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勤編怎麼才能轉為公務員?

幸福的單身生活


事業管理崗都很難轉公務員,何況是工勤人員!

事業人員轉公務員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直接考錄,和社會人員一樣通過正式的公務員招錄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二是調任公務員,事業管理八級以上崗位或者副高以上職稱,可以調任公務員副科級領導以上職務,轉為公務員。三是選任,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基層事業人員而言的,在鄉鎮換屆的時候可以通過選舉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直接成為副科級領導幹部。

現在事業人員轉為公務員身份,主要方式還是通過調任,畢竟超過35週歲就不能再參加公務員考試,而選任方式只有基層事業編可以,並且五年一次的換屆選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趕上的。比如,縣人才交流中心的副主任是管理八級崗位,鄉鎮副鄉鎮長是公務員副科級領導職務,那麼副主任就可以調任到副鄉鎮長職務上,直接成為一名副科級公務員。

工勤人員想要轉為公務員只有通過公務員考試這一條途徑,因為不論調任還是選任都需要事業人員具有幹部身份,而事業工勤人員一般是不具有幹部身份的,因為只要是全日制大中專以上學歷的進入事業單位後,一般都會安排到管理崗位或者專業技術崗位,很少有安排到工勤崗位的。所以說,工勤崗位是很難轉為公務員的,還是安心考職稱吧。

總之,事業工勤人員是很難轉為公務員的,不如安心考取職稱漲點工資。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事業單位工勤編怎麼才能轉為公務員?


作為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者,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一般認為,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似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理論上可以,但是途徑很有限,途徑也很狹窄,實踐中幾率較低。

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可以分為直接、間接兩類途徑。

一、直接轉為國家公務員。

事業單位工勤編制的工作人員,以現實的身份,直接能夠轉為國家公務員,唯一的途徑:

參加國家及地方各級政權機關領導人民主選舉,當選為國家及地方各級政權機關領導人,可以轉為國家公務員,這是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的唯一途徑!

如當選為國家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領導人。


二、間接轉為國家公務員。

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曲線救國”間接的途徑:

(一)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崗工作制度規定,先由工勤崗位轉崗至管理崗位工作;

然後在管理崗位勤奮工作,業績優異,提任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以後,可以調任國家公務員工作部門任職,轉為國家公務員。

政策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關於國家公務員領導幹部輪崗、交流工作制度規定,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可以調任國家公務員工作部門任職,轉為國家公務員。

大家從媒體消息可以看到,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社、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事業單位領導調任國家公務員工作部門任職,或從國家公務員工作部門調來任職。


(二)普通國家公務員實行“凡進必考”人事制度,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符合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條件的,可以參加國家及地方公務員招錄考試,錄用為國家公務員,當然就轉為國家公務員。

(三)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符合國家聘任制公務員招聘考試條件,參加國家聘任制公務員招聘考試,成績優異,成為聘任制國家公務員。

聘任制國家公務員,也是國家公務員,是國家公務員的一個類型。


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不外乎上述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上述途徑轉為國家公務員,理論上是可能的。

但是,途徑太有限了,途徑也太狹窄了,所以,理論上是可行的,實踐中幾率很低!


z山海


就現在的形勢,事業工勤崗想不通過考試直接轉為公務員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由於人才緊缺,在特殊時期國家通過特殊手段,吸收和選調了大量工人進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幹部崗位工作,沒有辦理提幹手續,俗稱“以工代幹”,很多工人身份人員因此轉為行政事業編制,並走上了領導崗位,造成了幹部使用的混亂。1983年,中組部、人事部發出了《關於整頓“以工代幹”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一律不再使用一律不再使用“以工代幹”人員,需要從工人中提拔幹部,均需先辦理吸收幹部手續。“以工代幹”逐漸減少,並在2000年以後全面禁止。在此之前,已經辦理相關手續的,國家承認幹部身份,自此以後不再允許辦理轉幹手續,已經在領導崗位但沒有履行轉幹程序的,也要退出領導崗位,保留相應的待遇。這就是說,從2000年以後,國家就基本關閉了工人直接轉幹的大門。後期少數工人直接轉幹的,比如領導的司機,大多是藉助政策改革如公車改革、後勤保障改革等,通過過渡考試置換身份,轉到事業單位管理和專技崗,進而提拔到領導崗位,調任行政機關任職變為公務員。這樣的例子非常少見,也不是沒有。但一步登天直接從工勤崗轉公務員的,到目前為止,小公還沒聽說過。

