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怎樣的一個人?

神經病LY_


每天一到早上,廚子們最怕這個時候。因為光只是為袁世凱一個人裝備早餐,就得蒸雞蛋二三十個,饅頭一大籠。更別說,還要為袁府準備上下幾百號人的伙食。

袁世凱胃口這麼大,從小就是錦衣玉食。叔祖父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父親袁保中是地方豪紳,叔父袁保慶在軍中帶兵。很小的時候,他就過繼給袁保慶當嗣子。儘管袁世凱寫過“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霸氣詩句。但考運一直不好,在1876年和1879年分別兩次參加鄉試,紛紛以落榜告終。一怒之下,袁燒掉了以往的詩文,決心走出另外一種可能。

他在部隊中很有天賦,雖然入伍是憑藉父親袁保慶的關係,在處理朝鮮事務上,他大力鎮壓親日的“開化黨”,支持“事大黨”,為朝鮮訓練“新建親兵”。袁世凱做事的能力引起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注意,在1885年10月,李鴻章保薦他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

甲午中日戰爭後,原有的湘淮軍被打垮,清廷有意改練新軍,時袁世凱以浙江溫處道身份“北漂”,在京期間,袁常常光顧“八大胡同”,不時巴結京官,學人鑽營。終於在1895年他被清廷委派接管“定武軍”十營,作為改練新軍的基礎。有了軍隊,就有了話語權。

正值變法維新的政治主張高漲。作為一名政壇使舵高手,袁見機行事,在1898年9月參加“強學會”,聲稱自己十分同情維新改良派。他演技十分了得,讓康梁為首的維新派深信不已,與此同時,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則密謀發動政變,推翻新政。9月18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於北京法華寺,要求其率兵“殺榮祿,除舊黨”。這真是天賜良機,袁直接向上司直隸總督榮祿告密,此後袁世凱的政治生涯進入“開掛”模式。

1900年,因義和團運動引來八國聯軍侵華,不同於清廷政策,袁世凱對義和團採取殘酷鎮壓,對於帝國主義,他暗中勾結,甚至與他們達成協議“內地各洋人均派兵妥護”。另一方面,袁向逃亡中的慈禧進貢糧餉綢緞。正因兩面都討好,讓洋人和慈禧都十分喜歡袁宮保。

1901年11月,李鴻章病故,袁世凱因在“西狩“中有功,加之他的北洋新軍已擴充至一萬九千六百人,是整個北方地區最為強勁的部隊。理當接替李的職位—直隸總督。次年袁兼任北洋大臣、練兵大臣、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內外政策完全繼承李鴻章的衣缽,政治軍事勢力空前膨脹。當時”朝有大政,每由軍機處問諸北洋(袁世凱)“才能作出決定。

1911年辛亥革命,袁世凱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成功竊取“中國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令人困擾的是:為什麼袁已經位高權重了,竟然要去稱帝獨裁!

在共和制的最初幾年,袁世凱還能乖乖遵守《約法》,但隨後他就對革命後的政治、社會開明景象不滿:學生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一言不合就跑到街上示威遊行;什麼婦女平等其實就是破壞家庭;廢除兒童讀經,簡直就是離經叛道;抱怨稅收被地方權勢人物揮霍一空,農村混亂不堪。

讓袁世凱惱火的是《臨時約法》中關於政黨的解釋,他說:“無論何種政黨...若乃懷挾陰私,激成意氣,習非勝是,飛短流長,藐法令若弁髦發”袁世凱擔心這些政黨獲勝者只關心自己一黨的影響力,而不是百姓的福祉。

最讓袁世凱接受不了的是,各地省市在官員任免、財政、立法、甚至軍事上都實行自治,實行的聯邦制。每年年底,袁世凱想“集中力量辦大事”,卻發現中央財政拮据,因為各省總把徵收來的稅收截留一大部分。

在1913年國民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這意味著袁總統的權利將會受到進一步限制。壓制已久的怒火此刻終於得到爆發,袁世凱乾脆用暴力鎮壓,打算一步一步實現他的獨裁皇帝夢。


民國不曉生


對袁世凱的評價可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全盤否定,以後,逐漸趁於多元化,近來,正面評價多了起來。

