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很少有裝導彈的坦克?

滴血微笑


坦克不裝導彈這事兒咱們得從頭捋一下。

1,導彈從一誕生,就以打的遠著稱,比坦克的主炮打的遠很多。坦克主炮有效射程在2千米左右,急眼了能打到3千米,這就是極限了。但對於導彈而言,隨隨便便打個5千米。如果把導彈搬到坦克上,表面上會使坦克的打擊距離翻倍,在實際操作中卻不可行。因為坦克它自身觀測能力有限,它看不到5千米距離上的目標,你給它安個5千米射程的導彈有啥用?

2,早期的導彈發射出去之後,仍然需要人工制導。就是發射人員用瞄準具壓著目標,為導彈指引,直到導彈擊中目標。導彈射程遠,但跟炮彈比飛的很慢,通常要幾十秒鐘才能擊中目標。在這段時間內,負責制導的人員不能動。要老老實實的待在原地當眼睛。如果是坦克發射導彈,那這期間,坦克也是不可以動的。這弊端就很明顯了,坦克停下來這麼久,首先就影響了突擊速度,其次也讓自己成了靜止的靶子。不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把坦克當進攻型武器來使用,使用炮彈,可以行進間射擊運動目標。使用導彈,那就只能停車了,這是大家都接受不了的。尤其是美國、以色列這種崇尚進攻的部隊,對導彈很是不屑。因為那時候的導彈需要構築好陣地,靜靜的在原地等敵人打過來,然後操作員發射導彈,飛幾十秒,能擊中目標。遠不如坦克集群邊衝鋒邊開炮的效果震撼。倒是蘇聯的導彈發展更全面一些。

3,想在坦克上裝導彈,如果在坦克外面單獨掛導彈發射具,第一掛不了幾枚,第二也太複雜,本身就容易出故障。第三更容易被擊中。這明顯不是條路。所以坦克想發射導彈,那隻能是走炮管。但導彈的直徑遠大於炮彈,這就要求坦克主炮的口徑也得加大。美國人當年搞了個152mm口徑的主炮,實驗了一下,扔了。根本就不行。152mm坦克炮咱就不詳談了,沒必要。知道扯淡就得了。

但是,我上面說的這些,都是“老黃曆”。以現在的技術,讓坦克裝導彈,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探測距離不夠:現在都是信息化坦克,前方單兵把目標座標傳到坦克裡,坦克把導彈往那裡一射就完事了,不需要自己去觀測目標。

停下來制導:現在的導彈都是發射後不管,打出去之後,剩下的活導彈自己就全乾了,根本不需要有人再參與。坦克發射完,可以立即去執行別的操作,也就談不上原地不動了。

彈體粗:現在導彈都流行攻頂,從目標薄弱的頂部爆炸,不需要去硬剛正面裝甲。來個瘦身版導彈,能從125mm、120mm口徑的主炮正常發射,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咱們國家的105炮也配備了炮射導彈。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讓坦克打導彈,實際上沒有任何障礙。但為什麼這方面的信息少呢?主要還是因為:動力不足。

美國主要還是依靠它的空軍去消滅敵人。英法一群小弟跟著大哥也就得了。打敵人的地面目標,還有武直、無人機。他們本來就不太需要坦克衝上去玩命。

而中國本身紅箭8、紅箭9、紅箭10的發射車就很多,單兵的紅箭11、12也已經大量裝備。然後也有武直、無人機,能發射導彈的平臺太多了,對坦克發射導彈的需求也不迫切。

小結一下:坦克不能發射導彈,過去是有技術障礙,現在是不太需要。


銳視覺何老師


坦克裝備導彈,最初的目的是提升坦克的威力;後來則是提升打擊範圍。

裝備導彈的坦克其實不少,不過目前主要是俄系和中系坦克在裝備。在當前現役坦克中,主要是炮射反坦克導彈,比如T-80、T-90、T-72、96式、99式均有配套的炮射導彈。我國對炮射導彈相當重視,甚至連國產ZBD-04式步兵戰車,ZTL-11式輪式突擊炮上都配備了炮射導彈。

第一款炮射導彈AT-8,配備給T-64B和T-80使用

ZBD-04戰車發射炮射導彈瞬間

除了炮射導彈外,也有采用外置防空導彈的做法,比如朝鮮的“天馬-216”坦克。這麼做主要還是因為野戰伴隨防空力量較弱的體現,坦克必須自身具備一定防空能力。

天馬-216,左面是雙聯裝防空導彈,右面是雙聯裝反坦克導彈。

裝了防空導彈的9910工程車

在冷戰時期,坦克炮因為精度限制,一般只能在2000米距離內直瞄打擊。火控和觀瞄嚴重落後西方的蘇聯,為了獲得射程上的優勢,選擇了炮射反坦克導彈。炮射反坦克導彈的優勢在於導彈可以擱在彈藥架上,因此可以裝備多枚,可以直接使用坦克炮來發射,初速度更高;而且比起外置在炮塔上的發射筒,再裝填也更加方便。

