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混亂,貝殼與品牌主真的能“共生”?

殺死混亂,貝殼與品牌主真的能“共生”?



2018年6月12號,網紅企業58組織了一場熱熱鬧鬧的聯盟大會,與之結盟的有21世紀不動產、中原地產、我愛我家、龍湖冠寓等。

這本是一場中介行業領域競爭的口水戰,然而卻在不到一年後的2019年4月16號,平衡被打破。21世紀不動產宣佈加盟貝殼。21世紀不動產的這一舉動有明顯的信號意義,盧航作為一個經紀加盟品牌的舵手,一定選擇有利於C21商業發展的合作伙伴。

這一年來一定發生了什麼。

過去的一年間,貝殼從初創到壯大,從被行業抵制到被大型機構接納,“共生”概念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是各品牌被有機的整合在了一起並進行高效運作,貝殼不會吸引C21這麼有誠意的加盟。

然而“共生”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


在這場口水戰之前的兩個月,2018年4月,貝殼找房宣佈成立。定位是科技驅動的新居住服務平臺。

貝殼脫胎於鏈家,但是與鏈家的直營模式不同,貝殼的核心是打造一個優質的平臺,以共享房源信息與鏈家管理模式為號召,吸引不同品牌的經紀機構入駐。

在一些人看來,這似乎動了他們的蛋糕,其中就包括正在做房產平臺的58集團,所以姚勁波一直是搖旗吶喊的那一位。

貝殼的核心在於開放的平臺模式:打破不同經紀品牌的壁壘,共享全部真實房源信息,同品牌或跨品牌經紀人以不同角色共同參與到同一筆交易。

很容易理解:房源錄入、房源維護、客源成交可能需要不同品牌的三位經紀人完成,待客單成交後,按照不同貢獻度進行佣金分成。

事實上,鏈家門店即採用這類方式,哪怕這位經紀人只是帶看了幾次,雖沒能促成成交,但同樣默認其助推了成交,同樣要進行佣金分成。

這種合作模式將“切客”這一痛點徹底解決,以此重構行業生態。

貝殼的平臺化有著鏈家成功的基因和屬性,其規模的擴張和管理的繼續下沉將只是時間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與不同品牌門店“共生”,則成了一門最大的學問。

二、

如果說去年一年,貝殼從誕生到打開市場,喚起了品牌間的共融,那麼今年,則致力於打造共贏、共生。


殺死混亂,貝殼與品牌主真的能“共生”?



貝殼找房副總裁左東華對於貝殼現在提出的“品牌共生”有最切身的體會。

“共生是源於生物學,是指兩種不同的生物之間形成的互聯互利的關係,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助於其生長的幫助,同時也會獲得對方的幫助。”

這個解釋很生動,用來形容目前貝殼的現狀再恰當不過。

在過去的一年中,貝殼平臺上的品牌達到160餘個,包含超過2萬家門店,超過20萬名經紀人。

最新數據顯示,貝殼平臺上跨品牌成交率高達70%,以鄭州為例,一年間店效提升209%、人效提升277%。

入駐的新經紀品牌德佑與C21這兩家最大的經紀機構,同樣有著先天優勢。

C21在128個城市擁有近6000家加盟門店,可以說這是貝殼在成立後的一年裡,迎來的最大規模的新經紀品牌。

同時,德佑簽約門店總數已經超過8000家,經紀人超7萬人,覆蓋96個城市。德佑跨品牌合作佔比達60%,跨門店合作佔比達78%。

而如何將這樣一個龐大的組織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左東華提出了四層賦能含義。

人才賦能:傳統中介行業有兩大難,第一招人難,第二留人難。為解決這個問題,貝殼成立人才增長中心,幫助品牌主招人,從根源上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運營賦能:設立原力場,培訓品牌主的運營管理能力、戰略思考能力;成立花橋學院,對店東、店長做培訓,幫助品牌留住人才。

營銷賦能:目前貝殼平臺的線上成交佔比突破30%,從營銷端口給品牌主和經紀人以最大的支持。畢竟這才是一門生意的核心。

供應鏈賦能:尤其對於中小品牌的幫助非常大,因為貝殼平臺不僅進入二手房領域,同時介入新房、裝修、設計等更多的服務領域,提供更多延展邊際來為品牌擴容,抵禦整個的行業週期。

三、


共生之後,貝殼的邊際在不斷擴展,真正實現了平臺屬性。因此對於彭永東來說,貝殼已經越過了從0到0.5的初創階段,模式已經基本確立,只待日後的深挖與規模的繼續擴張。


殺死混亂,貝殼與品牌主真的能“共生”?



