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上週午餐時,在公司樓下看到了《迦百農》的宣傳海報。那個位置,之前是《暗戀桃花源》的。海報上的小男孩靦腆地笑著,笑容下赫然寫著“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周圍很多女孩這個年齡都結婚了

12歲的贊恩在與妹夫對簿法庭時,妹夫如是說。

他11歲的妹妹在來月經之後,被父母賣給房東的兒子。

房東帶兒子來跟贊恩父母談婚事時,贊恩剛剛從外面回來。

贊恩11歲的妹妹扎哈剛剛有了生理期,這標誌著,她可以嫁人了。嫁給房東的兒子,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房東大概就可以抹除大筆拖欠的房租,並且嫁出去一個女兒,可以換來幾隻雞,少了一口人,生活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房東家人來接的時候,11歲的扎哈哭著掙扎著拉住贊恩,這個家裡,只有哥哥是真心為自己著想。可是哥哥也只是個12歲的小孩,他瘦小的身板,還扭不過父母的拳打腳踢,於是,贊恩眼睜睜地看著扎哈被人帶走了。

扎哈就這樣嫁人了。

幾個月後,扎哈死了。

因為孕期大出血,以及沒有身份證明醫院拒絕收治。

法官問扎哈的丈夫,“11歲就可以結婚了嗎”?

扎哈的丈夫說,“我周圍很多女孩這個年齡都結婚了,他們也都好好的,我的繼母也是,她今天就坐在這裡”。

法官沒有接話。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他還是把弟弟賣給了人販子

收留贊恩的拉希爾忽然失蹤了。

在確認找不回拉希爾之後,贊恩開始獨自帶著拉希爾1歲的兒子——尤納斯生活。

12歲的小孩帶著1歲的寶寶,日子並不容易。

贊恩用藥品兌水賣給街頭混混,去市場的辦證人那裡混點吃的,搶鄰居小孩的奶瓶和玩具,以養活自己和尤納斯。

本來以為,贊恩可以這樣半騙半工地帶著尤納斯長大,但生活終究不會給這些可憐人好日子。

贊恩把賺來的錢藏在拉希爾出租房裡,可是某天,因為長期欠繳房租,他們的房子被鎖了。

沒有了錢,贊恩再也沒有能力養活尤納斯,想要把“弟弟”丟掉,可是剛剛會走路的尤納斯以為贊恩在跟自己玩遊戲,笑著跌跌撞撞地撲過來,拴住尤納斯的腿,不讓他走向自己,尤納斯無助地哭,卻也沒有人撿走尤納斯。

終於,在拒絕了人販子很多次後,絕望的贊恩還是把尤納斯送到了人販子手裡,換來了400美金的現金。這個“弟弟”,大概永遠都不會再見到自己了。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他們這一生都是奴隸,誰有資格責怪他們

贊恩重回家中,得知了扎哈的噩耗,憤怒下,捅傷了扎哈的丈夫。

在監獄裡,他發起了對父母的訴訟:“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贊恩,在進監獄之後,根據監獄醫生的判斷,才知道了自己的大概年齡。

他的父母生了7個孩子,一家9口人,蝸居在牢籠一樣的隔間。全家人都沒有身份證明,孩子從可以走路起,就到街上兜售自制的水果茶養家餬口;女孩子性成熟後,會被嫁給有利可圖的家庭。儘管這樣,他們依然不斷地生孩子,繼續這窮困地看不到頭的日子。

面對兒子贊恩的控訴,他的父母哭著回應: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長大,他們一生都是奴隸,為了活下去,只是活下去,用糖水養活孩子,做蠅營狗苟的事情謀生。至於為什麼這樣做,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周圍的人都說,年紀到了就該結婚,就該過這樣的日子。讓11歲的女兒嫁人,也是因為嫁人了就能有東西吃,有像樣的床睡,他們也沒想過女兒會發生意外。


故事的結局,贊恩因為傷人坐牢。出獄後,得以離開惡劣的生活環境,尤納斯也被警察尋回,重新回到了母親身邊。

但我們都知道,故事不會這樣結束。更多尤納斯和贊恩這樣的孩子流落街頭,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市儈的生存技能,學會坑蒙騙人,學會算計,你看,贊恩的父母不就是這樣長大的人嗎?

面對窮困和無力,成人的生育自由權和孩子的人權孰輕孰重?