究竟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我想主要還是政治原因,1913年7月,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發動的二次革命,武力討伐的就是袁世凱,後來國共合作進行的北伐,打擊的也是袁世凱去世後遺留下的北洋軍閥,所以對袁世凱均持否定態度。八十年代後,隨著歷史漸漸遠去,政治因素己不是第一要素了,人們開始對袁世凱有了客觀和公正評價。

袁世凱最大的功績就是推翻了清王朝,不管是逼迫也好,利誘也罷,總算兵不血刃地結束了滿清268年的封建統治,從而也宣告了中國長達2000年封建帝制的結束,如果沒有袁世凱的順應潮流,南方革命軍要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推翻清王朝的任務,基本是不可能的。第二大功績就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當時革命的口號和目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建立民國”,假使真的是靠武力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國,那中國也將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恐怕新疆、內蒙、西藏、甚至東北都將分離出去,之所以有了和平方式的禪讓,又有原本就是清王朝總理大臣的袁世凱出任總統,才團結了各族上層人物,有了“五族共治”的局面,維護了版圖的完整。



其它方面就更多了,比如力主廢除科舉,建立新式學堂,創建軍事學校,創立中國近代化的軍隊,創建近代司法體系,發起和籌建京張鐵路,創辦和改革郵政,無線電報,招商輪船局,創辦中國第一個電燈廠、第一個自來水廠、第一輛電車等等數不勝數,從這些完全可以看出,他絕不是一個守舊派,而是思想開明之人。

袁世凱在民國統治時期,政治上也採取寬鬆政策,言論、出版、結社都比較自由,這比後來的蔣介石對待文人要寬容的多。

我們對袁世凱主要汙點的指責,主要集中在“戊戌告密”,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刺殺宋教仁,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等方面,如何仔細研究歷史會發現,有的與事實並不相符合,有的也不能蓋棺定論,比方“宋教仁被刺案”,沒有確鑿證據能證明是袁世凱指使乾的,比如“二十一條”,我們經常說袁和日本人簽了《二十一條》賣國條款,其實最後在1915年5月25日籤的是《中日民四條約》,與《二十一條》比起來損失己儘可能地降到了最低程度,在強敵面前,有的事也是沒有辦法的,這一點對於現今的人一定要理解,我想只要不是為個人和小集團謀私利,我們該原諒還是應該原諒的,誰讓當時國力不如人呢?

袁世凱最大的詬病就是稱帝,搞復辟,這似乎是無論如何不能原諒的,但最近也有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指出,袁世凱主要想推行的是君主立憲制,他的帝號是“洪憲”,就是弘揚憲法之意,他可能是看到日本和德國那麼強大,也想仿效他們的君主立憲制,他本人也曾是晚清的立憲派領袖,他是在找尋一條強國之路。


袁世凱本質上是個擅長權術的舊派人物,但他也有新思維、新舉措,同時也是個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他對中國的近代化是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這一點無論如何是抹殺不了的。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袁世凱竊取民國大總統後,立即向辛亥革命黨人進行反攻,著手建立專制獨裁統治,企圖復辟封建帝制。

(袁世凱)

辛亥革命趕跑了皇帝,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是廣大農村沒有發生大的變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豪紳的統治依然如故,建立在這舊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只是換了一塊招牌,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

由效忠清王朝的官僚政客,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顯要。他們匍匐在袁世凱面前,支持袁世凱摘專制,復辟帝制。他們是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的社會基礎之一。

袁世凱是一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受到中外反動派賞識的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復闢當皇帝)

袁世凱心裡充滿著強烈的權勢慾望和封建帝王思想,幻想朝一日黃袍加身,傳子傳孫“萬世一統”的世襲統治。

為實現自己的野心,竭力糾結死黨,拼湊反革命班底。積極擴軍,建立“模範團”。北洋軍和“模範團”成了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御林軍"。

袁世凱進行反攻,集權專制,通過竊取民國的合法地位,充分利用所篡奪的國家權利,打著孫中山提出的“統一”的旗號,高喊“統一軍令”、“統一政令”、“統一政權”、“統一國家”。”暗地裡卻揮舞起殺人屠刀。

袁世凱反殺2000多名辛亥革命黨人!