2006年後,事業單位進一步淡化身份概念,開始實行崗位管理。符合條件的工勤崗位人員,可以通過競聘、民主推薦等方式,競爭到管理崗或專技崗任職,在管理崗的套改職級,在專業技術崗的套改職稱,享受相應的崗位待遇。但轉崗不轉身份,工勤人員人事檔案中的工人定性原則上不會改變。不過,部分地區為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全員聘用制管理,也推出了一些激勵措施,如:競聘到管理或專技崗的工勤人員,連續三到五年在崗位上考核優秀的,經組織人事部門綜合評價,允許轉為幹部;對已競聘到管理或專技崗工作滿十年以上且在崗位上退休的(中間不允許斷聘或解聘),允許按幹部身份退休,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工人轉為幹部,在事業單位提拔為副科,年齡在40週歲以內,按照公務員法規定,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置換為行政編制即公務員。但這必須要有非同尋常的助力,否則根本辦不到。

現在組織人事部門對幹部使用非常嚴格。提拔使用之前,按程序必須查檔,一旦發現問題,能說明情況補齊材料的還好說,不能的,不但不會使用,還可能給今後的提拔使用留下汙點。因此,任何崗位的人如果想轉身份或提拔,現在都必須按規定嚴格履行程序,否則無論被人舉報還是組織審查,一查一個準。工人轉身份難就難在這裡,事實上別說轉身份,在當下這個大環境,工勤人員能夠轉崗就算不錯了。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的工勤編怎麼才能轉為公務員?這種可能性很小,要具備以下條件才有可能:

1、你單位必須是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職能的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如統計局,環保局,廣播電視局,農機局,畜牧局等,它們是政府機關單位,但又不是政府組成單位,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有部分行政編制,享受財政撥款。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和具有企業性質的事業單位,不在此例。

2、你必須在以工代幹崗位,從事行政管理。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少了,原來因為事業單位,幹部行政編制人員不夠,將司機、打字員等人放在幹部編制崗位上,讓他們長期以工代幹,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短期使用的作用不大。

3、你必須工作能力突出,業績突出,多次受到省級以上單位表彰。現在一般進入公務員隊伍都要實行公開招考的形式錄用。只有對少量長期以工代幹人員,又表現相當突出的,經縣級以上編制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會破格錄取,轉為國家公務員。

希望你走運!


待完善2121


事業單位工勤編制,原則上不能轉為公務員身份。但不是絕對的。關鍵在洗。

1、可以轉為行政編制的工勤人員。如你原來單位的領導升任轉任為局長,可以帶一個司機的行政編制。

2、參加考試。公開考試,每年都有機會。另外有的地區,為了增加事業單位的含金量和事業單位用人進人的積極性,專門面向事業單位人員招考公務員。其說辭是:減少財政開支。其實這是“曲線救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3、貢獻突出,直接轉為行政編制或提職為實職副科長。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你可以百度“五假幹部”、“全假幹部”(性別除外)等。


中囯觀察家


基本不可能。雖然說事業單位人員可以通過公考這一途徑變為公務員,但是目前事業單位工勤編制的人年齡都已經超過可以考公務員的年齡限制。


心疼的豬


事業單位的工勤編制轉為公務員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第一,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參加公務員招考。這條路比較累,對個人要求比較高。

第二,各地政策不同,如果工勤編制達到條件,可以轉為事業編制幹部身份。然後組織上可以提拔你為事業副科,並把你任用在公務員單位的實職副科崗位上。在實職副科崗位上任用達到一定年限,符合年齡學歷等條件,組織上就可以給你轉。有的地方是實職正科可以轉。問題就是,這要非一般的關係,巡視巡察時必被舉報。


含少爺1


工勤編制是不能進行崗位調離的,原則上是在原聘單位退休。有一些工勤編制享受公務員的工資待遇,但想從工勤身份轉為公務員身份,在這個到處檢舉揭發的時代,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除了參加公務員考試,天王老子都幫不了你。


田履安


拉倒吧,真正有編的還有一部分轉不了,工勤人員還想轉夢吧。你知道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是啥,就是和領導有關係的給你弄進去和警察局輔警差不多。如果他們能轉,你叫真正考進去的情何以堪。


ahkim


可憐的工人階級(機關事業單位工勤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