資了,就這樣。


一切都是自己親身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不知道題主能吸收多少,那麼我想問其他讀者,你看完之後有什麼覺得不合理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土土哥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建議你採取一些保本的理財方式,比如暫存支付寶的餘額寶,或者郵政銀行App的郵易寶。不過這些只能得些小錢,更好的投資是提升自己,讓自己有掙高薪的能力。在頂測,2個月的時間,可以給你一個挑戰高薪的機會。頂測科技專注於軟件測試項目外包與人才培養,已經幫助上千大學生成功轉行IT。0學費入學,保證學員的上崗薪資在7,8千以上,以及各種“達不到”學費全額退的保障不是一般培訓機構所能兌現的。如果你不甘現狀,想要挑戰自己,頂測會成為你前進的階梯!


大喇叭小點聲


理財最核心的是有足夠多的本金。

作為剛畢業大學生,首先是要努力工作,拿到一個正常水平或者是比同齡人更高的工資,然後在滿足日常消費過後對剩餘的錢進行理財分配。

例如,在滿足日常消費以後,還剩餘3000元。那麼我建議你將這筆錢一分為二,將其中的二分之一用於自身技能的提高,參加一些有利於職業晉升的培訓或者聚會。然後將剩餘的二分之一用於定投儲蓄。

由於你是剛開始理財的“新新人類“,基本上屬於風險規避風格,也就是在基本保證本金的情況下賺取一些收益,而且存取還要比較靈活。一些低風險的定投基金就很適合你,比如說貨幣基金,存取方便又高於銀行的收益。

用一個簡單的算法來證明覆利對你的影響,假設原始資本一直是1500元,每年的年化收益在4%,那麼十年後你將會擁有2220.37元,三十年後你將會擁有4865.1元。

至於基金在哪裡購買,有多種方式,支付寶、微信理財通、招商銀行APP都可以直接進行購買。

當你後期本金和經驗積累的越來越多後,就可以嘗試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了,比如指數基金、股票等等。

期待你成為理財大軍裡的新星!


小麥理財


對於一個致力於研究理財的學生黨,這道題目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一樣。

忽略那些早早創業並取得成績的,大多數的大學生們應該都有一個普遍的特質——沒有積蓄。而更大部分的人把這個當作藉口,放棄理財。

其實對於理財,越早接觸越好,理財不僅是理財,而且還是理你的生活,通過理財梳理你的日常開銷,從而自律你的生活。

話題扯遠了,鵝子主要在這裡提供以下三條思路:

1、通過記賬梳理你的日常開銷,將自己的開支分為必要、需要和想要三大類別並一一對號入座,縮減不必要開支,進行節流,並且固定自己每月必須開支水平並嚴格執行。

2、將自己的收入的一部分進行固定儲蓄,明確自己絕不用這部分的錢,從畢業開始,積少成多。

3、學習充電,如果真的對理財感興趣,不應該貿然入市,而應該進行相應的學習,對各個理財產品有足夠的瞭解並且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再進行小範圍試水,但要明確不懂絕對不碰的道理!

我是鵝子,致力於有朝一日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與你分享理財知識~


天白鵝子


一般來說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都不會很高,就如題主一樣,大多在三千左右,除了房租,以及日常生活開銷,可能就所剩無幾了。剛畢業的大學生個人覺得不是說要拿這點微博的工資去理財賺多錢,我認為主要應該是做好一個合理的規劃。

一、學會記賬

可以下載一個記賬本類的軟件,把平時自己大概的花銷記下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知道自己的主要開銷在哪方面,那些是該花的,那些是不該花的。

二、節流

節流主要目的就是節省下那些不必要的開銷,達到省錢的目的。當然,節流不是要你降低生活品質,而是說消費時要更加理性,做到杜絕衝動消費。

三、增強個人業務能力

剛入職的新人,出去日常開銷,所剩的資金已經不多,這個時候就不必要去強求如何理財了。個人認為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強化自己身上,比如培訓充電、買書學習等等。

總結:剛入職的大學生,對於理財不要太過於強求,日常控制好個人開銷,做到理性消費,同時增強個人業務能力,我認為就可以了。


閒錢理財


建議辦兩張銀行卡,一張卡每個月發工資都要固定先存一筆錢,不要求高回報的理財產品,不去搞那些投機行為,就是養成一種理財習慣。另外一張卡存剩下的錢,每週拿銀行卡取固定的錢消費,這樣你每週花多少錢,剩多少錢就心裡有數,理性消費才能理財。


神經科醫生王旭剛


我告訴你個好方法,別理那個財,下功夫理這個才,當你把自己理成了人才,那個財就跟這個理才來了。




萬年中醫百歲人


都是扯。都身無分文,或者還欠學費,甭提理這個字。使勁幹活掙!


Zhong泰公關部部長


享受生活,多走多看多學習,把錢花在刀刃上,理什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