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誰的權謀之術更高?

灝渝風


對於朱元璋與劉邦都是從平民出身的皇帝來說,誰的權謀之術更高,空口白話的誰也說不清楚,咱們從二人的事蹟來分析一下。

劉邦是漢朝的創建者,作為從秦始皇之後的另一位一統天下的皇帝,能力是毋庸置疑。劉邦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者之一,在秦始皇死後,陳勝、吳廣的呼喚之下,也走上了造反之路,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47歲了,劉邦最開始是靠著老鄉。但是沒有能力的話怎麼可以讓張良、陳平能死心塌地的輔佐他呢。特別是一心復韓張良。

後來建立漢朝之後,劉邦除異姓王的好多計策也都是別人給他獻的,所以說劉邦自己是屬於知人善任的,並沒有吧所有的權利都拿到自己的手上,比較有自知之明,權謀之術不是特別高。我認為唯一一次就是項羽自刎之後,立刻奪了韓信的兵權這一點是可圈可點的。

再說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比劉邦還低,劉邦怎麼說還算是個有產者,朱元璋是真正的無產者。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朱元璋和劉邦相同點在那呢,就是一個形成了豐沛集團,一個是鳳陽集團,這兩個都是圍繞著皇帝形成的新貴族勢力。

後來朱元璋暗害小明王這也是權謀之術的運用,還有隨著他開國的大大小小的功臣基本上被留下的不多,所以說朱元璋心狠手辣,而且這個東西還基本上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不是有人給獻計,從這上面來看是比劉邦厲害一點。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啊,佔坑待填。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帝王界白手起家的典範,如果從發家史比較二人的權謀之術很困難,因為他倆實在是太相似了。二人幾乎有同樣的地痞流氓氣,同樣的堅毅堅韌,同樣的識人善用,也同樣得掌權後反水。



所以,需要找幾個點兒,找最能突出二者權謀的地方來比較。

第一,治理國家。明朝疆域要比漢朝大的多,治理難度也大的多,朱元璋首創了很多項制度,來確保中央集權的高效運轉,比方說內閣,錦衣衛,東廠等等,要注意,這些想法是朱元璋個人專利,明朝人崇尚祖制,說得就是這些。而劉邦,沒有想這麼多東西,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才算真正穩定下來,而且還埋下了後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禍根。從這3裡來講,劉不如朱。





第二,敵人對比。劉邦的一生之敵是項羽,朱元璋的最大死敵是陳友諒。我們分析下,這兩個哥誰更狠一些。項羽是名門之後,天生神力,長得也帥,是個完美的男人,除了有點兒驕傲自大,而這恰恰是他失敗的關鍵。你應該知道劉邦是怎麼多次從項羽手下逃脫的,不是憑自己的本事,憑的是身邊人的忠誠獻身,還有運氣。陳友諒就不同了,除了硬剛,沒有別的辦法,朱元璋的天下是實打實打下來的。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還是稍微牛逼一點兒。



第三,家人對比。權謀不光對外,有時候攘外必先安內,這一點上劉邦完敗。可以說強勢的劉邦一輩子都沒有降服比自己更強勢的呂后,導致他連自己心愛的戚夫人都保護不了,後宮紊亂,還埋下了外戚禍亂,多虧了後來出了個雄才偉略的劉徹,才給他擦乾淨屁股。而老朱家後宮就安定多了,馬皇后這麼強勢的女人面前,朱元璋還納了30多個小老婆,更重要的是後來都跟著自己陪葬了,完全不給別人熬出頭的機會。這比劉邦牛逼太多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權謀方面,還是朱元璋稍勝一籌。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糾正!!!


coolwangcai


說起劉邦和朱元璋,我還是想說他們都處於不同的年底,兩者所生活的年代相隔了一千多年,其實真的沒有多少的可比性,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著許多共同點,那我們今天就破個例,細細去分析究竟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者之間究竟誰的權謀之術更高更勝一籌。

可以說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人不想伯仲;“自古得國之正,唯漢與明,因“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皆是草根出身,與百姓屬於同一陣營,為民除暴而得天下,都是最具正統性的得國方式,所以這點上他們兩人不相伯仲沒法對比,那我們就來比對下二人的權謀之術。

說到權謀之術,那就不得不提識人用人能力、治國能力和統軍能力,那我們下面就從這三點來做分析。

1)識人用人能力

說到劉邦賬下人才,蕭何、張良、韓信、曹參、英布、彭越、陳平、周勃、樊噲......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就是這麼一群出身底層的人物,被劉邦用的天衣無縫,讓他們做到各展所長,而且每一個人都對劉邦服氣,這點是真的很不容易。

