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當時是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腎掉打下


民國政府頒佈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中,有條是: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所以大清就算滅亡了,在民國政府的保護下,還是可以繼續享有一定權力的。


大清滅亡後的守陵人

清朝選守陵人是需要經過嚴格挑選的,必須是皇家近親,或者一些犯了錯,但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來負責。比如雍正的親弟弟胤禵,在雍正上位後被安排去看守康熙的景陵;又比如乾隆十分疼愛的福長安,在和珅死後,被嘉慶皇帝派去守衛乾隆的裕陵。

雖名為守陵,可實際上卻是監視,守陵人沒有官職,但有不少部門,除了負責陵墓的安全、環境之外,還得負責好現任皇帝來祭祖時的所有安排調度、祭祀祭品、皇帝和官員的居住地方等等。所以守陵人的工作也不是很輕鬆的。

而大清滅亡後,守陵大臣的職位還是延續了下來,並且由民國政府安排守陵衛士,至於他們的工資,則守陵大臣由內務府發放,而守陵衛士則由民國政府負責了。


不過在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北洋軍閥馮玉祥回京,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先躲進了醇親王府(溥儀原先的家),又逃往日本公使館,躲到了日本人的庇護之下。而守陵大臣,因為沒有了內務府和皇家的“按時發薪”,守陵衛士也因為政府內亂而被撤走了。

所以在1924——1928這四年間,一些守陵大臣暗通還留守著的守陵衛士,不斷地偷盜陵墓的寶物出去賣,甚至還有企圖全面盜墓的團伙,妄想大發橫財的人不在少數。公元1928年6月,大盜孫殿英摧毀了慈禧定陵和乾隆裕陵,搶走了陵墓內所有的寶物。陵都沒了,守陵大臣這一職位也就不復存在。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守陵人是趙德新,他是清關外永陵世代相傳的守陵人,也是中國最後的守陵家族。趙德新的祖上是班裡布,是努爾哈赤的伯父,因錯而被髮配到永陵守墓,並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村落,世代相傳。



狐史首丘


自從中國開始流行給皇帝修建豪華陵墓的那一天起,守陵人這個職位就應運而生,並且逐漸發展成一個有文有武的守陵軍團。守陵人的工作繁複而枯燥,十年如一日,他們負責看管財物,逢年過節準備祭祀活動,守衛皇陵的安全。守陵工作世代相傳,世代為死人而活,好在死人不會說話,省得伴君如伴虎,反而比較好服侍。在清朝,守陵人的選擇還是有一定的標準的,並非隨便從地裡拉出來一個農民就可以擔當此任。一般,清朝的守陵人有三種身份,要不是位高權重的大官、要不是內府派出來的守陵人,要不就是八旗守陵人。

像守護大臣這樣的官員,一定要宗室內部的人才能夠擔任,而且官職都不會小。與其說他們來守陵,還不如說他們是來這裡靜思己過,接受處罰的,因為這種差事畢竟不太好,被派過來的高官,若不是實在沒什麼用處,就是因為犯了很大的錯誤。守護大臣任職期間住在陵寢附近,並非是世世代代都在這裡守陵,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守陵人。

因為清代的皇陵是由內務府管理的,所以內務府有權指派人去守陵。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上三旗的包衣,地位本來就是最為地下的,如果被選中守陵,就是世世代代的事情。而內務府任命守陵人的時候,基本上是在陵墓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定好了。對於這些包衣來說,雖然一輩子離開了中央官職系統,沒有了大富大貴的希望,但是相對於原來落魄的生活,在皇陵之中的守陵生活反而有所改善。

八旗守陵人屬於外八旗,他們能夠成為守陵的兵丁,也是得經過考核的,並非是拖個關係或者子承父業這樣。這些人可能原來生活就很窘困,成為守陵人之後,一定程度上能有所改善。而且相對於皇宮之中的工作,守陵工作更加輕鬆,沒有什麼約束。但是和內務府的守陵人一般,進了這塊地盤,自己的未來差不多就已經定死了,沒有什麼可能出人頭地。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這裡,建功立業的機會基本上等於零。但是,八旗守陵人依舊是眾人爭搶的一個職位,因為一旦做上了守陵人,本來地位低下、默默無聞的家族都會受到政府的善待,不需要納稅和服役。

