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辦小升初面談可採取“小組活動”

今年民办小升初面谈可采取“小组活动”

小組活動是評價中心技術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測評技術,採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對考生進行集體面談。在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使用很普遍,一般8-10人為一組。

民辦小升初招錄日程

5月10日 公佈招生計劃

5月20日-5月31日 資格審查及網上報名

6月3日 電腦隨機派位

6月15日-6月19日 面談

6月24日至27日 補錄

6月30日前 未被錄取的學生,由各區縣教育局安排入學

7月2日 民辦學校辦理學生入學手續

今年將面談方式由“統一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改為“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有條件的,也可根據實際探索小組活動方式”。5月5日下午,西安市教育局召開“西安市2019年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就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及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入學兩項政策有關情況進行通報。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統一時間登記

據介紹,2019年西安市招生入學政策的基本思路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穩”體現在繼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在入學年齡、入學方式、民辦小升初繼續堅持和完善“電腦隨機派位+面談”的招生方式,隨機派位和麵談的比例保持4:6等方面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主要體現在進一步完善入學規則,進一步嚴肅招生紀律,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

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楊小文介紹,今年西安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有8項變化:

1、小學入學年齡。2019年秋季小學入學學生原則上應為2013年8月31日(含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

2、延緩入學和休學的辦理程序。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3、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登記方式。新城區、蓮湖區、碑林區、雁塔區、未央區、灞橋區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使用西安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管理平臺登記,適齡兒童少年家長要按照戶籍所在區縣的招生入學工作細則要求,進行網上登記。

4、各區縣學區劃分方案和招生入學實施方案公佈時間,由去年的5月22日,提前到5月10日,其他相關工作也相應提前,整個義務段招生入學工作7月2日全面結束。

5、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高新區託管的原雁塔區、長安區戶籍的交叉務工人員,不享受隨遷子女政策。

6、解決好下列情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一是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要分別提出教育安置意見,落實“一人一案”,並全部納入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二是妥善安排好轄區內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在學區劃分時將現役綜合性消防隊伍人員工作單位和居住地列入學區選擇範圍;三是新落戶人口子女入學,參照《西安市2018年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實施辦法》執行。

7、民辦小學招生。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統一時間登記,在區縣教育局指導下做好招生工作。民辦小學招生範圍為西安市戶籍適齡兒童和符合西安市義務教育准入條件的適齡兒童。

8、義務教育學校不得組織特長生招生,不得以“國際部”“國際課程班”“境外班”等名義招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不得招收中國籍學生。各區縣(開發區)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青少年體育學校、藝術學校等學校招生要納入所在縣(區)統一管理。

今日各區縣將公佈民校招生具體實施方案

楊小文介紹,民辦初中招生入學政策有4項變化:

1、落實中省文件中“引導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要求,堅持和優化西安市“電腦隨機派位(40%)+面談(60%)”的民辦學校招生方式。今年將面談方式由“統一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改為“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有條件的,也可根據實際探索小組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方式也要按照五個監督和五個隨機要求,由學校提出方案,報區縣教育局審定後執行。

2、招生入學工作時間節點。民辦學校招生要堅持與公辦學校同步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不得跨市域招生,堅決防止對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衝擊。嚴格按照時間安排,有序做好招生工作。

3、嚴格按計劃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由審批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部頒班額標準(初中每班不超過50人)編制,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後,下達學校執行,並向社會公佈。

4、參加民辦學校初中招生未被錄取的學生,於6月30日前,由各區縣教育局按照《西安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市教發〔2019〕50號)安排入學。已被民辦學校初中錄取的學生,如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放棄民辦學校學位。

根據《西安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西安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屬地化管理,市教育局負責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政策,各區縣教育部門承擔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管理責任,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入學政策。

5月6日,根據《西安市2019年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入學工作方案》,各區縣將公佈民辦學校招生具體實施方案。5月10日,各區縣義務教育學區劃分方案和招生入學實施方案將向社會公佈。

解讀

小組活動難於一對一面談

但優秀學生更容易脫穎而出

對於民辦學校來說,今年民辦小升初面談方式新增一種命題選擇——小組活動。那麼,什麼是小組活動,重在考察學生的什麼能力,與一對一面談有什麼不同,學生應該應對?

教育心理學專家、西安交大韓城學校總校長劉鵬認為,小組活動指由一組面談者組成一個臨時討論小組,討論給定的問題。這個小組是臨時拼湊的,並不指定誰是負責人,目的就在於考察應試者的表現,尤其是看誰會從中脫穎而出。

小組活動是評價中心技術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測評技術,採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對考生進行集體面談。這種形式對於成年人面試來說非常常見,在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使用很普遍,一般8-10人為一組。評價者觀測考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辯論的說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以及自信程度、進取心、情緒穩定性、反應靈活性等個性等特點,由此來綜合評價考生之間的差別。

這是典型的從知識導向型向能力導向型選拔轉變,考生既要卓越又要團結,既要合作又要競爭。在同一個小組裡,先發言還是後發言,怎樣通過突發事件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都是一門學問。考生應特別注意平時積累,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很難臨時抱佛腳。

小組活動不僅對考生要求高,對命題人和評委要求更高。評委需要透過現象看考生的能力、看潛力。

小組活動的難度比一對一面談大,但與一對一相比,優秀學生更容易脫穎而出。在同一組中,不一定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勝算大。話不在多,而在於精。

例如常見的題目有:學校門口每天放學時間出現接送車輛擁堵,你覺得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緩解擁堵現象?考察考生思維深度廣度、語言表達能力、審時度勢,領導力和團結協調,在一個小組裡立分高下。