而西方的路子則不同,美國、德國、英國這些國家在觀瞄距離、火控歷來都要領先蘇聯一些,在70年代起末,先進激光測距儀(最大作用距離可達10千米)和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的第三代坦克研發成功後,直瞄射擊距離大大增加,2000米靜對靜首發命中率能達到90%。比如M1A1可以使用激光測距儀精確測量4000米內的目標距離,這恰好是炮射導彈的臨界射程,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M1A1開火的距離多在2000-3000米這個距離。甚至有一輛英國的挑戰者在5公里距離上命中了一輛伊拉克坦克。遠距離直瞄精確射擊能力讓冷戰時期的西方國家對炮射導彈的發展不那麼迫切。

炮射導彈有著很大侷限性。因為炮射導彈打的再遠,也是破甲戰鬥部。而且受限於坦克炮的口徑,破甲戰鬥部的藥罩直徑被框死在了125mm內,很難有進一步提升。所以其威力不如從直升機或者單兵發射裝置上發射的大口徑反坦克導彈。比如蘇聯的9M119炮射反坦克導彈靜破甲深度是900mm,而阿帕奇上發射的“海爾法”導彈靜破甲深度是1400m。而到了三代坦克的抗破甲能力普遍有了很大提高,炮射導彈命中主裝甲未必能保證擊穿。而且在發射炮射導彈時,必須要停下車來,用車體上的激光架束來引導導彈此時炮塔必須牢牢盯住目標。由於導彈飛行的很慢,4000米的射程需要飛12-16秒。戰場上停下來這麼長的時間,是件很危險的事情。而此時如果視野裡突然出現另一輛坦克,就足以讓自己放棄此次攻擊,轉入機動防禦了。此外由於蘇聯低劣的觀瞄設備,極大的拖累了炮射導彈的作戰能力。比如T-72的車長周視鏡最大也只有5倍放大率(M1A1為10倍),導致蘇聯的炮射導彈根本無法發揮40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

正是因為炮射導彈的這些缺點和歐美遠距離直射能力的優越,使得歐美國家基本上沒怎麼裝備過炮射導彈。儘管如此,冷戰過後美國也有為M1A2研製過一款XM111炮射導彈,射程高達12km,為未來的戰場準備;但由於沒有什麼是使用場景,最終未獲服役。

XM111

時間再往前追溯一下的話,其實不論西方、蘇聯還是中國,都有在坦克上炮塔上外置導彈的嘗試。不過那個時候外置反坦克導彈不是為了增加打擊範圍,而是實實在在的提升威力,因為APFSDS成熟前,穿甲彈的穿深是弱於破甲彈的,反坦克導彈可以保證有效的穿透。

70年代研發的WZ-122 “三液”樣車,為了彌補坦克炮威力的不足,裝上了4枚反坦克導彈;

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外置4發反坦克導彈

我國的09式步兵戰車至今仍在炮塔兩側掛2枚紅箭-73反坦克導彈,延續了這種思路,目的就是彌補30機關炮威力的不足,可用反坦克導彈打擊敵方重裝甲目標和堅固碉堡工事


紙上的宣仔


擁有導彈的坦克也是很多的,例如中國的96A/99/99A坦克,俄羅斯的現役坦克,這些坦克能用坦克炮發射激光駕束制導的炮射導彈。此外還有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以及用老式的M48坦克改裝的安裝長釘反坦克導彈的野人坦克。

不過,純粹的沒有炮管的導彈坦克,只有蘇聯研製過。在我們的印象中,坦克這種“陸上霸主”,一直是堅固厚重的車體和火力強勁的主炮的結合體,雖然坦克的底盤也經常被改造成其他各式功能的工程用車,但這絲毫不能動搖坦克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然而就在上世紀,竟然有一款沒有安裝主炮的坦克被研發了出來,這款坦克便是IT-1。

一輛IT-1坦克如今被靜靜地停放在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IT-1“火箭”坦克,是蘇聯於上世紀60奶年代後期研製的一款無炮塔坦克,同時它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專門將導彈作為主要武器的坦克。IT-1坦克的設計師是卡爾採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最早卡爾採夫是基於T-62的底盤研製IT-1的,IT-1的名稱來源於“Istrebitel Tankov”,直譯過來便是“坦克毀滅者”的意思。

由於冷戰之後導彈技術突飛猛進,蘇聯軍方開始意識到在目前主流的坦克架構基礎上,彈腦殼已經無力應對來自導彈的威脅了,於是自從60年代開始開始,代號為150工程的導彈坦克開始在UVZ武器設計局進行研製。與此同時,IT-1的也是有競爭對手的,幾乎是同時間,基於最新的T-64底盤研製的“導彈坦克”和“颱風9M15”導彈計劃也展開了研製工作,該計劃代號287工程。

到了1964年4月的武器測試中,由於287工程表現不佳,所以遭到了取消,最後也僅有IT-1坦克方案被保留了下來並且繼續進行直到服役。

IT-1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完全取自T-62,沒有做出任何改動,車載3名乘員包括一名駕駛員、一名炮手和一名車長,除了下面要介紹的導彈發射器以外,IT-1僅有一挺7.62mm PKT機槍作為防禦手段,機槍彈藥攜帶有2000發。

