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價值連城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國民經濟水平和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極具文化傳承和高回報率的藝術品收藏投資。在2005以來,諸多珍貴古玩藝術品價格節節高升,尤以中國高古瓷器和清代、民國古錢幣最為突出。2017年,中國將文化藝術品發展重要問題放在了全國民眾的面前,激起了新一輪藝術品投資熱,藝術品交易市場不斷升溫,各類珍稀而極具歷史文化考究價值的藏品市值飛漲,民國三年袁大頭便是錢幣市場上一個典型的代表。

袁大頭價值連城

民國三年(即1914年)國民政府為了統一幣制,解決軍費開支,也為了提高袁世凱的個人政治地位而發佈了《國幣條例》,規定了民國三年袁大頭一元銀幣為本位幣,其標準重量為七錢二分,成色銀九銅一,統一由天津造幣廠鑄造(後在南京、廣東、誤差、甘肅造幣廠陸續鑄造),並統一流通,因這些銀幣皆鑄有袁世凱的側身圖像而得名。錢幣雖小,卻是一個時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演變的重要見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紀念意義。並且,袁世凱統治時期很短,袁大頭雖發行量較大,卻也因為時間和地域限制無法大面積流通,後由相關部門收回重鑄,以及歲月的演進等因素,導致珍品袁大頭的數量大大減少 。

袁大頭價值連城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而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鑄造量極少,存世量極罕。鑄幣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無論從美學或是歷史層面來看都極具收藏價值。

袁大頭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