綜上所述,所謂的守陵人並非是簡簡單單的看門人這麼簡單,基本上都是和皇族沾親帶故,而且經過訓練的人。而到了大清滅亡之後,對於守陵人就沒有那麼講究了。民國政府曾經頒佈條例,羅列了對大清皇帝辭位之後的優待條件,其中有一條明確規定,在溥儀辭位之後,清朝的宗廟和陵墓依舊享受祭祀,而且民國政府會派遣衛兵去守陵,妥善保護。

在這個時間段之內,守陵人開始分作兩撥。一撥是溥儀手下內務府派來的,一撥則是由民國政府派遣過來的,兩撥人雖然做著一樣的事情,但是工資來源不同,一個來自與內務府一個來自於民國政府。而不久之後,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顛沛流離最後逃到了日本。因為無暇顧及陵墓,守陵的守護大臣領不到俸祿就走了,而彼時民國政府內部也是一團亂,守陵衛士也四散而去。

在1924年到1928年期間,是清陵損失最為慘重的四年。守陵大臣監守自盜,暗通守陵衛士將陵墓之中的零碎寶物偷偷拿出來倒賣。1928年,孫殿英摧毀了慈溪和乾隆的陵墓,拉走了幾車的金銀珠寶。而這個時候守陵大臣和守陵衛士早已名存實亡,清陵就像一個為盜賊們敞開大門的財寶箱,任由他們打砸搶。

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守陵人是趙德新,他的祖上本是努爾哈赤的伯父,因為政治錯誤而被懲治守陵。這些守陵後人們在清陵附近建了一個村落,時代居住在那裡。對於他們來說,守陵已經是祖上傳下來的文化,無關乎奴性。


木劍溫不勝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般前一個朝代滅亡後,都會有後一個朝代負責保護前朝的皇陵。就像明朝滅亡後,清朝直接就入關了,幾乎北京城沒有權利真空的時間,清軍入關後,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崇禎的墓,保護明朝的十三陵,安定人心。所以這也是明朝陵墓保存這麼好的原因,如果沒有清朝的保護,明朝的陵墓也難逃一劫。



所以,清朝滅亡後,不是還有民國嗎?1912年,清朝皇帝宣佈撤退,南京臨時政府代表同意“對清算室給予優惠待遇”。“特惠條件”第七條規定:“大帝辭職後,皇族廟、陵墓、永久地,共和國選擇設防衛兵。”是指清朝皇陵仍保留,衛兵由新政府選定保護。德宗(光緒皇帝)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並由中華民國支出。


所以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可是慢慢的由於民國政府經常拖欠優待條約裡的錢,再加上溥儀小朝廷的揮霍,用於東陵各機構人員的俸銀俸米首先減半支付,後來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守陵人員以薪餉無著、急需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由,推舉護陵大臣報請溥儀准予開墾陵區土地,用以維持生計;此後,對東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壞逐漸升級。

再後來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所以等到孫殿英盜墓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任何抵抗,與電視劇《東陵大盜》中有武林高手護衛皇陵截然相反。孫殿英的部隊一過來,估計這些人早就跑的一個不剩,都沒人給你發錢了,清朝都亡了,誰還會給你賣命啊!所以其實清朝滅亡後,一開始是有人看守的,可是後來由於民國政府和溥儀都不給人家發工資,最後就沒人了。


楚風說歷史


古代人特別信奉風水,堅信祖墳風水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子孫後代的福氣,尋常人家都會盡所能找塊好地方安葬先人。而皇陵的風水更是關乎龍脈、關乎江山氣數的大事,更切實關乎皇帝身後的富貴與榮耀。

與我們當代人認知的“錢財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去”不同,古人可是堅定的認為好的風水有利於投胎於富貴人家,身前富貴不夠,死後也要帶著一堆價值不菲的陪葬品入棺,以便於死後繼續養尊處優的生活。

所以古代各朝都會大修皇陵,一般皇帝生前就會選好自己百年之後的安息之所,勞民傷財的修建地宮,煞費苦心的設計機關以防盜墓,不僅如此,還會安排專人世代看守皇陵,是為守陵人。

