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東最富國家,比中國還發達,因接受難民慘遭奪權陷入戰亂

提起黎巴嫩,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戰亂、動盪和落後。這個地中海小國,東部和北部接壤敘利亞,南鄰以色列,西臨地中海,特殊的地理環境,註定黎巴嫩不會是個平庸國家。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在歷史上飽經動亂,卻是中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國家。

曾是中東最富國家,比中國還發達,因接受難民慘遭奪權陷入戰亂

因為在歷史上先後接受過埃及、亞述、巴比倫、羅馬、波斯、阿拉伯和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因此黎巴嫩是當今世界上文化、宗教最為多元化的國家之一,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和平共處,教堂和清真寺並肩而立,基督區和穆斯林聚集區雞犬相聞。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

曾是中東最富國家,比中國還發達,因接受難民慘遭奪權陷入戰亂

一戰後,黎巴嫩論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因此在政體、文化和生活習慣上都深受法國人影響,特殊的歷史造就了特殊的黎巴嫩。它既屬於基督教,又屬於伊斯蘭,還有一部分歐洲的血統,各方勢力在協商後形成友好相處局面: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人士擔任,而議會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士擔任。

曾是中東最富國家,比中國還發達,因接受難民慘遭奪權陷入戰亂

得益於此,黎巴嫩在歷次中東戰爭中獨善其身,靠著深厚的歷史底蘊發展起來旅遊業,首都貝魯特更是成為中東著名的商業中心,有“中東小巴黎”之稱。看上去除了教派複雜一點外,這個國家本應前景無限,只是鄰國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曾是中東最富國家,比中國還發達,因接受難民慘遭奪權陷入戰亂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大量的巴勒斯坦難民流亡約旦。約旦無力控制難民區,結果導致了1970年巴解組織奪權事件。奪權失敗後,巴解殘部被黎巴嫩收留,把黎巴嫩南部變成了反以基地。黎巴嫩就這樣被拖下水,於1975年爆發激進基督徒與巴解衝突,長達15年的內戰將富庶的黎巴嫩打得稀爛,還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貝魯特大屠殺。

如今,黎巴嫩仍然衝突不斷,但黎巴嫩商人繼承了腓尼基人善於經商的血統,在國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黎巴嫩在戰火中重生,2018年人均GDP達10230美元,排位比我國還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