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的創新引擎推動東莞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鄧春玉

東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

-------

----

-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化階段。其中,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是走好高質量增長之路的關鍵所在。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地帶及擁有雄厚製造業基礎的東莞,在緊隨國家經濟發展方向的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挖掘創新動能,積極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的新藍圖,東莞正在加速向創新型一線城市穩步挺進。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分兩步走奮進創新型一線城市

為了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帶來的機遇,東莞提出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要奮力建設創新型一線城市。

“創新型一線城市”聽起來新鮮,但“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在東莞早已有所佈局。早在2005年10月8日,我國十六屆五中全會研究制定“十一五”規劃時,提出了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2006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頒佈實施關於《關於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的決定,2008年獲批第一個試點,2015年建成;2006年7月20日,東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經過十幾年奮鬥,尤其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有效加快了創新型經濟建設的步伐。在政府政策與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下,東莞區域創新體系日漸完善,社會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科技創新主體數量不斷增多,地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突出表現為:

第一,東莞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地區GDP比重達到了2.41;第二,考核的高新技術企業在2016年達到了2028家,2017年突破了4077家;第三,高新技術企業數(家)及佔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比重、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等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指標在逐年增長。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社會科學院一直致力於研究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問題,通過把2016年東莞和創新型城市十強、佛山主要創新要素指標做對比,發現東莞在諸多指標中,已經進入了前10強。可以看到的是,東莞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進入前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排在第3;在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上,東莞已經進入前5;在企業創新上,東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已經進入前7強,新產品開發銷售收入進入前3強,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進入前4強。可以說,市委、市政府提出關於東莞建設創新型一線城市已經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

-------

----

-

東莞規上工業企業創新能力發展態勢

企業創新是城市創新的重要卻動力,而東莞的企業創新主要是工業企業創新,且最重要的是規上工業企業創新。為此,我們通過構建了一套指標體系,來評價東莞規上工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

看東莞之前,我們先看看珠三角,這裡要涉及兩個重要的指標——R&D經費增長趨勢和R&D投入強度增長趨勢,一個是關於研發投入的規模,另一個是關於研發投入的強度。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2016年,珠三角研發投入的總規模已接近2000億,東莞約164.8億。從投入規模的角度看來,東莞已經排在珠三角前4,且年均增速比德國的20.8%還要高。

從研發投入的強度看,珠三角全社會R&D投入強度增長趨勢的指標已經超過了2.85,整個珠三角可以說已達到了創新型經濟體的水平。但是,東莞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現在東莞“升級版”計劃中的R&D投入又增加了10億。

關於東莞的企業創新能力情況,可以看到的是,東莞規上工業企業創新能力位序演變很快,2011年東莞還排在珠三角城市中第7位,在2016年就已經上升至第2位。從2011到2016年,東莞的企業創新能力達到了271.8,提高了171.8%。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企業創新能力涵蓋了四個方面,包括創新投入能力、創新培育能力、創作產出能力、創新協調能力,其中東莞的協調創新能力提高得最快、發展得最好,接著是創新產出能力和創新培育能力。而創新投入能力相較來看,增幅沒有前三者大。

關於協調創新這一塊,總體上來講,技術整合、政策利用的指標都是上升的。而關於創新產出這一塊,總體上的指標都是上升的,而且產出金額、產出強度和產出質量的指標上升的速度非常快。

值得注意的是,規上工業企業的產出效率在下降。東莞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人力和經費都在大量投入,但是最後的產出從規模、強度、質量上來講,增長快,但是產出效率在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在投入產出的過程中,管理合理有效運用的全要素生產率在下降。

让企业的创新引擎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以上是全市的情況,細分到各個鎮街的創新能力是什麼樣呢?對2016年東莞整個工業企業創新能力的排序,排在最高位的是松山湖,最低位的是高埗。松山湖從2011年到2016年始終是“老大哥”,萬江和東城的創新能力是靠前的,還有一些鎮街的創新能力下降幅度較大。

從區域結構來看,創新能力的排名順序是: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城區片區、東南臨深片區、水鄉新城片區、東部產業園片區。前兩者承載著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創新的窗口,它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不應再對標現有的國家水平或是國際的水平,應該是把世界最高水平的產業、企業研究機構引進來,才能承接和充當好大灣區的創新角色。

還有一些數據,比如東莞最具有特色的企業創新和產業創新這項指標已經進入了全國前10,高新技術製造業的規模年均增數在珠三角排名位列第1,高新技術製造業佔規上工業比重在珠三角排名第4,都表明東莞未來一定能夠成為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創新的高地。

推 薦 閱 讀

曝光德國製造業的強大之處

創業者說:創新產業供應鏈,製造業將迎來鉅變!

踩著四月的尾巴,迎著暖陽,進行一場思想的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