清朝比較特殊,因為女真起源於關外,順治一朝才入關統一中原,所以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愛新覺羅的先祖陵墓都留在了關外,即盛京三陵,位於撫順的清永陵(努爾哈赤先祖及父親等墓地)、位於瀋陽的清福陵(努爾哈赤墓地)與清昭陵(皇太極墓地),而入關以後的皇帝則分別葬在了唐山的清東陵、保定的清西陵。

而清朝皇陵守陵人群體,也在入關前後發生了改變,入關前的守陵人為“國戚舅姨子孫”,聽著挺怪的,到底說的是什麼人呢?簡單來講,就是皇帝舅舅、姨母這些孃家親人的後代,與皇家血脈最為親近的外姓人,盛京三陵的守陵人基本就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舅舅、姨母的子孫。

清永陵、清福陵的守陵人主要出自努爾哈赤的舅父子孫—喜塔臘氏、姨娘子孫—薩克達氏及伊爾根覺羅氏;清昭陵守陵人則增加了皇太極的舅氏子孫葉赫納喇氏、姨娘子孫烏拉納喇氏及烏拉瓜爾佳氏。

滿清入關後,順治葬入清東陵、雍正葬於清西陵,關內皇陵格局已定,守陵人也變成了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宗室子弟守皇陵的第一人就是雍正的十四弟胤禵,雍正對奪嫡對手都是挺腹黑的,但胤禵畢竟是一奶同胞,便派他去守皇陵,趁此饒他一命,也讓他遠離皇權中心,沒有奪位的可能,讓八王黨餘孽死了擁立胤禵之心。

縱橫猜測,守陵人之所以從孃家親戚變成了愛新覺羅家後人,是因為入關之前愛新覺羅家子孫人數較少,可用的還都在行伍之中馳騁沙場,所以守陵就交給了最親近的外戚,等到入主中原之後,愛新覺羅家子孫昌盛,自己家的祖墳還是自己人去守最為妥當,但畢竟皇陵環境艱苦,比不得外面的花花世界,尤其是養尊處優的皇家子弟更不願意遠離皇權去守陵,所以清朝一般都是犯錯受罰、被貶斥的皇子才會被派去守皇陵。

1912年,由隆裕太后出面,代表溥儀宣佈退位,宣告清王朝統治的結束,遜帝和平退位,讓中華大地免遭一次戰亂之苦,也為清朝皇室換來了一系列的優待條件,其中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第四條: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所以,溥儀退居紫禁城的日子裡,他祖宗的皇陵都是國民政府派兵把守的,守陵人工資自然也是國民政府買單,連光緒皇帝陵寢修建的費用,國民政府都承諾會照價買單。

1924年,馮玉祥無視國民政府優待條件,武力驅趕溥儀等皇室成員離開紫禁城,後修改了優待條件,每條都改了,唯有“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有民國酌設衛兵保護”一條未改,可見馮玉祥這樣的人物對先人陵寢還是敬畏的。

可惜軍閥割據混戰的動盪年月裡,你方唱罷我登臺,誰的承諾都沒有用,清朝皇陵脫離清朝皇室的掌控後,護陵大臣就已名存實亡,不是自己的祖宗誰會認真看守,即使是後來的愛新覺羅子孫看守皇陵,朝廷監管不力,自己生活落魄也難免要向祖宗借幾個錢花花,更何況外人駐守呢,所以監守自盜,夥同外人販賣陪葬品事情屢見不鮮。

1928年孫殿英更是明目張膽的炸了清東陵,盜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溥儀等滿清宗室眼看祖宗陵墓被盜也只能提提抗議,大清朝都亡了,守陵人存在又能如何?

最後的最後,溥儀都沒能葬進皇家陵寢,只能在清西陵牆外長眠,也不會再有皇陵守陵人了!

如今清朝的五個皇陵都成為了開放景區,守護皇陵、傳承文化的重任就交給景區的工作人員啦!


史論縱橫


豈止是清朝。秦始皇陵現在也有人守,連明十三陵不是也有村民在守嗎?國家給開支,村民在值守,都有一套組織管理系統。

區別在於,過去是守陵,現在是守文物。


東方紅2321


推薦一款簡單好玩刺激的遊戲[發][發]遊戲真人真錢種類多,應有盡有掃碼!下載註冊綁定手機就送[發][紅包]6.88-88.88無需充就能玩,賺了就跑!提充快捷方便!讓您體驗不一樣的遊戲。邀請碼217377下載地址 t.cn/ESfgwM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