(辛亥革命)

1912年8月15日,袁世凱無中生有,以“勾結土匪、破壞共和, 圖謀不軌”的罪名,槍殺了參加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湖北省軍務司副司長張振武、湖北將校團長方維。

1912年至1913年,在湖北,袁世凱及其爪牙血淋淋地殘殺了2000多位參加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和革命將士。

袁世凱表弟,河南督軍張鎮芳,兩年間,濫殺成幹上萬的群眾和革命黨人。袁世凱一系列反殺革命黨人的行為,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與反抗。

孫中山等少數人,認清了袁世凱反動面目後,就堅持武裝反對袁世凱。

而以宋教仁、黃興等為代表的多數人則不同意,他們認為“革命已經完成了”。

(國民黨實際掌權人宋教仁)

臨時政府北遷後,黃興本任“南京留守府”,統帥南方部分軍隊。

1912年6月,黃興屈服於袁世凱的軍事壓力和政治誘惑, 自請撤銷南京留守府,解散南方軍隊,把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僅有一點權力也拱手讓出去了。

8月,黃興和同盟會的實際負責人宋教仁,未經孫中山同意,顧同盟會內部的一些人的激烈反對,在“新舊勢力合作”、“朝野合作”的口號下,把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幾個小黨合作改組為國民黨。名義上孫中山擔任理事長,但實權操縱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手中。

9月,黃興到北京後,到處拉攏官僚加入國民黨,勸袁世凱加入國民黨並擔任首領。(袁未加入)。

清政府被推翻後,宋教仁認為革命已經成功。他幻想用《臨時約法》和國會來限制袁世凱的專制獨裁,幻想爭取議會中的多數來組織“責任內閣”,實現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孫中山先生)

不料,袁世凱竟然暗地裡收買了共和、統一、民主黨三個小黨,合併成“進步黨”,專門和宋教仁的國民黨對抗。

不久,國民黨實權者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是當時最大的嫌疑犯。宋教仁死後,袁世凱又秘密下動員令和大借外債,決心以武力消滅革命黨武裝力量。

搞史人一句話總結:袁世凱是破壞當時國家統一、破壞資產階級革命之人。

文|圖:搞史人


搞史人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漢族,字慰亭,號容庵,河南省項城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歸葬於河南安陽,享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縣張營一個官宦大家族。曾祖父袁耀東是庠生,生子四人,袁樹三是廩貢生,曾署陳留縣訓導兼教諭;袁甲三是進士,官至欽差大臣漕運總督;袁鳳三是庠生,曾任禹縣教諭;袁重三是生員。袁樹三有子二人,長子袁保中是附貢生;次子袁保慶是舉人,官至鹽法道。

但是袁世凱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在家裡地位比正室生的要低,免不了多受些委屈。因叔叔袁保慶無嗣,小老婆生的袁世凱被過繼給了叔叔,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因為這個叔叔無論從官職、學識還是結交的朋友,都比他親生父親牛。袁世凱雖算不上學渣,但卻是考渣。他的書法幾乎到達到專家水準,而科舉考試卻是逢考必掛。考不上大學就只能自謀出路了,他選擇去當兵。翌年他便投靠了慶軍吳長慶。

袁世凱在軍中很是機靈,辦事能力很強懂得隨機應變,是機靈分子,因為朝鮮政變,無意中跟隨慶軍去了朝鮮,開始了在朝12年的駐外生涯,後又被李鴻章委派護送大院君李是應回朝,他的個人才能在朝鮮得到了充分展示,並由此揚名天下。

甲午戰爭後,被李鴻章舉薦到小站編練新軍,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裝力量。他打造的,是一支真正近代化的軍隊,有炮兵、騎兵、工兵,還設立了專門的執法處、參謀處、糧餉處、軍械處、轉運局、軍醫局。除了軍隊,袁在:

政治上,推動地方自治,改革吏治,倡導立憲

金融上,整頓金融秩序、開設銀行

工業上,修鐵路,各種工廠,電話局、開辦各種礦場

治安上,建立了現代警察體系,令中國軍警分離

教育上,舉辦新式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包括舉辦今日的天津大學。

袁世凱於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6年6月病死,在位4年零3個月。袁世凱執政期間,由於政局比較穩定,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國經濟有了比較大的發展,被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袁世凱統治下,辛亥革命爆發後一度出現的權力“真空”及國家政治的無序狀態結束了。中國出現了短暫的統一,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有利條件。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時期,直到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才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