再例如有一道名校自主招生題目:一條船上只能坐三個人,但是現在有四個人(醫生、教師、農民工、商人),你覺得應該誰下船?無論選哪種職業都是歧視,題目淘汰率極高。參考答案為生命最平等的,應該讓最重的人下船,根據浮力原理,胖子不容易被淹死,可下船扒著船舷,由其他三人划船一起到岸邊,這樣做四個人同時生存的幾率最大。

今年起普通高中

起始年級班額控制在50人

通氣會上,西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處處長劉紅介紹2019年初中學業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有關情況。

今年幾點變化:

1、八年級學生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按照全省統一部署,今年西安市首次實施八年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筆試科目和實驗操作考試科目。筆試科目為生物學和地理,兩科分值各60分,考試時長各60分鐘。實驗操作考試科目為信息技術上機操作和生物學實驗操作,兩科分值各10分,考試時長各15分鐘。

今年八年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初中學生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不計入錄取總分。

2、加強招生計劃管理。從2019年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級的班額控制在50人,為推進選課走班教學和新課程改革做好準備。

3、嚴格定向招生政策。落實省教育廳要求,將優質普通高中不低於50%招生計劃定向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學校,並適當向農村初中、薄弱初中(含“名校+”教育聯合體中“+校”)傾斜,逐步提高其升入優質普通高中的學生比例。定向分配招生計劃要在滿足各區縣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基礎上,按照志願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確保優質普通高中的定向生招生計劃全部完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4、優化普通高中志願填報。城六區考生普通高中統一填報的志願分兩個批次,第一批次每個考生可在城六區內選報2所省級示範高中志願;第二批次每個考生在城六區內須選報3所省級標準化高中或普通高中志願。五區二縣考生志願填報原則上採用平行志願,填報辦法由各區縣根據實際確定。

5、加強組織管理。按照省教育廳政策要求,西鹹新區招生工作繼續由西安市、咸陽市教育局按原行政區劃組織實施。高新區教育局所轄區域初中學業考試工作由高新區、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共同組織實施,高新區承擔主體責任,其他區縣承擔相關責任,實施辦法參照國際港務區和灞橋區實施辦法執行。其所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仍然隨原所屬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和周至縣進行,高新區教育局參與組織。

6、優化錄取程序。一是增加第二次徵集志願。在錄取過程中,第二次公佈未完成招生計劃學校,未被錄取考生可在規定時間補報未完成招生計劃學校的志願。二是明確普通高中學校不得從外省直接招生和跨省錄取,在外省參加中考的學生,應在被當地高中錄取後,符合條件的可以辦理跨省轉學到我市同類同層次學校就讀。

目前,西安市已完成初中學業考試報名、體育考試等工作,九年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報名人數為83565人。八年級學業水平考試報名人數為87071人。信息技術操作考核、理化生實驗操作考核、綜合素質評價等工作正在進行,小語種考試、體育藝術特長生市級專業考試等工作穩步推進。

去年9月至今年3月

新遷入幼小初學生37852人

今秋總供給量能夠滿足總需求量

但個別區域學位供需緊張

通氣會上,西安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孔志宏介紹2018年、2019年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保障情況。

2018年秋季,西安新增入學人數10.11萬,主要為新入籍學齡人口,集中分佈在蓮湖、未央、雁塔3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

截至2018年9月1日,全市全年實際投入使用中小學及幼兒園共181所(新建87所、擴建94所),較原計劃152所增加29所。其中:幼兒園81所(新建67所、擴建14所);中小學100所(新建24所、擴建76所)。各區縣、開發區秋季入學工作均比較平穩、順利。

2019年中小學及幼兒園學位保障情況:

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底,西安市累計新遷入幼兒園、小學、初中學齡人口37852人。其中,2019年3月遷入3-17歲學齡人口5467人。3月單月遷入0-17歲學齡人口最多的為雁塔區(1079人),其次為蓮湖、未央、高新、經開、滻灞、西鹹新區,月遷入學齡人口均超過500人。通過摸底調研,西安市農村區域學位普遍富餘,不存在學位缺口。目前,人口遷入主要集中在城六區、長安區、西鹹西區及開發區。

城六區、長安區、開發區及西鹹新區今年秋季學位預計總需求數為30.46萬個,總供給數(含今年投入使用新建、擴建增加學位)為30.69萬個,總供給量能夠滿足總需求量,但個別區域學位供需緊張。

2019年秋季開學全市計劃新建、擴建175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中新建86所(幼兒園54所、小學22所、初中9所、高中1所)、擴建89所(幼兒園21所、小學46所、初中20所、高中2所),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市教育局將統籌區縣、開發區做好今年秋季入學學位保障工作。

市區薄弱學校222所

將分類分批幫扶改造

通氣會上,西安市教育局“名校+”專班負責人王麗瓊介紹全市“名校+”工程實施推進情況。

截至目前,西安共組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32個,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264個。市區兩級“名校+”教育聯合體共覆蓋學生50.1萬人,教育聯合體內交流教師6668人,管理層交流1098人。教育聯合體的組建,激發了“+校”的辦學活力,極大提升了“+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師生面貌、教科研水平,促進了“+校”的快速發展。

群眾選擇上家門口的“+校”意願增強,緩解了“擇校熱”、“大班額”,促進了“+校”的快速發展。例如,“+校”回民中學的在校生人數由60餘人增加至634人;“+校”大學南路小學分校在校生人數由700餘人增加至1200餘人。

目前,經各區縣開發區摸底統計,市區薄弱學校共計222所,西安市教育局將針對摸底情況,制定差異化幫扶方案,分類別、分批次幫扶改造提升。

為確保“名校+”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地深入推進,西安市教育局制定印發了《西安市“名校+”工程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生源建設及硬件設施提升”等方面設置綜合考核評價指標,對全市“名校+”工作進行全面考核。 本版稿件由華商報記者 雷婧 採寫 攝影 張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