蕭何本是沛豐主簿,後來成了劉邦的丞相;曹參原本之是看守監獄的獄囚,後來成了丞相;張良、韓信原本是破落貴族;彭越是土匪;周勃是編織蠶器的工匠;樊噲殺是個屠夫......這麼一群烏合之眾如果給你,你能打出一片天下麼?這點上劉邦的識人用人能力,可以給滿分。

朱元璋的識人用人能力比起劉邦也是絲毫不遜色,劉伯溫、朱升、李善長、胡惟庸、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升、李善長、胡惟庸、徐達、常遇春等等這些那個出身高的,可能除了劉伯溫其他的都真的搬不出檯面,就這麼一群最底層出身的人朱元璋手裡都成為了一代人傑。所以在識人用人上劉邦和朱元璋算是打了個平手。

2)治國能力

說到治國能力劉邦在這裡要佔劣勢了,因為漢高祖劉邦在位前後不到7年的時間,所以政績比較有限,漢朝前期還向匈奴進貢、和親等。朱元璋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軍隊上實行軍屯不用民一米一粟,生產上興修水利,對外恢復華夏宗主國地位等,史稱“洪武之治”所以在治國能力朱元璋完勝劉邦。

3)統軍能力

最後說的統軍能力,這點毋庸置疑朱元璋的軍事水平遠超劉邦,這不僅僅是我這麼說,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這麼說過。

毛澤東同志就認為,中國古代帝王中軍事才能李世民第一,朱元璋第二。

朱元璋作為從最底層的小兵能一步一步爬到坐擁天下的地步,不可否認在統軍和治軍上是個天才,所以統軍能力上朱元璋再次完勝。

最後我想說劉邦除了吹牛逼比朱元璋強之外,其他的方面真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我是“像素說歷史”有觀點,敢說話,專注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歷史的迷霧吧,喜歡我就點個贊再走唄,您的支持是我不斷輸出高質量文章的動力!

像素說歷史


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千古一帝。他們都有各自的豐功偉績。直接正面對比誰的權謀之術更高很難。我們從側面對比一下。

1.比文臣謀士的下場。

漢高祖劉邦有蕭何,張良;最後蕭何被罷官,張良隱居。

明太祖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最後李善長被殺,劉伯溫被逼自殺。

2.比開國武將的下場。

漢高祖劉邦時候的兵聖韓信,是被劉邦的老婆呂后殺死的。

明太祖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殺了一批開國武將。後來藍玉案又牽扯了一批開國武將。

3.比外戚的影響力。

漢高祖劉邦死後,皇后呂雉家族掌權。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皇孫朱允文繼位後,後來燕王朱棣起兵。打敗朱允文。打來打去都是皇族自家人。沒有外人插手。

4.比立儲的能力。

漢高祖劉邦,想把皇帝位傳給他與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但因為呂太后反對,沒有做成。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標死後。堅持將皇位傳給皇孫,朱允文。並殺了很多開國大將為朱允文登基鋪平鋪平道路。

綜上:漢高祖劉邦身上的江湖氣更重一些,明太祖朱元璋更心狠手辣一些,身上的帝王氣更重一些。所以,少將認為,朱元璋的心機權謀更勝一籌。


少校柳下惠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經歷差不多,出身低,沒有社會背景,靠著自己的打拚,一刀一槍的做上皇帝寶座。兩個人有過人之處,也都有一幫開掛的老鄉扶佐,兩個人的權謀之術各有千秋,如果論個高低,還是明太祖朱元璋技高一籌。

漢高祖劉邦當過泗水亭長,算是見過事面的人,蟒蕩山斬蛇起義成為農民軍的領袖。他領著沛縣的老鄉加入反秦大軍。劉邦性格恢宏大度,善於收攬人心和重視人材,韓信,張良和陳平等奇人為他所用,打敗項羽,剷除異姓王,建立大漢四百多年的江山。