因此我們不能過高地評價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同樣也不能過高地估計袁世凱稱帝的危害性,而是把袁世凱稱帝看作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共和國路途中必然會發生的一個歷史事件。此外,也不能因為袁世凱稱帝,就對袁氏全盤否定,應該說袁世凱也做了不少有益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情。所以,袁的復辟,既是袁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悲劇。

1916年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佈退位,恢復“中華民國”年號,1916年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

有人因其興辦實業、倡導變法、提議廢除科舉制度、逼迫清帝退位等活動,譽之為“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也有人因其戊戌告密、鎮壓革命、復辟帝制、出賣國權而斥之為背信棄義、寡廉鮮恥的“叛徒”、“竊國大盜”、“賣國賊”。

在小編看來袁世凱復闢帝制是不顧社會歷史發展要求,違揹人民意志而倒行逆施的做法,如今揹負的罵名也證明了當時這個決定是多麼愚蠢。但是任何歷史人物都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來看,我們不能否認復辟帝制對於前進中的歷史來說是一種倒退,但是同樣我們也不能否認袁世凱的悲劇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時代的侷限。袁世凱稱帝只不過扮演了一場鬧劇。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發生分裂,兵連禍結,國無寧日,這難道不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嗎?


必讀歷史




1916年6月6日,聲名顯赫的袁世凱離開了人世,享年57歲。

袁世凱不是突然死去,而是患病離世。這個病很難治,因為它的名字叫“尿毒症”。

但這個病的惡化是和他去世前發生的一個事情有關係,什麼事情呢?就是他逆潮流而動,開歷史的倒車,復辟當了皇帝。於是屬於他的災難就來了。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袁世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袁世凱的早年經歷



袁世凱(1859-1916)出生在河南一個官宦人家,妥妥的大戶出身。

年輕的袁世凱讀書不行,但打仗很厲害,在跟隨他叔叔吳長慶(袁父的結拜兄弟)平定朝鮮內亂時揚名立萬,後來成了駐朝鮮的一名高官。

甲午戰爭後,袁世凱離開了朝鮮,不久後,經朝廷批准在天津小站練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在這裡,袁世凱成就了自己的團隊和勢力,這一派的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北洋派”。

袁世凱和他的北洋派在清末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讓當時所有人為之側目。

袁世凱達到權利的頂端



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朝搖搖欲墜,年底時成立了民國,孫中山成為了臨時大總統。

此時實力最強的袁世凱,手中還有一支軍馬,還控制了不少能掙錢的“企業”。如果袁世凱不能完全支持,孫中山這個臨時總統不好當。

於是,孫中山和袁世凱開始談判。經過幾輪談判後,孫中山同意讓出總統之位,條件是袁世凱讓大清宣統帝退位。

這事對於袁世凱來說不太難,於是,在袁世凱的軟硬兼施下,最後一任皇帝宣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袁世凱成為了民國正式的總統,由此達到了自己權利的頂端。

袁世凱復闢,留下萬千悔恨



雖然袁世凱上了總統之位,但這個總統確實不好當,手中權利非常有限,而且讓了位的孫中山又在日本成立了中華革命黨,準備再次向他衝擊。

當了大總統的袁世凱,開始思考這個體制是否適應當時的情況。在這期間,有些人鼓吹“君主立憲制”的優點,特別是袁世凱身邊的楊度更是大讚君主立憲制的好處,並寫了《君憲救國論》呈遞給了袁世凱。

袁世凱心動了,因為操作好了,那是能讓祖墳冒青煙的事情,能讓自己的後代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

但,就算如此,開始時,袁世凱還是保持著矜持和剋制,但非常重用楊度說明了袁世凱的傾向性。

1915年年底,袁世凱還是沒有能擋住誘惑,在各方“君主立憲”的支持者幫助下,於12月宣佈成為“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這是開歷史的倒車啊!這哪行啊!全國一下子炸鍋了,上到官員武將,下到販夫走卒,統統開始反袁,袁世凱的腦袋有些大了。

