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前後的甘肅蘭州,黃河岸邊的古城牆及當時的百姓生活


1920前後,蘭州的集市。狄化淳,比利時傳教士,1920年左右在甘肅傳教,期間他留下了許多關於蘭州地區的珍貴照片,內容包括街景集市、城樓建築、社會風貌等。

蘭州,古稱金城,有“固若金湯的城池”之意,在古代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以及西域各民族與中原王朝聯繫的紐帶,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圖中是在黃河船上拍攝的蘭州城牆,遠遠看去非常壯觀。

節日中的場景。蘭州之名始於隋朝。隋開皇三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此後蘭州二字常見於史冊。

蘭州城黃河岸邊。清康熙五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遷至蘭州,從此蘭州一直為甘肅的行政中心。乾隆二十九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自此蘭州成為西北政治、軍事重鎮,用以“節制三秦”、“懷柔西域”。

1920年前後的蘭州,背靠土牆的乞丐。晚清至民國早期,由於西北地區持續發生戰亂,使得本來就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的西北顯得更加的落後,許多村鎮荒廢,出現大量的流民及乞討者。

節日中的場景,留髮辮的男人。儘管此時離大清滅亡已近十年,但這裡還是有人留有髮辮。

蘭州城西門城樓。歷史上,蘭州曾多次築成。至明朝初期,蘭州建成內城,有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承恩門,西門永寧門,南門崇武門,北門廣源門。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城門隨著堅固的金城城牆一起消失歷史中了。

蘭州一條主要街道,不過人似乎並不多。

流動的食攤。

1920年前後的蘭州,黃河岸邊的西瓜市場。

衙門大院的側門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