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什麼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樣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用戶8496298166742


先看看你的陳述:“嘗試鼓勵”“用獎懲的方式”“投其所好”“自己的好脾氣沒了”——動

再看看孩子的表現:“愛吃好的,“愛玩”“無所謂的態度”“動粗又一臉懵逼”——靜

一動一靜,不同步啊!

從以上陳述來看,作為家長在孩的“較量”中,心理上你已經輸了。任你怎麼努力,孩子“我自巋然不動”,孩子無法理解你,你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心裡。

很理解你焦急的心情,分析一下孩子這樣表現的原因:

①可能是家長在某個階段,缺少對孩子的陪伴,讓孩子在心理上與家長有了距離,這種距離使孩子與你們的想法不同步,他無法理解你們的需求(心理上對他的),無形中把父母當成熟悉的陌生人,所以你們再著急,他會無所謂。

②也可能是家長常常忽略孩子造成的。一般來說,孩子的喜怒哀樂懼是絲毫不會掩飾的。但如果以前你們經常忽略孩子的各種感受,少有分享他的進步的喜悅,少有分擔他的失意的痛苦。孩子在心裡就會認為他做好做壞,你們都無所謂,他自然就什麼都無所謂了。

鑑於以上原因(果真是那樣),給你以下建議:

①學會反省,勇於認錯。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一定全都正確。要時常反省,如果意識到某方面做的不夠好,要勇於承認錯誤。放低了姿態,孩子會重新審視你。對你的心理評價也會提高,自然與你的心理距離就拉近了。孩子可能會想:“父母和我一樣會犯錯,他們不再高高在上了。”,這是一種孩子式的平衡的心理感受。

②培養孩子一種興趣。前提是你要對這件事瞭解和感興趣,並徵得孩子的同意,然後陪伴孩子去發展這種興趣。這樣孩子與你就有了共同的愛好,就有了共同的話題,那你們可能會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③適當讓孩子學會分享,分擔。家長可以給孩子分享你生活中的點滴喜悅,一起和孩子承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干家務)。經常這樣做,孩子會受影響,並主動分享他的點滴進步,主動承擔家務責任。

以上是與孩子正確溝通的方法,他最起碼可以讓你和孩子步調一致,心裡距離拉近。

希望幫到你。


格超梅上


一般來說佛系的孩子都有一個嘮叨,急躁的家長。而且才2年級,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家長的言傳身教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關注家長做了哪些事情,而不去關注家長講了哪些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