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鎮:閒話食堂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故鄉的幾家飯館是名聞塞外的。城中十字街南百餘米有一處頗具古色的四合院,這就是有名的景華春飯莊。飯莊的門廳為精雕古式木拱製作,院門坐南向北,門外青石臺階,院內東西兩排雅間朱門碧窗,十分優雅莊典。可惜我卻從未去過裡面,更未領略其中的美味佳餚,只是偶爾隨大人路過此地,常常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人進進出出,便有了一份好奇的驚羨。

說來可笑,我第一次進飯館吃飯卻是喝餄餎。那天我和同院的一位大哥玩耍,他也不過十四五歲,中午時他悄悄對我說,今天我領你下飯館吧,我一臉茫然。我們去的飯館是離我們家不遠的老城也很有名氣的“第一樓”。“第一樓”其實就是一座木結構的古式二層小樓,位於十字街西面百餘米,樓臺向陽,青瓦飛簷,頗具古色。我們沿著狹窄的木樓梯拾階而上,在樓上一張油光明亮的方桌坐定,同院大哥花了一角六分,跑堂人便端來兩大碗熱氣騰騰的蕎麵餄餎。至今猶記那是一種粗瓷大碗,清湯罩面,香菜漂浮,一股淡淡的清香十分誘人。蕎麵的清香使我忘記了初次下飯館的靦腆,我吃的滿頭大汗,引得跑堂的胖子和同院的大哥哈哈大笑。

豐鎮:閒話食堂


沒過多久,隨著公私合營運動開展,景華春、第一樓等飯店便次第消亡了。

六十年代初期城內只剩下三四家國營食堂,其中有一家回民食堂,就位於原來第一樓的對面。把飯館統稱為食堂,可能是大躍進的功勞,因為那時大練鋼鐵、大辦食堂曾為一時壯舉。壯舉雖未經久不衰,名字卻延續了下來。“食堂”二字其源也久,辭源解釋為會食之所。現代漢語詞典卻有兩種解釋:一是指機關團體中供應本單位成員吃飯的地方。二是指飯館。在我讀中學之前,從未正式吃過飯局,更未見過七碟八碗的高級菜餚。但留給我最為深刻印象的便是回民食堂了。

豐鎮:閒話食堂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吃飯成了國民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去食堂吃飯必須有糧票。那時候家家糧食緊缺,每到當月下旬,人們紛紛去糧站打聽下個月的糧食何時供應,稱之為“長支”。哪裡有糧票下飯館?就在那些緊衣縮食的日子裡,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可能是國家照顧少數民族,每天中午離我家不遠的回民食堂出售五六十份不要糧票的份飯,每份兩角,售完為止。那份飯就是一小碗燴菜加兩個黑麵饅頭,但這樣的飯菜在飢腸轆轆的年代無疑是美味佳餚了。每天中午放學後,我便和母親要二角錢,飛快地去回民食堂門前排隊。中午時分,回民食堂內就走出一位長鬚飄然的高個子老人,手裡拿著一大把筷子,向排隊的人挨個發放,每人一雙,凡是能領到筷子的人便有了午飯的保證。食堂內桌子不多,排到後面的領筷人還得等下一輪才能吃上。但這樣的好景也不長久。一天,突然從火車站湧來了一批批拖兒帶女的逃荒人,有河南的,有安徽的,他們先是沿街乞討,後來就堆集在幾家食堂門前。當他們發現回民食堂中午可以買到不要糧票的份飯時,便來爭相搶購。一時回民食堂門前大亂,先是每天天不亮就有排隊的人,到後來一些逃荒人中午吃過飯後便直接躺在食堂門前,拖兒帶女露宿街頭,專等第二天的午飯了。

豐鎮:閒話食堂


有幾個中午我經過回民食堂,看到門前人頭攢動,吵鬧不已,已經沒有了排隊的次序,那位長鬚老人顫抖著雙手艱難的發放手中的竹筷,默默忍受著擁擠者的辱罵。不久,回民食堂便停止了不要糧票的份飯。

“民以食為天”,未經過那樣年代的人是很難體會和理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的。

文革時期故鄉最大的飯館就是城中的東風食堂了。那時人們已經不再忍飢挨餓,但食堂的飯菜大多為充食的麵條、烙餅為主,最好的菜就是過油肉、滑溜裡脊一類,但也非大眾所享用。東風食堂有位康師傅從小學習廚藝,他的廚技在集寧、呼包皆有名氣,可是身逢困難時期和文革年代,食堂飯菜平淡簡易,無人能夠吃高級菜餚,他雖有一身廚師絕技卻無處展示,食堂裡保存有一些海參、燕窩一類的食品,卻好幾年無人問津,康師傅也沒有把他的名菜廚技傳了下來,後在孤寂中去世。

改革開放後飯館業日漸興隆,東風食堂就增添了久違不見的涮羊肉等傳統菜,我就是在此期間才品嚐到火鍋的滋味,初次食用大快朵頤,令人十分愉快。

餐飲業的真正繁榮與發展是在那些國營食堂消失之後。特別是近二十年,私人經營的飯店如雨後春筍四處出現,成了小城最多的商家,幾年前統計豐鎮的大小飯館已有四五百家。人民生活提高了,繁冗的禮節宴請隨之而多,一些較大的飯店每日車水馬龍,門庭若市,音樂之聲不絕於耳。結婚慶典、園鎖升學無不以大擺筵席而後快!飯館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經理老闆絞盡腦汁挖掘傳統名菜,創新各色菜譜,體現地方特色,不惜高薪聘請外地名廚。人們對飯店的要求也逐日提高,除了飯菜好,還要環境優雅,服務態度好等等。逢年過節、接待親朋、老友相逢、同學聚會、洽談生意、談情說愛等大多選擇環境優雅的飯店營造氛圍。飯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大消費處了。

然而眾多飯店的名稱不再以食堂二字冠名。儘管有些飯店因經營不善而更換牌號,但飯店的名字也俞顯新奇。我以故鄉一些較大的飯店名稱隨口編了幾句:“長城飯店”“不夜城”,“恆源酒家”緊相鄰。“東河酒樓”“育花香”,“春江飯店”更迎人。“金馬飯莊”,“百盛園”,“餃子大王”“豐和園”。“蒙古包”裡“燒烤涮”,“小肥羊”在“大草原”。食堂這個曾經顯赫的名字在街面上淡出視野,為了去除這個簡陋的冠名,讓我們的經濟發展付出了多少艱辛與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