未來,他將2019年目標放到 “人店模式”,併力爭超過2萬億GMV交易規模。

“貝殼找房作為平臺型企業,期待在三年內連接中國100萬服務者,併成為房產領域第一個月活過億的線上平臺。”

有一些故事更為生動,比數字更加鮮活。

在成都,一家剛和貝殼合作的經紀品牌剛剛接入ACN網絡,併網的幾個小時內就成交了一單,這一單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細節卻令人感動。

併網後發現鏈家有一套優質房源匹配該品牌的客戶,經紀人便聯繫鏈家的經紀人,然而僅1分鐘後,鏈家門店3組客戶也同時看上了這個房源,但是鏈家的維護人依然讓前述品牌的經紀人優先去談這一單。

事後,這家新併網的經紀品牌負責人感慨:終於明白什麼是合作共贏。

ACN並不複雜,與全文所述緊密關聯:該合作網絡是經紀人合作網絡,早年由鏈家建立並在內部取得不菲成效,其核心在於把整個服務鏈條細化,然後根據經紀人在各個環節的貢獻率進行分傭,從而使分傭機制趨於均等化。

在複雜的房地產成交環節上,隨著存量房逐漸佔據上風,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亂想,而這一切,左東華認為,品牌共生都能有效解決。

一方面,通過差異化 × 網絡效應 × 跨店合作 × 服務承諾的服務組合拳,將全面提升服務溢價。

另一方面,通過統一互聯網平臺的聚集效應,房產消費將向著託管、租賃、海外、旅居、新房、裝修、家居、金融等業務鏈條延伸,將新經紀時代的生意“盤子”做大。

“互聯網平臺下,競合是將合作和競爭結合起來,通過合作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同時通過競爭來做切分。”

四、


4月23日,2019貝殼新居住大會上,大咖雲集,其中就包括享譽全球的《平臺革命》作者和美國MLS Listings的總裁兼CEO。

這場大會被命名為“預見新居住,共建新經紀”,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分享了他這一年來的思路,隨著居住服務發展進入品質提升新階段,居住需求和供給將出現深刻變革。

從住房消費需求結構看,第一,消費者需要享受個性化的居住空間,告別千篇一律。

第二,消費者嚮往品質居住體驗,如優質的社區服務、定製化家裝方案及標準化的保潔等。

第三,消費者需要房屋在不同市場之間高效流通,從而實現價值交換和滿足需求。

第四,消費者需要更好打理自己的房屋資產,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

第五,消費者需要與社區公共服務建立更加緊密和諧的交互。

基於此,貝殼融入了更多的技術層面手段,用以改善目前的現狀,“數據技術驅動,大數據、VR、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將進一步融入消費者交易和居住過程中。”

實際上,鏈家的基因中,一半基於房地產,一半基於互聯網,升至貝殼系統之後,互聯網的基因只會被逐步加強。

在樓盤字典已經深入鏈家系血液中之後,ACN的成功複製又將貝殼帶上了另一層新高度,這些無疑都是互聯網在背後的扶持。

因為有了這種先天基因,頭部經紀品牌才願意和貝殼合作,這應該是對於“品牌共生”最好的詮釋。

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說:“去年我目睹了貝殼與58的路線之爭,但我們不能一直站在原地等待比賽的結局出現,我們要生存與發展,所以我們選擇推出自己的開放戰略往前走。現在,比賽結果出現了,那麼多的門店與經紀人加入進來,它不是某幾個玩家的自留地,只要認可這個生態,它不拒絕任何人,因為規則是一樣的。”

對於貝殼的未來,只能說,時間是最具顛覆性的,品牌共生已從可能變成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