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渤海岸邊養蝦的漢子:每年只掙3個月錢就滿足


5月的渤海岸邊,風大浪急,氣溫要低很多。儘管已是中午,但孟雙印仍舊穿著厚重的棉衣。這身裝束,孟雙印從去年冬季一直穿到現在。他說:“這身衣服抗風、抗凍,海邊幹活不講究這些,我只在乎海水中的東西。”說話間,孟雙印把一個三角裝置扔進海中。

三角形的裝置扔進海中,瞬間又被孟雙印拉回來,他仔細查看著三角形裝置中紗網上的一些細微物體。孟雙印把這個活兒稱作“摟蝦”。

蝦在哪裡?如果不是孟雙印提醒,這些細微物體很多人可能都不會注意。紗網中,分佈著一些極小的蝦苗。孟雙印說:“主要是看一下這些蝦苗的長勢以及分佈密度,做到有的放矢。”而像這樣的工作,孟雙印每天不知要重複多少次,涉及蝦池6000畝。

孟雙印43歲,蹲在他旁邊的漢子是他的合夥人小孫。儘管兩人都不是在海邊長大,但目前兩人比漁民曬得都要黑 ,因為他們共同的身份是養蝦人。

渤海岸邊的這些養蝦池,總計6000畝。今年初,包括孟雙印和小孫在內的10多名合夥人共同承包下來,養殖斑節蝦。孟雙印說:“先不說蝦苗、飼料的投資,就是承包這6000畝蝦池,我們已經投入近300萬元。”孟雙印坦陳,後續的養殖投資還需300萬元左右。

承包養蝦池的這些人都是普通農民,拿出幾百萬元並非易事。孟雙印介紹,籌集承包養蝦池的錢,大部分人都是借貸而來,而能否掙到錢,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養蝦有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出蝦好、產量高,就能掙到錢;如果出蝦不行、產量低,就可能賠本。”

為讓自己的美好願景變為現實,孟雙印和小孫每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管護著養蝦池中的蝦苗,生怕出現一點意外。孟雙印說:“如果出蝦好的話,養蝦的收益還是非常可觀。”至於可觀到什麼程度,孟雙印打了個比方說:“投資一元錢,就能掙到一元錢。”


為能管護好蝦苗,孟雙印和小孫每天騎著摩托車奔波在6000畝養蝦池邊。海風的吹拂、海水的浸泡,已經讓他們全身黝黑,當然除了牙齒。

孟雙印坦陳,目前還不是最苦最累的時候,最苦最累的時候是出蝦的季節,那時整天待在養蝦池,即便夜晚都會睡在養蝦池邊的簡易帳篷中,忍受著蚊蟲叮咬以及呼嘯的海風。

對於這些,孟雙印和小孫都認為沒啥,他們最擔心的還是出蝦的數量。孟雙印坦言:當然賠錢的時候少,多數是忙活半天不掙錢,我們去年就沒掙到錢。

同時,孟雙印談到,如果出蝦量高,掙錢還是很快、很可觀。“如果出蝦好,6月20日就能見到錢,一直持續到9月底10月初,掙錢就在這3個月。”說到掙錢,孟雙印眉開眼笑。他介紹,外出養蝦這麼多年,最好的年份,每人掙了10多萬元,但是這樣的年份實在太少。

站在海邊,呼呼的海風拍打在臉上,孟雙印和小孫都憧憬著美好未來,他們都盼望好年景再次出現,也不枉他們為此付出的艱辛。【文圖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