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冶金渣產生量連續8年超4億噸 如何綜合利用?

“目前,中國鋼鐵工業已經進入新時代、新徵程和新發展時期。如果想要可持續發展,需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系統優化、協同發展、追求品質、追求效益六大抓手,需要大力發展冶金綜合利用產業,提高質量。”4月25日~26日,在珠海召開的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六屆四次會員大會和六屆七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十二屆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楊尚寶指出,“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的建設也將把廢鋼和冶金渣作為重點工作。

我國冶金渣產生量連續8年超4億噸 如何綜合利用?


據中冶建研院環保分院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產生的高爐渣約2.62億噸、鋼渣1.21億噸、含鐵塵泥6000多萬噸、鐵合金渣1000萬噸,總計4.8億噸。冶金渣產生量已連續8個年頭超過4億噸。

當前,我國冶金渣綜合利用率平均達到65%,其中高爐水渣、鐵合金渣和含鐵塵泥利用情況較好,均已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高爐渣的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鋼尾渣利用率約為25%。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樹斌分析指出,以上統計數據表明,冶金渣特別是鋼尾渣開發利用的發展空間很大,而且開發利用的難度也很大。用好了就是資源,用不好或不用就是廢物。“面臨當前‘不讓開採原礦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水青山’的大趨勢,把每年上億噸的冶金固廢開發好、利用好,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和大舉措。”

李樹斌同時指出,從1994年到目前為止,我國鋼鐵工業共產生冶金渣約45.8億噸。其中,2/3為高爐渣、1/3為鋼渣。多年實踐證明,搞好鋼尾渣開發利用確實難度很大。“十三五”雖然比“十二五”有所提升,但一直處於初級階段。通過對國家大型鋼鐵企業的調研結果來看,目前只有寶武、鞍鋼、馬鋼、太鋼、本鋼等少數企業投資興建鋼渣微粉生產線和加工建材鋪路基礎材料,應用比例在30%~40%。而多數企業都是將鋼渣經過簡單的磁選工藝把部分鐵素資源選出來,以很低的價格賣向社會(有的白送甚至還負擔運費)。這部分鋼尾渣離開鋼廠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尾渣中仍含有5%~10%的鐵素資源被白白扔掉,經社會購買者二次磁選後再將尾渣賣掉或丟棄。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18年末,鋼尾渣累計堆存量已達到18多億噸,佔地20多萬畝,汙染環境,浪費資源。

李樹斌介紹,進入“十三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中國金屬學會都把冶金渣,特別是轉爐鋼渣、電爐鋼渣的綜合利用作為重點,把“十三五”關於大宗固體廢物的開發利用所涉及新的工程項目,給予資金支持,評選各種示範企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等都在向鋼渣開發利用產業傾斜。特別是今年1月9日,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下發《關於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吹響了推進冶金渣深度處理高效利用的號角。希望各大鋼鐵企業和社會民營企業積極響應,爭取當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儘快申報“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爭取得到國家資金的支持。

李樹斌分析指出,當前影響鋼渣綜合利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於行業壁壘,鋼渣微粉和鋼渣水泥在建材行業用途受阻。這兩個產品的國家標準都已出臺,但沒得到建材行業的認可。

二是國家財稅2015[78]號文件關於冶金渣綜合利用產品的增值稅優惠70%即徵即退的政策沒有落地,加工鋼渣微粉的企業享受不到。

三是生產加工鋼渣微粉的成本高,多數企業面臨停產和轉產。最近由於水泥價格上漲,給生產水渣微粉和鋼渣微粉企業帶來了一束陽光。

四是生產加工鋼渣微粉設備急需國產化,降低成本,發揮國內綠色製造功能,同時要鋼尾渣加工產品多樣化。

五是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多種難題。國家應投放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李樹斌最後呼籲,我國每年生產8億噸~9億噸粗鋼,產生3億多噸冶金渣。如果真正實現鋼渣深度處理和高效利用,是典型的變廢為寶,既可替代大量原生資源的開採,又可減少環境汙染。望能得到國家部委和生產企業的高度重視,把它列為一項在“十三五”及更長一段時期容易見效的最大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