腦袋更大的是,以前北洋那幫小兄弟大多也並不支持他,連袁世凱最器重的北洋三傑也沒有和袁世凱站在一起,馮國璋甚至直接就表達了反對之意。

隨著蔡鍔將軍等發起的起義開始,全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袁反帝制的護國運動,聲浪越來越高,袁世凱壓力非常之大,就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憂憤成疾,病倒了,同時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

當了83天的皇帝,以這種方式結束,袁世凱充滿著各種無奈。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為尿毒症加重,病逝離開了人間,享年57歲。

袁世凱其實算是一個務實的人,但復辟舉動成了他人生的最大敗筆,不僅留下了“竊國大盜”的惡名,也因各種壓力讓他早早走了閻王殿,確實可惜。


藍風破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獨領風騷,名垂千古,遺臭萬年皆是後人論說。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人物,曾經很多人是對他一邊倒的抨擊,說他是“竊國大盜”,說他“獨夫民賊”。他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是何許人也?

袁世凱出生於1859年,於1916年離世。在百度百科上被評價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以及北洋軍閥的領袖人物。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是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得“袁項城”稱號。

袁世凱一生中妻妾成群,子女眾多,可謂算得是家大業大枝繁葉茂了。

據史料記載,袁共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他的兒子們又為其添了22個孫子及25個孫女,兒孫總和達79人。

他的子女中,最有權的為長子袁克定,最有才的為袁克文,最有錢的為袁克恆。

孫子輩中數袁家騮最有出息的。袁家騮是華裔美國物理學家,在物理科技領域,造詣很深,他曾兩獲美國科技大獎。

那麼袁世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最後又被後世人所抨擊呢?請跟著有書君一起探索吧。

起始階段:袁世凱發跡於朝鮮,在朝鮮鍛鍊自己用兵練兵能力,為後來歸國訓練新軍做好充分準備。

袁世凱出身於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在他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寄家書到家,言與捻軍作戰得勝。

因此這個新生的嬰兒被父親取名為“凱”,按照家族字輩“保世克家、企文紹武”的排行,命名“世凱”。

袁世凱從小愛好兵法,立志學“萬人敵”。他經常自謂“三軍不可奪帥,我手上如果能夠掌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

他常蒐羅購買各種版本的兵書戰策 ,他還寫下“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寥寥數字,就足以充分體現了其雄心及野心。

為博一功名,他兩度參與科舉考試又兩度名落孫山。

他一怒之下把詩文付之一炬,忿然說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王妃閔妃一黨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

戰鬥中,袁世凱一路放槍,帶頭衝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的作戰作風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

吳長慶在給朝廷的呈報中讚揚袁世凱一番,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

23歲的袁世凱則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開啟了其練兵的先河。

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雖用了一些或過激或粗暴的手段,但不可否認,這也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

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凱密逃回國。於8月6日奉旨前往遼東前線,協助周馥轉運糧械、收集潰卒等事宜。

在前線的期間,袁親眼目睹了甲午戰爭中清軍兵敗如山倒的慘狀,於是他萌生用西法練兵的想法。

因其在朝鮮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再加上他大力主張練兵,由此開始了小站練兵的新階段。

1902年,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

成熟階段:袁世凱於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在甲午戰爭之後,全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袁世凱亦是其中一員。

他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改革綱領,其內容為儲才九條、理財九條、練兵十二條、交涉四條,充分體現出袁世凱的改革思想。

袁世凱的改革思想中,他尤其重視練兵。袁世凱積極為維新變法奔走,加入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強學會,與康梁等維新派來往甚密。

這也使維新派將他引以為同道中人,導致後來的戊戌告密事件給維新派致命一擊。

革命黨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據當時形勢,袁世凱無疑將當選民國首任總統。

但這樣的結果同盟會不願接受的,因此12月29日,同盟會連夜赴南京召集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並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後是選孫文擔任。

袁世凱認為,如果清帝退位後各國不能及時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又不能統一中國,中國便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無法維持秩序,對付外人。

為了結束南北對立,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

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這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巔峰階段:袁世凱於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在東亞地區因歐戰爆發而陷入國際權力真空之際,面對日本一國獨強的形式下,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

袁世凱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盡最大之努力,並爭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沒有讓日本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

袁世凱對《二十一條》的處理已使中國利益最大化,胡適稱《二十一條》的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胡適曾評價說:“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袁世凱稱帝,推行君主立憲制,帝號“洪憲”。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準備建立君主立憲制。

