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全國第4,卻暗藏危機,那武漢呢?

【來詩卉,浙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樓神”研究所研究員,專注于都市圈發展研究。】

來詩卉 | 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全國第4,卻暗藏危機,那武漢呢?

1

自從2016年,深圳宣佈“大專、中級職稱以上都可落戶”的政策,打響搶人大戰第一槍以後,武漢、西安、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都紛紛加入進來。

最近,連遠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都加入到搶人的城市行列中來。

據統計,截至目前,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已經超過了60個。要知道,全國一共有663個城市。也就是說,每十個城市,就有一個在搶人。

可見,越來越多的城市“醒”過來了,都開始意識到“人”的重要性。

確實,人,對於城市,應該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因為,有人,才有城市;人越多,城市的規格也越高;未來的發展,也越光明。

所以,為了繼續“存活發展”下去,醒過來的城市開始出臺政策,搶人。

2

這裡,如果你足夠細心,就會發現各大城市的搶人政策,大多和人才的“安居”相關。

比如,很多城市,包括呼和浩特都出臺了購房補貼政策,區別只是補貼力度的不同;很多城市還出臺了大學生生活補助、面試補助等;當然,更多的城市則是給與“零”門檻落戶的政策,好讓人可以安安心心地在自己這裡生活發展。

但對一個人來說,“安居”固然重要,卻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樂業”。

如果沒有合適的工作,那麼即便房子半價,又哪來的錢去買房子呢?即便房子是白送的,住在裡面,每天無事可做,豈不慚愧而死,到時候房子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各大城市的搶人政策,說白了,只代表這個城市搶人的誠意和決心,真正能夠搶到人的,是這個城市能夠提供給人的工作崗位。

這麼一來,事情就變得簡單明瞭多了。

哪個城市的工作崗位多、機會多,就能夠搶到人;反之,如果城市的工作崗位少,機會也少,那搶到人、留住人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這就是要“樓神”研究所常說的“要安居,必先樂業;要樂業,必先有產業”的道理。

產業才是一個城市的基礎。

來詩卉 | 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全國第4,卻暗藏危機,那武漢呢?

3

根據“樓神”研究所的“城市價值冰山理論”,產業是水面下的冰山,是真正的大頭,是真正重要的部分。

下面,我們就從產業與就業的角度來看看杭州和武漢的情況。

由於沒有2018年兩個城市的就業人口數量,因此只能請你們看2017年的數據。

2017年,杭州的就業人口數量是681.1萬人,而武漢的就業人口數量是564萬人。

你們知道,武漢的常住人口比杭州多,但從上面這個數據顯示,武漢常住人口雖多,但就業人口卻比杭州少了將近120萬。

如果用就業人口除以常住人口,就可以更明顯地看到兩地的差別:杭州就業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佔比高達71.9%;而武漢的這一比例只有51.8%。

從這個比例中,你們可以側面瞭解一個城市工作機會的多少。

另外,我再請你們看看兩地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情況。

來詩卉 | 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全國第4,卻暗藏危機,那武漢呢?

從圖上可以看到,近4年來,杭州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數量都超過武漢。因為代表杭州的紅線,一路高踞在代表武漢的藍線上。

而且,2017年到2018年,紅線呈現出快速上升的態勢來;而藍線則一直很冷靜的穩在20萬的水平上下,不溫不火。

由此可以知道,武漢近年來新增的就業崗位一直在平穩上升;而杭州則相對跳躍,特別是2018年,新增崗位突然增加了好多。

這張“新增就業人口”圖,可以從側面說明杭州每年新增的工作崗位,確實要比武漢多。

所以總體看下來,你們就會知道,杭州的工作機會要比武漢更多。

杭州在搶人大戰中的實力,要比武漢更強!

4

但,實力強,不代表一定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為武漢的“後臺”比杭州更硬。

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8年,武漢的在校大學生數量高達110.7萬,位居全國第二。而杭州只有49.6萬大學生,連武漢的一半都不到。

而且就高校資源來說,武漢要比杭州好太多了。

武漢有89所大學,其中985大學就有2所;211大學有7所。而杭州一共只有46所大學,其中985大學1所,就是浙江大學;211大學也是1所,還是浙江大學。

武漢的“後臺”硬,就硬在有這100多萬大學生撐腰。

你只要想想你自己,過去讀書的那些“歡樂”時光,對母校以及那個城市的依戀之情,就可以理解武漢的“後臺”有多硬了。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和自己度過了4年(甚至更多年)大學時光的城市,如果兩邊你都有工作機會,你肯定會選擇後者。

這是杭州最深的危機,也是武漢最好的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