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家信託公司年報藏“密碼”集合信託佔比上升 去通道效果顯現

65家信托公司年报藏“密码”集合信托占比上升 去通道效果显现

■本報記者 邢 萌

目前,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65家在其官網披露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集合信託佔比穩步上升,單一信託持續下降,說明行業在快速向主動管理業務轉型。

細分到不同的業務上,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就集合信託而言,“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凸顯。在資產端,中信信託以超6000億元的規模居首,與居末席的公司差距近千倍;在權重上,過半信託公司集合信託規模佔比同比提升;杭工商信託、重慶信託、民生信託以超過70%的集合信託比重位列行業前茅,同時,也有多家在10%以下徘徊。

可以看出,信託公司迴歸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行業共識。重慶信託董事長翁振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信託公司主動管理業務佔比將不斷上升,信託公司也從追求“量”逐漸向追求“質”的方向發展,“信託公司只有不斷強化主動管理能力,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群眾,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足。”

如何在自己的擅長領域內,找到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同時又能夠帶來良好商業回報的實體經濟行業,並深耕、發掘行業潛力,是信託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

21家信託公司

集合信託比重超50%

從信託資金來源來看,作為信託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合信託主要是指受託人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委託人交付的信託財產加以集合,以受託人自己的名義對所接受委託的財產進行管理、運用或處分的方式。與之對應的則是多以機構客戶為主的單一信託,信託通道業務也多以單一信託為主。

歷經行業“瘦身”後,高質量發展信託業務的公司凸顯出來。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在已披露年報的65家信託公司中,有35家信託公司集合信託比重較2017年上升,同時,有21家信託公司集合信託所佔比重超過50%,其中,杭工商信託以93.25%居首,重慶信託、民生信託則分別以73.79%、73.43%的成績緊隨其後。由此可見,在信託公司轉型過程中,集合信託越來越佔據重要作用,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信託公司在不斷加快向主動管理業務轉型。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信託公司集合信託佔比提升,一方面反映了嚴監管下去通道趨勢明顯,信託業務結構出現了調整優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託公司確實在發力主動管理的集合信託,塑造競爭優勢,迎接資管新規新時代的市場競爭”。

記者觀察發現,杭工商信託將加強主動管理能力作為公司轉型重要方向。年報信息顯示,2018年,杭州工商信託管理信託資產規模524.17億元,同比增長3.62%,其中,集合資金信託佔比93%;實現總業務收入11.38億元,同比增長10.46%;實現淨利潤6.38億元,同比增長11.45%;資本利潤率約為16.72%。截至2018年末,存續信託業務中,主動管理型信託業務規模佔比95%。據悉,杭工商信託經營特點鮮明,即著重以主動管理開展業務及風險管理。

另外,作為一家以主動管理能力見長的信託公司,重慶信託2018年信託項目淨利潤達55.50億元,同比增長9.77%。

從行業層面看,去年信託向主動管理業務轉型明顯。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11萬億元,佔比40.12%,同比上升2.38個百分點;單一信託規模9.84萬億元,佔比43.33%,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復旦大學信託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分析稱,單一信託佔比平穩下降,體現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信託佔比平穩上升,一升一降的穩速顯示了信託業取得的“提質”進展。

馬太效應顯現

集合信託首尾規模差千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提質”發展道路上,信託公司之間的資產管理規模差距愈加明顯,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凸顯。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相關年報數據發現,在65家信託公司中,2018年集合信託資產規模居前10的信託公司的合計規模3.83萬億元,約佔總規模的四成,其中,中信信託以6478.38億元的資產規模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交銀信託則以4889.39億元位居次席,4526.73億元的資產規模使中融信託位居三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集合信託管理規模位居末尾的信託公司2018年僅有6.73億元,近乎是中信信託的千分之一。

袁吉偉對記者表示,集合信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主動管理能力的差異,由於各信託公司專業水平等差異,會造成在集合信託業務上的分化,未來頭部信託公司集中度有可能繼續上升,這也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從全球看,英美日信託業務的80%左右都集中在四五家大型信託機構或者金融機構。

某業內觀察人士指出,在通道業務縮減情況下,業內某些過度依賴此業務的中小信託公司受到衝擊,與頭部公司差距進一步拉大,分化日趨明顯。此外,千倍的資產規模差距可以看出目前信託公司發展仍不均衡,競爭態勢加劇,信託公司應在主動轉型過程中注重提質保量、堅持主業的同時發揮自身特色優勢。

對此,翁振杰認為,如何在自己的擅長領域內,找到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同時又能夠帶來良好商業回報的實體經濟行業,並深耕、發掘行業潛力,是未來信託公司發展的關鍵。

對於信託業未來的發展,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則指出,我國信託業要認清職責使命,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找準轉型發展方向,堅持以下幾個方面:信託行業要堅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服務現代金融體系建設;信託業務要堅持發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託,發展以受託管理為特點的服務信託,發展體現社會責任的公益(慈善)信託;信託公司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行業深層次改革,繼續推動行業全方位創新,繼續推動行業高水平開放;要堅持信託本源,培育高尚厚重的信託文化,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專注信託主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