IT-1的主要武器是一門2KA ATGM反坦克導彈發射器,主要可以發射的是PTUR -3M7“Drakon”導彈,該導彈通過SACLOS半自動導航系統和無線電指令兩種方式進行協同導航,在確保精準射擊能力之後,“Drakon”導彈可以擊穿超過250mm厚度的均質鋼板,一般射入角在60度以內都可以保證有效的穿深,“Drakon”的最遠射程可達3.5km。另外理論上IT-1搭載有T2-PD和UPN-S夜視儀之後,應該具有不俗的夜間作戰能力,而根據實際測試,夜視儀的搭載並不能保障導彈的最大有效射程,夜間“Drakon”僅僅保有600m的作戰半徑,限制諸多。

IT-1坦克的2KA ATGM導彈發射器和“Drakon”導彈特寫

IT-1可以攜帶15枚3M7“Drakon”導彈,其中12枚被置於自動輸彈機上,另外3枚導彈放在炮塔後方的容器中。

但到了60年代末期,“Drakon”導彈性能愈發顯得不足,且加上彈藥數量較少,所以軍方逐漸開始下調對這款坦克的期望,另外IT-1坦克的設計缺陷眾多,包括過於笨重、電子元件落後、具有視野死角,所以到了1970年,IT-1的退役也成為了必然。


科羅廖夫


坦克體積較小,不適合進行多功能化,地面戰車分為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防空步戰車等很多種,不同戰車往往同時作戰,防空任務交由專門的防空步戰車完成,遠程火力支援由自行火炮完成,步兵動送由步戰車完成,坦克則專心完成機動作戰就行了,多功能化增加了坦克的複雜性和體積以及影響其靈活性!但是坦克也有一款導彈,不過不是以附加武器系統的方式裝在坦克車上,而是直接利用坦克炮作為發射裝置發射,這種導彈叫做炮射導彈。目前依然在發展坦克炮射導彈的國家有俄羅斯,烏克蘭,以色列,印度,還有我國的99改主戰坦克能發射仿俄125毫米口徑炮射導彈。





正步軍旅


坦克的作戰距離基本在2000米範圍之內。以99坦克為例,在2000米的穿透力為700毫米。評價各國坦克的火力基本上都以2000米為基準單位。2000米為坦克的可視範圍,超過這個距離,雖然有電子設備的輔助,發現目標的能力就相對困難,畢竟坦克的高度有現,甚至用低矮來形容都不為過。 超過2000米就可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或者是後方炮火支援。

坦克上加裝導彈。

一,對坦克成員造成了操作壓力,坦克上本就有很多電子設備,觀察,瞄準,射擊等,這些電子設備操作複雜,要求坦克人員熟練掌握。要經過大量得訓練摸索。現在三代坦克成員基本上在三到四人,未來的坦克成員基本上在兩個人。增加過多的武器裝備,對成員的操作要求會更高,特別是導彈不是坦克的主要打擊火力。加裝導彈更讓坦克操作複雜化,不利於坦克主要能力的發揮。

二,坦克空間本來就狹小不堪,相對比較擁擠。在加裝上一個導彈觀瞄,發射設備。坦克的體積就要增大,或者是在狹小的空間裡在塞上設備。體積的增大容易暴露目標,侷促的空間不利於成員的活動。大大降低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當然也有裝導彈的坦克




騎三輪1


我國就有一款坦克裝的是反坦克導彈,可能沒生產了,具體是什麼型號忘了,記得是介紹紅箭導彈時說的,應該是當時國產坦克質量不行,紅箭反坦克導彈裝在坦克上隨同坦克群一起進行反坦克作戰,當時可能思路是對的,但隨著各種武器的發展,現在看起來真是幼稚,現代戰爭,小國之間可能會坦克對坦克,但大國之間或大國對小國,有很多種方式在坦克沒發現目標之前就把坦克打掉,如,武裝直升機、火箭炮、區域外反坦克導彈、各種大炮、各種火箭筒等,現代戰爭象二戰那樣的集群坦克作戰應該不會有了,坦克更多的用於步坦協同作戰,這種戰爭,導彈用處不大,如果某國真的傻逼地用集群坦克群對我國進攻,我國可以用中子彈一次幹掉


阿牛china2016


因為沒必要,導彈的射程比坦克炮大多了,坦克目標大,不易隱蔽。皮卡車,肩扛導彈就足以打的坦克滿地找牙,而且易於隱蔽,坦克發現,攻擊一兩名步兵就是拳頭打蒼蠅。有些國家的坦克不是打仗的......


tree5433



搖把子65450140


有炮射導彈。

無論進攻還是防禦,坦克上現有武器裝備夠使了。況且現代戰爭是多方位協同作戰。後勤保障跟不上,什麼兵種都玩不轉。

後勤保障、戰場生存,坦克不配導彈也無所謂了。


年輪一圈圈


此說法不正確,現代坦克裝配的對低空目標和對地面目標發射的導彈種類很多且以多樣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