劉邦的軍事才能很高,一些重要軍事行動都是御駕親征,大部分精力用在平叛戰場上,最後中流矢不治而亡。劉邦的權謀差些。朱元璋從一個小兵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為紅巾軍主帥。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更高,自鄱陽湖之戰打敗陳友諒之後,朱元璋不再爭戰在前線,而是運籌於幃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朱元璋手下有淮西二十四將輔佐,常遇春,徐達,李文忠和沐英,蘭玉等人都是能徵貫戰的主帥,這一點漢高祖劉邦無法比。朱元璋的用人之術,治國手段要比漢高祖劉邦高得多。劉邦做皇帝才十多年,朱元璋則稱帝四十多年,老謀深算,治國有術,比漢高祖劉邦高出許多。



關東俠客



影視劇中的劉邦

1.建國前。劉邦起義可以說要比朱元璋稍微高一些,畢竟其是秦國的一個小吏,而朱元璋是個徹徹底底的一個農民,兩人在爭奪天下過程中都十分注重人才的收攬,在自己的帳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如劉邦張良、韓信、蕭何等等,出謀劃策、帶兵打戰、後勤保障等分工明確。而朱元璋的徐達、常遇春、李善長、郭英等一批文才武將,並且在整個戰爭中能夠以身作則,和部將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攻城破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而對人才的重視也是其們取得勝利主要秘訣,如果項羽能夠像劉邦一樣,楚漢戰爭結果未必如此。

同時,他們取得天下的經歷也相似,一開始投靠他人,在戰爭中不斷壯大自己,最終樹立自己的旗幟,形成自己的勢力而取得天下。所以此時的他們謀權之術旗鼓相當。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2.建國後。建國後劉邦和朱元璋的權謀之術孰高孰低就分得很清楚。劉邦建國後,面對之前所封的異性王,其看到了對其政權制衡的一面,所以,其為了鞏固剛剛建立的西漢政權,開始了誅殺異姓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呂雉在其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其之所以開展誅殺異姓王的行動,呂雉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如誅殺韓王信,梁王彭越也是在朱元璋赦免流放的過程中遇呂雉,呂雉將其誆回京城建議劉邦殺掉。英布是害怕被害而反抗被誅。



而朱元璋則要比劉邦厲害的多,因為其自小從給地主家放牛到出家再到起義,其經歷的太多,認識到世間的人情百態,所以逐漸養成了其多疑猜忌的性格,於是在建國後,朱元璋就如何鞏固自己的江山採取了諸多措施,除了設立錦衣衛、嚴懲貪官之外,最主要的是剷除功臣大將,他採用的不是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式的溫和手段,而是用殘暴的屠戮手段,如火燒慶功樓,明朝的開國元勳,除了湯和等少數人,皆不得善終。而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李善長、藍玉等人,更是全家被殺,子孫無存。在這個過程中,馬皇后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馬皇后



所以說,在權謀中兩人在建國前平分秋色,在建國後,朱元璋要略勝一籌。這僅是個人看法,如有不妥請參與討論。




125878215蜂獾


綜合比較起來,漢高祖的權謀更高。

朱元璋曾說:元朝治國失之以軟,他大明要以猛糾之,所以,權謀就照顧不到了。如漢高祖者,當忍則忍,委曲求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準備收拾韓信,先來個偽遊雲夢,再行捉人。欲誅韓信,自己不出面,由自己老婆去辦理。為了鞏固自己劉漢天下,在誅殺功臣的同時,也用權謀,殺白馬為誓,與大臣相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誅之。對於蕭何營家室,則認為無大志,取消猜忌。對於張良隱退,則放過不問。而明太祖則是剛猛到家,敢做敢為,遇有不法者,寧可失去要員支持,也不能枉法不究。與大臣朝堂上相對較勁,認識確立,萬難更改,動了殺機則當場棍捧齊下,睜著眼晴殺人,剝皮充草,千刀萬刮,無所不用其極。大臣們進則得咎,退則不許,左右為難。

當然,朱元璋也有用權謀之時,如搞錦衣衛特務活動等,但與劉邦不動聲色,寓用意於無形中的做法還是有差距的。


二曲人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皆出身平民(或低級小吏),而創立一個朝代,躍升為皇帝。在這方面,二人無分伯仲。

劉邦只殺了幾個異姓王(其中確有謀反者)。

朱元璋誅殺了大多半隨之打天下的功臣。

劉邦沒有株連無辜,大規模殺人的紀錄。

朱元璋卻借胡惟庸,藍玉等案,誅殺了好幾萬人。

由此看來,還是朱元璋權謀之術更高一些。

至於其權謀之毒,只有那些慘死的冤魂最清楚了。

歡迎點評。


WM曉奇


劉邦更高,朱元璋完全靠白色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