袁世凱多次揖讓,最終接受皇帝之尊號,準備成立中華帝國,打算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擬定《新皇室規範》。

新皇室規範包括: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製度。

永廢宮女採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從他的這些規範中還是能看出他的思想,他已深知舊制度不適合當今形式,唯有變革體制。

但其此舉還是遭到各方勢力的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

沒落階段: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葬於河南安陽。

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

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未成功。

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直至袁世凱對內宣佈取消帝制帝號都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還是民國大總統,滇軍堅持要袁世凱下臺。

袁世凱發跡於朝鮮,發達於國內。縱觀其一生髮展歷程,他無愧於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稱呼“一世怪傑”。

但他違背了當時中國的發展國情,執意稱帝,故而亡。李大釗先生遂說他“以附和民意而再起者,卒以偽造民意而亡”。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

20世紀80年代前的大陸史學界幾乎對袁世凱全盤否定,論定袁世凱為“專制暴君”、“賣國賊”、“大地主大買辦階級代表人物”等。

改革開放後,世人對袁世凱的評價不再為全盤否定,而是趨於多元化。

首先在於對其主要汙點如戊戌告密、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刺殺宋教仁、簽訂二十一條等事實真相進行澄清。

其次肯定其在近代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的積極作用,及他維護國家主權所作的貢獻,最後發展為對其肯定評價。

斯人已逝,是是非非不過後人論說。願每一位朋友都以史為鑑,能有所獲。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博物館


近代中國可謂群魔亂舞,你方唱罷我登臺,大家輪著來,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得從袁世凱死後開始算起,除地方軍閥外,北洋軍閥再次分裂內訌。袁世凱去世,其身後評價長期處於負面,很多人發表了對他的厭惡及反對,溢於言表。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稱袁世凱為“獨裁民夫”,著名思想家梁啟超給袁世凱“東方式之怪魔的人物”、“國中極惡之極惡”、“最糟糕之統治者”等稱呼,《袁氏盜國記》、《大盜竊國記》和《竊國大盜袁世凱》等書大行於世。

袁世凱真的是這樣的人嗎?這麼多史學家,這麼多年都未得出一個大家認同的看法,筆者在這裡三兩句也說不清,就從袁世凱吃的午飯說起,來剖析袁世凱本人的其中一面。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提倡節儉反奢,就以身作則,和其他官員一起吃午飯。

其實也不算一起吃,就是袁世凱當著其他軍政官員面前吃午飯。很簡單的午飯,最差的中產之家都可以頓頓吃:小米粥就鹹菜乾,外加一條紅燒鯽魚。如此清淡簡單,節儉便宜。官員們看著大總統一頓飯如此節儉,紛紛讚揚不已,豎起了大拇指,表示要向大總統學習。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袁世凱真就這麼節儉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會重複,會重複。此話用在此是再合適不過的。因為數百年前,有人對明朝嘉靖皇帝的節儉生活提出質疑。嘉靖皇帝稱自己生活儉樸,自覺遠超許多帝皇。

其實修仙的嘉靖皇帝如此說,並非真儉樸,不過想告訴群臣,想弄錢注意別打我身上,我很窮的。清朝嘉慶打個補丁需要5兩銀子,因而嘉靖要修的一個300萬的宮殿,實際需花多少,恐怕遠不是300萬,而是個天文數字。因而嘉靖帝不過是作秀。

同理可得,大總統的袁世凱如此,也是有著自己的目的,同樣在作秀給官員給天下人看。聽聽總統府隨從是怎樣說袁世凱吃的飯就行了。總統府隨從說:“大總統的午飯大有講究,小米粥用的小米是專人一粒一粒挑的,皆是西北上等小米;鹹菜是用東北山林中的上等人參及大補的鹿茸醃製;紅燒鯽魚用的鯽魚是的洪河鯽魚,用火車運送而來,中途為了防止魚不新鮮不好吃了,還用了豬油保鮮。”實際操作看似很難,但對一個大總統大軍閥而言,要做到還是很簡單的。

