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好嗎?

路邊的陌生人雪


青春期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怎麼會好呢?青春期時一個非常敏感,多疑而且對外部的世界非常的好奇,身體開始有成人的發育,但是又懵懂,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但是又及其容易受到傷害,非常需要成人的指導和陪伴的時期。

青春期對很多人來說是渴望父母的關注,但是又很希望擺脫父母控制和管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但是又非常的敏感,玻璃心,一點點的小事和一兩句話都可能讓他們感到受到傷害,尤其針對感情的。

這個時期他們也許第一次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也許第一次有真正可以延續一生的好朋友,他們其實非常渴望有人可以訴說很多的煩惱和小心事,價值觀和人生觀沒有建立,但是又容易受到外面的影響。

如果這樣的一個時期將孩子獨自放在家上學,產生的負面影響將對孩子的一生無法估量。在他們需要人指導和安慰的時候都自己一個人應付,將很難在人生的後面和父母有親密的關係。他們要面對這個世界給他們的,對青春期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在孩子成長的時候帶在父母身邊。


總是記不得


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是一名偏遠鄉村的中學班主任教師。偏遠鄉村,意味著留守兒童之多,類同於題主所說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中學教師,所接觸的孩子絕大多數處在青春期。作為班主任,長期與這類孩子相處。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很肯定地說:不好。

事例一:我舅舅的女兒。舅舅因為種種原因,是定居在舅母家的。但大女兒的戶口還在老家。因此,為中考考試,只能一個人臨時轉學回老家(跟八十歲的外婆生活)。當時入學考試在新班級的前列,而且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良好。不承想,兩個月後,成績就明顯直線下降。外婆也吐槽懶多了。仔細觀察也並未發現其它的叛逆,就是喜歡看電視,週六週日通宵的看。然後就是到女同學家玩,聊聊天。最終中考成績不理想。

事例二:男孩子,父母在杭州務工,寄宿,週末跟奶奶。剛入學成績非常優秀,學習也屬於非常自覺專心的。有個週六的半夜兩點鐘,我被電話鬧醒,一看是學生的,生怕有什麼大問題,急忙接起,電話那頭卻是一派熱鬧,嬉笑聲,打鬧聲,不斷傳來。後來才瞭解,這孩子是週末經常不回家,到同學家玩去,打打遊戲,說說笑。後來畢業了,這男孩基本的高中分數線也沒考到。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自律性都比較差,或者說尚未形成。升學讀書本身就比較枯燥,與此同時外界的誘惑比較多,手機,遊戲,……成人尚且不能很好的要求自己,更何況孩子呢?

其次,除了督促和培養,孩子還需要關心和照顧。一個沒有得到愛的孩子大多容易走偏。成人大抵也是需要愛的。

所以,作為教師,我呼籲家長在孩子青春期時,多監督,多陪伴。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愛。


校聞百態


青春期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好嗎?不好,太不好了!為什麼強烈反對,是因為我的身邊有這樣的很不好的事例。

我表哥表嫂在外地上班,那時他們為了讓孩子能順利考取大學,於是就把他送回老家一傢俬立學校讀高中(寄宿,週末回爺爺奶奶家)。

一開始按部就班,一切正如哥嫂想的,孩子學習很努力,也很聽話。一切的變化從高二開始,孩子說學校週末也要補課,就不回去了,哥嫂答應了了。半個月後,哥嫂接到了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他們的孩子週日下午總出去玩(週末補課放半天假),佈置的作業也不好好完成。哥嫂那個氣啊,立馬責令他週末半天必須回去寫作業,孩子直接把電話掛了。打那以後,孩子就想著玩,學習也不學了,甚至出現了逃課的情況。不得已,表嫂回來陪讀了。然而,孩子並不領情,依然我行我素。一次表嫂在孩子書包裡搜出了煙,便說了他幾句,他咆哮著吼道:“你們都不要我的了,沒資格管我!”表嫂愣住了,難道讓孩子自己一人回來讀書是錯的嗎?當然是錯的。

青春期孩子本來就更敏感,更需要家人,特別是父母的關懷。如果父母不在身邊,他們被一些不好的事物影響時,難念會無法自拔,從而讓自己越來越頹廢、越來越放縱。

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父母應在身邊陪伴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積極向上的美好!!



