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點擊右上角“關注”和眾何俊鋒頭條號,收穫更多企業秘籍。

前段時間,我朋友圈裡不少企業老闆或者高層領導都轉發了一則新聞——“清華大學總裁班的34名學員,通過眾籌方式開了一家餐廳,結果因為經營不善而向法院申請破產”。該新聞一出,眾多旁觀者感到匪夷所思,因為這家餐廳幾乎可以說是擁有各種優質的資源。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論人才,這34名精英,在各自領域或許都各領風騷,資歷頗深;論學識,傳授知識的教授們均出自清華,在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戰略規劃等方面有著淵博學識;論資金,眾籌的680萬元開一個餐廳綽綽有餘,但結果是這34名精英最後卻把公司開垮了而且還揹負了三百多萬的債務。

事實證明,擁有優質資源的團隊不見得就一定成功,也很有可能會慘敗。所以說,團隊並不是找一幫人聚在一起工作就可以稱之為團隊的,也不是找很多個精英人才聚在一起就能成功的。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一個成功的團隊裡,可能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精英,但一定是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角色擔當,並且形成互補。我們來看一個家喻戶曉、大獲全勝的團隊,西遊記的取經團隊,這個團隊由幕後大股東如來和觀音組建而成,團隊成員有我們眾所周知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若把這四個角色代入在如今的企業團隊角色中,唐僧是經理或者項目帶頭人,孫悟空是核心技術人員或者是業務能手,豬八戒和沙僧則是中低層員工。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唐僧

為什麼唐僧是經理或者項目帶頭人呢?論能力他降妖除怪的本能遠遠沒有孫悟空強,但你回想一下劇情,如果不是唐僧一路堅持,這取經項目恐怕早已失敗,整個項目一直是靠唐僧強大的執行力和領導力完成的。

雖然他核心能力不足,但信仰強大,堅貞不二,是整個團隊的精神領袖。這種精神是提高團隊士氣最重要的因素,無論在取經路上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唐僧對於實現目標具有堅定的信念,抱著“不取真經,誓不還鄉”的決心走下去。


孫悟空

而孫悟空能力倒是有了,並且還很出眾。他擁有72招技能,一路上降妖伏魔,幾乎以一人之力在保障這個團隊安全地前行,但是他沒信仰,不堅持,好幾次差點脫離團隊跑回花果山。最後是在唐僧的感召下,才有了信仰,擁有了團隊榮譽感,一路完成自己的使命。

至於豬八戒和沙僧呢,看起來是兩個普通員工,可有可無,但實際上都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豬八戒

說到豬八戒,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好吃懶做,貪財好色,就像在一些管理不嚴的企業中,常常偷懶、遲到、早退等等不思進取的“老油條”員工。雖說豬八戒有眾多缺點,但在團隊中他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高手。

每次孫悟空闖禍了,唐僧一氣之下把他攆走後,都是豬八戒安撫唐僧,然後去把孫悟空哄回來。這就好比在一個團隊中有唱紅臉的有唱白臉的,作為管理者的唐僧面對員工犯錯,肯定要擺臉色搞懲罰,但是孫悟空這樣有能力的員工往往容易桀驁不馴,不服教育,不肯改進,甚至一氣之下打算離開團隊,在這時就很需要一個高情商的團隊人員唱紅臉,充當團隊的潤滑劑,消除內部摩擦。

沙僧

而沙僧呢,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總挑著整個團隊日常所需的擔子,本事不大但對團隊價值觀強烈認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誠可靠。猶如整個公司的後勤保障員工,保障整個團隊基礎的日常服務。

如果沒有沙僧的話,孫悟空高興時挑擔子,不高興就撂擔子,粗心大意的八戒可能會把擔子遺忘在路邊,怕是多數時間要唐僧自己挑,這顯然不靠譜,所以別看沙僧本事不大,看起來是打醬油的,但一個團隊裡“苦力”亦是不可缺少的。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所以說,一個能成功的團隊不是要精英匯聚,而是要有合理構成,他們更應該是能相互負責、具有共同的目標和有互補技能的一群人。作為老闆或者高層管理者,不僅要看到個人的能力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組織一個結構合理的團隊,正確看待每個人的個性及差異。

將不同類型的人進行合理搭配,並把他們放在最合適的地方,互補互助,相互啟發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協作,通過這樣合理的組織來彌補團隊中每個個體自身的不足,以求最大化團隊的整體效能。

提到善於組織團隊的人,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當之無愧。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文不能書,武不能戰,智不比張良,勇不如韓信,才不敵蕭何,靠的就是會聚人,會用人,把天下有才之人集結在自己周圍,再利用秦末暴亂之際,興漢滅秦,成就漢室大業。縱觀劉邦的用人之道,有兩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鑑的,知人和善任。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說到知人善任這個詞相信很多老闆和管理者耳熟能詳,首先在於知人,其次才是善任。

一是知人,知人當中又分知己和知彼,先知己後知彼。很多管理者往往只看到員工的優劣處,卻不能清楚認知自身狀況,因而對人才有所防備,反而限制了公司的進步。

比如,韓信在跟隨項羽的時候,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在韓信投奔劉邦後,劉邦不但沒有疑心,反而給予了韓信施展的平臺,讓韓信心服口服地歸從他。正是因為劉邦對自己和手下的人都有深刻的認識,清楚地知道自身優勢和劣勢,也清楚地知道下屬有什麼才能,有什麼性格、特徵、長處等等,遇事時把他們放在適合的位置上,才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

二是善任,就是能合理地任用人。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和沙僧並沒有孫悟空這樣出類拔萃的能力,但放在後勤保障、溝通協調的位置上,絕對比孫悟空更勝一籌,一個團隊如果全是大大咧咧往前衝沒有瞻前顧後的人肯定是不行的,也許如來和觀音就是考慮到這點,把專業技能不強的八戒和沙僧安排了進去。

再看劉邦手下的團隊,上到身為貴族的張良,縣吏蕭何,下到遊士陳平、狗屠樊噲、商販灌嬰、車伕婁敬、強盜彭越等,他們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技能,但都被劉邦收到麾下,並且文臣武將各得其所,各司其職,就是歸功於劉邦能夠善任。

為什麼34名清華班總裁開不好一家餐廳?

這就像企業內部有不同的職位,不同的職責,我們不是要每個職位都配置最頂尖的人,而是通過優化配置最頂尖的團隊。

所以企業在選人用人的時候就不能對人提出一概而論的要求,不要過度拘泥一些形式主義,特別對於創業公司而言,甚至不需要問他從哪裡來,不用問他有何種經歷,只要他適合這個崗位就可以用。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而在於運用每個人的才幹。所以,作為管理者最大的才能是能清楚地瞭解自己和下屬,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用人不疑,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一個最佳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