你現在再看看,這頓作秀的午飯,哪裡簡單便宜了。直至今日,袁世凱風評還如此之差,不是沒有原因。

參考文獻:《大明王朝1566》《竊國大盜袁世凱》


今人說古


提到近代史上的洗白和翻案,一個是李鴻章,一個就是袁世凱了。正方朋友認為袁世凱是“制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不流血的使革命成功和他培養的一系列北洋系列成為日後的國之棟樑。反方的朋友認為袁世凱是竊國大盜,賣國元勳。最被世人詬病的便是“洪憲稱帝”。

其實袁世凱的一生頗具有傳奇色彩,也幹過許多利國利民的事,他的好小編就不多說了。

但是他必須為民國前三十年的動亂和混亂負責。

袁世凱一就任臨時大總統便扭曲共和制度。在中華民國首屆內閣中,外交,內政,陸軍和海軍四個最有權利的總長全由其親信擔任,他的胡作非為使他死後權利充滿了不確定性。

像他前後時代的許多獨裁者一樣,袁狂妄自大,以致不知適可而止。儘管在共和國初年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既帝制不可復辟。他對共和的背叛及對帝位的無恥爭取,超過了國人可以容忍的限度,這對批評他的人來說是如此;對他的追隨者來說,也是如此。

在評價袁世凱的一生時,梁啟超認為袁世凱未能區分人與動物的不同,以為金錢可以購買一切,武力可以恐嚇一切。

袁世凱對憲法的嘲弄,對議會的非法操縱,施用賄賂,威脅,謀殺和監禁的手段,無可挽回的侮辱了公眾的人格和道德,也為此後數十年的法律失調和社會無序,留下隱患。

由於他的強權,使的他死後產生了離心力,令國家陷入雜亂無章的狀態。他的後繼者為了權利和自我擴張而相互攻戰,毫無理智,邏輯可言,不僅民不聊生還浪費了大量資源和時間,造成了民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你不要亂講


剛寫了一篇文章,歷史上的今天,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那就全文發這:

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商談,南方革命黨答應袁世凱,只要能讓清帝退位,就由袁世凱擔任總統。得到孫中山的保證以後,加緊欺騙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大清政府頒發清帝遜位詔書,近三百多年的大清江山就這樣結束了。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凱通電聲明贊成共和。

其後就是開始走過場,由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這樣他當臨時大總統就算合乎形式了。

歷史上的今天,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當時袁世凱還有打算馬上想當皇帝,而是考慮自己派頭,不穿龍袍,也穿上神氣點的衣服。但文職總統,各共和國是沒有制服的,於是他就考慮軍服,要體現自己身份,而且要全國最高級,那就是全國的大元帥。

他召集了所有北京最好的裁縫,要求給他製作一套大元帥制服。但那時候的裁縫哪裡知道現代的大元帥制服什麼樣,就跟袁世凱說,總得給我們個樣子呀。

這袁世凱一想也是,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大元帥制服什麼樣?

袁世凱能當上總統,那鬼點子肯定也是特別的多。他想到了載濤,載濤出訪西方八國考察陸軍,對軍事比較在行,而且回國也管軍事。在袁世凱逼隆裕太后退位的時候,一些貴族組織宗社黨,載濤也沒參加,估計拉攏拉攏載濤,他應該比較好說話。就派人去求載濤給圖紙。

載濤跟醇親王等近似,是比較低調而且不喜歡過問政治的人,雖沒有參加宗社黨,對於清帝是否退位,抱著放任態度。但時候袁世凱拉攏他,他也不能留罵名呀。於是載濤推脫說,自己只是軍諮大臣,那宣統皇帝才是大元帥呀,您還是去找宣統爺去要。

袁世凱知道這是推脫,宣統爺那麼小,哪裡有什麼大元帥軍服。於是袁世凱就閉門造車,根據經常跟西方軍人接觸,自己畫了一個大元首軍服的樣子。

這袁世凱要大張旗鼓的當大總統,要求普民同勒。想到大清重大慶祝的時候會大赦,於是袁世凱也發了特赦令。

要實行共和制,有總統還要有總理,這總理要跟南方革命黨有點關係,這就可以安撫南方革命黨。

袁世凱於是想到由唐紹儀為總理,唐紹儀跟袁世凱的關係非常鐵,袁世凱在朝鮮工作時,唐紹儀就是他的副手。

甚至有人猜想,唐紹儀是袁世凱的親信,就是袁世凱派唐紹儀加入了同盟會,打入南方革命黨內部。唐紹儀這人非常有才,而且會很人相處,跟孫中山的關係也不錯,所以由唐紹儀擔任總理,是非常好下選擇。