琴馨悅耳


讓孩子在本該學習如何和其他人學習溝通的年齡,卻選擇脫離集體社會生活。這樣下去,對提升孩子與外界接觸,為人處世,處事待物,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影響到她能否融入工作,社會的生活圈子。


一 嚴重可能會導致自閉症 長期在家的危害 長期的獨處學習,尤其是對於一個心智 情商各方面未發育的少年,容易形成性格上的自閉,如果更沒有加熱你的陪伴,嚴重可能會導致自閉症。


二見人多會緊張不自信 長期在家的危害 學會與他人溝通也是學習成長的一部分,孩子總是自己一個人悶著頭去學習,少了交流互動,很容易讓孩子變得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見人害羞不自信等。


三不利於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 孩子的學習很多都是在模仿中學會的知識,如果只是一個人閉門造車,那麼很難有優秀的模仿對象,長期在家的危害 很難發現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的時候學習是需要同伴的指點和提問的,才能更好的發現自身存在的盲區,更好的提升學習的效果。


總結: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懷才不遇的人,也許他的業務能力很強,但與人溝通能力確低的令人髮指。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只會怨天尤人。而不是調整心態。青春期本是一個孩子,提升自我的最好認知階段,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適應集體生活,從而為以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時光Pearl


青春期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上學,估計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首先表示理解。出現這種狀況,家長要定期和孩子的班主任保持聯絡,最好一週兩次。(一次過少,三次又較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情緒狀態,身體狀態等。如果孩子住校,則和宿管的老師保持聯繫,次數亦同。如果孩子走讀,則需要和您委託的照顧人聯繫。(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並且每週和孩子約定好親自通話的時間,最好天天!

第二,如果是女孩則要更加詳細些!比如,孩子的交往對象,身體發育等情況。並且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情緒等狀態。並且及時和老師反饋。

第三,一般情況下,家裡的委託照顧人監督到位並得力,和學校的老師聯絡暢通及時,和孩子本人溝通交流無礙的情況下,對孩子基本持放心心態即可!如果離家裡不是特遠,則需要一週或者一月定時看望孩子,因為親情不能替代!


圓融初始


不好。


有如下三種原因。

一·性格成型的時期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對未來充滿期待,這種期待是好的,是正向的,但是若是沒有人引導,立即就會成為反作用力,短暫的挫折會讓他對整個世界產生偏執的看法。

而且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學校的學習,還是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親情,友情等困惑都需要進一步疏導,留孩子一個人,顯然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糕,乃至讓小孩走上極端的路途。

這階段雖然孩子能力不夠,但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樹立志向以及信心的時期,對孩子的未來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成型的時期便是在青春期。

二·客觀環境問題

孩子的成長絕對不只是一個吃飯穿衣的問題,而是一系列的心理與社交問題相互參雜的過程。

這階段他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心理以及社交問題,而且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樣,如果連他的父母都距離他特遠,無法解決他的問題,那麼你讓他向誰求助呢?

三·心理問題

青春期的小孩往往比較敏感,這是正常現象,他們開始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去體味生活,所以這種敏感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要及時排解因為敏感而產生的一系列情緒,比如小孩在青春期往往會產生孤獨,壓抑,自卑等感受。可能是學習生活壓力大,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問題。

他們是需要最信任的人陪伴在身邊的。


小唯一的網文世界


不能讓孩子一人在家,這會出大問題的。理由有三:

1.無法消除的孤獨感

青少年身心發展不成熟,在特殊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孤獨感。比如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生活中被人欺負,沒有後盾支持,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和家長就具體情況溝通,只是簡單的整體而言,家長往往就是一通批評,這會加重孩子心理負擔,極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

2.容易受到其他誘惑

青少年時期是情感的萌動期,容易對異性產生情感,這個時候沒有有效的引導,孩子極可能陷入早戀的漩渦無法自拔。如果再不能有效剋制的話,就等於毀了兩個學生乃至兩個家庭。還有,沒有父母在身邊,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容易影響孩子,更容易成為社會流氓的目標,這樣的案例很多,到時候,悔之晚矣!

3.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人生三大情,親情、友情、愛情,沒有親情陪伴,心裡不溫暖,這不是給一點錢就能解決問題的;友情處理不好,或者一起奮鬥,或者一起墮落,如果沒有好的朋友,容易受到欺凌,這時候會尋求庇護,非常容易結交不良朋友,染上惡習,而這些是你無法遠程遙控的。愛情對這時期的孩子影響最大,也是最容易出大問題的事,稍有不慎,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所以,我建議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奔波為了孩子,如果孩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那奔波的意義何在?陪孩子,至少有一個人在身邊,幫助孩子度過這樣特殊的時期,是最大意義的事,既是愛,也是我們的責任。


醉生一笑


青春期自己一個人上學,如果缺乏指引的話,那麼是很難學好的。

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校園暴力

二,青春期生理衛生

三,人際關係

四,學習方式方法

五,心態的調整

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能夠完全依賴學校的老師來解決,家長所起的作用不可代替。


聽雨花園


顯然是不好的。·與父母斷開情感上的連接,會使得孩子缺少形成完整自尊體系的必要條件。

希望能幫到你。每天讀點書,以後不當豬。我是胡蘿蔔與南研君,喜歡的話可以選擇關注一下我哦,當然你有權決絕。


胡蘿蔔與南研君


雖然家庭學校教育還有許多其他的好處和缺點,但上述信息可以讓您瞭解家庭學校的家長會有什麼期望。在家上學可能會非常緊張,但也有回報。然而,家庭教育不適合每個家長,父母沒有準備或不願意做出有效教師的承諾應該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