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5月1日勞動節小長假的第一天,儀徵新集鎮聯盟村退伍老兵姜士明放下手頭的工作,去鄉村地頭、潤德菲爾莊園、廟山漢墓,一路遊走,用圖片、用文字記錄下了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早上,我從家出發一路東行,在村口看到師傅們在安裝田間灌水”一站式”管網水閥,村組水電站打水,分網管支流到農民各家田頭,只要擰開水閥門,水就灌滿整塊田,象擰家中自來水龍頭一樣放水!

在新集鎮上工業園區棲鳳路上,兩位師傅在修下水道圍墩牆,也叫路崖。

沿路遇見搬運工正在往車上裝飼料。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在張集段馬路環衛工人在清掃沿路衛生。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在張集廟山,我停車下來問路時,正趕上賣豬肉老闆娘為客人削肉,並展示給顧客看。在她的指引下,我向東拐彎,直奔鄉村旅遊聖地——潤德菲爾莊園而去。在莊園門口一位老人拉著小拖車,裡面坐著小孩,在另一側子女推著輪椅帶老父親來遊園,一幅幅其樂融融的溫馨畫面引起了我的注意,抓拍了下來。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圖中那個騎電瓶車女的,是莊園的工作人員!正去拿東西,回頭在這個房子這兒我又遇到她,原來她是外地人在此公園打工,被安排住在這個房子裡。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我離開公園後,準備回家的,肚子也餓了。我早就聽說廟山是有全國有名的漢墓,決定去參觀一下。此時,見路邊有人賣茶葉蛋和礦泉山,就更餓了。一打聽價格,茶葉蛋五元三隻,我覺得貴,就沒買,也沒有向老人打聽漢墓地方,私下認為只要北,肯定不遠,實足把握能找到地方。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於是,我沿著水泥馬路往北騎車,可過了兩個莊,下去好遠卻不見漢墓,心想,肯定還在前面,但已沒有先前那麼自信了。又到一個莊上,見兩位大嫂在自家門前茶園採茶葉,於是我向前邊向兩位詢問漢墓在什麼地方,邊順便拍下了她們採茶的鏡頭。兩位大嫂問我是哪家單位記者!我說我不是記者,以前當兵時是部隊專業新聞、攝影宣傳工作者,我是做門窗生意的,但攝影寫稿如今是我的愛好。於是兩位大嫂讓我如願以嘗地拍下他們採茶的鏡頭,並告訴我漢墓的地方。哇塞!原來就在馬路邊那個漢墓石碑牌旁小山丘上,有位老人正在漢墓山下賣茶葉蛋。

當我再次迂迴到賣茶葉蛋老人跟前時,他正在跟熟人聊天呢。我決買五元三個茶葉蛋和一瓶水,先解決餓肚皮問題!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當老人將茶葉蛋和水遞到我手中時,我發現他多給了我一個,我就邊吃邊問他為什麼多給一隻雞蛋。他說我先前路過時嫌他賣的茶葉蛋貴,見我回頭又來買了,又是他第一筆生意,不想再滑掉這筆買賣,於是就多給了我一隻雞蛋。我問他總共多少錢,他說八元!我給他十元,可老人沒零錢找,卻讓我用手機掃他的二微碼付費!我一聽,很驚訝!乘啾!近七十歲農民賣茶葉蛋也居然時髦的微信付費了!我付完賬,邊吃邊跟老人聊了起來。老人姓李,68歲,他自稱外地人,可他卻是本地口音、土生土長的我市大儀千棵柳人,在廟山漢墓西邊附近養了四千只雞!每天產蛋二千多個,揚州還有銷售門市及網點。老人很健談,也許沒多少生意很無聊,其實我這人也是話癆。老人先是告訴他養雞和銷售雞和雞蛋的經營之道,接著又給我介紹他聽說來的漢墓至今不開發的原因,最後將一條直通漢墓的路指引給我。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我吃飯喝足了,精神多了,腿腳也有利索多了,正當我準備開撥行進時,老人告訴我,山上看不到漢墓,我有點不信,此時路過的一位阿姨是當地人,她告訴我,山上只有一個”殿”,原來有個掛有紅旗的旗杆,不知被誰偷走了,如今上面裝上了監控探頭,與村書記手機、辦公室電腦是連線的,以防人盜墓。我想既然山上有”殿”肯定就有對漢墓的介紹,還是有興趣前往參觀探個究競的!我找到通往漢墓上山的石子路,得勁地往山上攀登,不過路兩邊有不少當地已逝老人的墓地,也算佔”風水寶地”的光,也算佔點名氣了,我心裡確實為這些墓者這麼想的!

可我沿路爬到頂,山上全是樹林,只有一個杆子上裝有太陽能電路板和監控探頭,卻不見漢墓,也沒有什麼”殿”,哦,可能我腦海裡盼見漢墓心切,將那位阿姨口述的電線杆和上面有電聽差奇了,誤以為”殿”了!但我還是不確信,正好當地一位幹部模樣的人正在山上為兩位又是文史官員模樣的兩位參觀者在滔滔不絕地介紹漢墓的歷史和廟山地名來歷。我依稀聽那位中年當地幹部介紹,他在任廟山村支書時,他研讀廟山的歷史,也從當地年長者口述中考究過!漢朝時,漢朝劉邦部隊曾在此打過仗,主將喜歡吃狗肉,遵照他家鄉習俗,用狗頭來祭祖等,故爾廟山的歷史原名應為狗頭廟,因噹噹時廟山很大,幅圓十萬平方公里,故爾,後人又將此改名為廟山。聽到此,我就更想急切地要看到漢墓,就索性主動上前幾步,向那位老支書打聽漢墓。老支書很溫和很客地告訴我就在我的腳下,就在很深的泥土裡!僅管我沒見到漢墓,但總算知道它的一點情況和有關它的歷史溯源了,也不算白跑一趟,更何況我今天是衝著潤德菲爾莊園美麗風景來的,收穫頗多,也拍了很多照,滿載而歸,下山立馬”打道回府”!歸途中又不忘再拍點照片!

新思路老兵——姜士明眼中儀徵新集人的市井生活

歸途中在新集花園村一家洗車行拍了個老闆正在為顧客洗手,與老闆聊了兩句,原來是我們聯盟村村民在此開的洗車行!(姜士明/圖文 儀徵之聲•魅力儀徵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