但當時這些人都忘了。晚清也已經開始憲政改革,不能馬上改變中國的一切,換個名字叫共和,不能光靠一個名字就改變一切。而且南方鬧過獨立,對中央政府就是威脅,現在袁世凱當政,也很難改變這些。所以後來發展的局勢也是,袁世凱活著,南方就鬧幾次獨立。他死後。連北洋軍閥都開始分裂,中國更陷入內亂之中。


滿族文化網


袁世凱是晚清民初一個非常具有爭議的人物。如果他早死幾年,可能就是締造民國的英雄。但是尊孔復辟,妄自行帝制,讓自己陷入了危機與漩渦,被罵為竊國大盜。

其實,作為一個實力派,對朝局舉足輕重的人物,袁世凱一開始就是雙面打牌。在當時,晚清已經失去了民意基礎,改朝換代不可避免。

1.袁世凱“應詔即起”,對付起義

武昌起義後,面對清廷重新起用的詔書,袁世凱並沒有推諉,而是“應詔即起”,表示“制勝不敢詡操勝券,但有報國一日,斷不至有北犯之慮”,“餘不能為革命黨!餘子孫亦不願其為革命黨”。

隨後展開了一系列籌劃和佈局。首先等待清廷賦予其前線便宜行事大權,然後調集得力干將和籌措餉銀,維繫軍心,再者重新起用唐紹儀,以打開外交局面。 2.從“剿滅革命”到“妥協輔之以武力”的轉變

為了剿滅革命,袁世凱調兵遣將,費盡心機,然而隨著對革命黨人認識不斷深化,袁世凱傾向由主要運用軍事手段剿滅革命,轉而主要以政治方式解決南北問題。

袁世凱曾說“此次鄂變,事雖倉猝,蓄謀已久,廠、庫、局、所,悉為佔踞,糧足器利,人多精練,自與尋常匪徒嘯聚烏合者,迥不相侔”,況且漢口、漢陽大勝後,革命黨仍然頑強抵抗,貿然攻取武昌,即便也勝,難免革命黨人轉移他省繼續活動。

再者自己兵單餉絀“前敵稍挫,軍氣不振,兵心亦多不固,……較籌備尤為緊要”。加之國際上西方列強儘管表面上“嚴守中立”,實際則渴望南北和平解決,和諸多部下的勸告,袁世凱對待革命黨人只能“妥協輔之以武力”。3. 到底是君主立憲還是民主共和

在袁世凱看來,中國更適合君主立憲政體,曾說“以限制君權之君主立憲政體,與國民欲取以嘗試,不論是否合宜之他種政體比較,則君主立憲實為經常之計。”然而對待革命黨人“妥協輔之以武力”的態度也意味著在國家政體上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突破的底線。

在南北和談的過程中,袁氏叮囑唐紹儀堅持以君主立憲政體為底線,但和談很難進展下去,結果唐紹儀有附從共和之意。

儘管袁氏撤銷了其代表的職權,革命黨人也並未因此而軟化,仍是堅持民主共和。此時民主共和已形成一股很強的社會潮流,是袁世凱很難再堅持下去的。

當時社會活動家、實業家後來擁護袁世凱有功而成為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勸袁清室已失君主之資格,指出“武昌起義後滿室最信任的親貴,首先提取大清銀行存款,市面因而動搖,滿室對於親貴官吏尚不能得其信用,更何信用於今日之一般人民”。那些駐美、駐英、駐俄、駐德欽使、駐日本欽使等聯銜奏請皇帝法堯舜遜位,建設共和民國,表示“過一週尚無確答即全體辭職”情詞極切。

甚至,有“南岑北袁”之稱的晚清重臣岑春煊、實業家張謇等也都勸袁順應時勢,贊同共和,不要與人們的期望相悖離。

此時我們很難判斷出袁世凱贊同民主共和的主觀意願,也無意為袁世凱翻案,但它終究順應了歷史潮流,這在當時是進步的。

之後袁世凱一系列行徑,只能說是天怒人怨,使得自己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