回到全片高潮的那段,“我希望沒能力養育孩子的人,別在生了”,和父親說的,“到了年紀就應該娶妻生子”,形成鮮明對比。

所以究竟是為什麼要生孩子?

傳宗接代的工具?別人生孩子我也要生?還是不負責任的激情產物呢?

生活在貧困社會背景下的贊恩父母,我們無力譴責。如他們為自己辯護時說的,我們沒有在她的立場,說這些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話,無非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

和平且衣食無憂的國度,讓我們可以坦然地說,“孩子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有了孩子可以見證一個生命的綻放與成長”;可是,贊恩的父母沒有條件去見證一個生命健康的生長。

黑人女工拉希爾,為了帶孩子去上班,把孩子裝在行李拉車裡,上班時間,孩子只能躺在公廁的隔間;拉希爾自己是個黑戶,孩子也沒有證件,對於戶籍警,這個孩子永遠是個不存在的人,幼年時期不得不被拉希爾藏在破爛的出租屋,長大後,也沒法去上學。其實正如人販子說的,這個孩子一出生就已經死了。

惡劣環境下生而不養,成人的生育自由權,與他們孩子的人權究竟要如果抉擇,這是影片編者拋給我們的問題,但我們也沒有資格作答。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贊恩的故事裡,受害者=加害者

這個故事裡,贊恩是他父母生而不養的受害者,但也是把尤納斯賣給人販子的加害者。

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賣你對要麼和尤納斯一起被餓死,要麼賣了尤納斯,兩個人都有活路的選擇時,贊恩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後者。

我在想,是不是他的父母在把扎哈賣給房東兒子時也經歷掙扎的選擇,是守著女兒一家九口因為交不起房租被趕到大街上,還是賣了女兒,一家人可以繼續有房子住,女兒也能得到好一些的物質生活?

如果說,贊恩的父母是扎哈悲慘結局的加害者,那麼贊恩是否也間接成為尤納斯遭遇轉賣的推手呢?

當然,贊恩賣了尤納斯真的是沒有辦法的舉動,可是贊恩的父母除了賣了女兒就有其他可以活下來的選擇嗎?

沒有。

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選擇。

每一步都被生存的壓力推著向前,無論是對是錯,都得硬著頭皮走下去,不走,就是死路一條。

《迦百農》中每個人面臨的,從來不是道德或人性的選擇,他們走的每一步都關乎能否活下去。他們只是本能地選了活著,至於是不是能夠活得很好,他們根本無力擔心。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現實距離影片有多遠?

現實裡的贊恩,與影片主角同名。

導演發現他的時候,12歲的他正以敘利亞難民的身份居住在黎巴嫩,也是因為戰亂,12歲的他還沒有上過學。而妹妹扎哈的扮演者,被導演發現時,正在街頭賣香菸。

這些小演員,演技驚人,或許因為,影片中的劇情根本不用演,那只是他們現實中正在經歷或身邊人在經歷的生活。

在黎巴嫩,不滿15歲的小女孩,嫁給4、50歲的中年男人並不是稀罕事,而父母嫁出女兒的要求,可能只是幾萬塊錢或者是一些生產物資。

女孩對他們來說,只是和牛羊一樣可以交換的物件而已,賣了女孩,可以讓家裡過上更好的生活。

影片永遠說不盡現實的陰暗,這些人的悲劇命運代代相傳。

可是他們不是生來如此的。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1965年敘利亞街道,圖源自網絡 ,侵刪

上世紀60年代的敘利亞,也有著整潔的街道和美麗的綠化。那時,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玫瑰正漸漸風靡全球,幾乎所有大牌化妝品都是大馬士革玫瑰的粉絲。

而現在,那裡是一片廢墟。

很多像影片中贊恩一樣的孩子在遷徙中出生,他們的童年沒有學校,也沒有零食,只有不斷地搬家與逃亡。

迦百農:生而不養,誰之過?

圖源自網絡,侵刪

《迦百農》是一部讓人不忍二刷的好片子,看完電影,心裡鈍鈍的不舒服。

播著宣傳片的商場樓下,路過的孩子手裡拿著剛買的歌帝梵,讓媽媽幫忙拆開;而在熒幕裡地球的另一個地方,這些同齡的孩子正為了生存煎熬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