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開元通寶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

大唐盛世--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第一種法定貨幣,也是整個唐朝流通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錢幣。多銅製,也有少量金銀製錢(皇帝賞賜品,並不投入流通)。

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經過三百餘年鑄造,版別複雜。唐代以後仍有冶鑄,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在規格上,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但唐代也鑄有少量“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後代也有偽造。

大唐盛世--開元通寶



值得一提的是,錢幣上的“開元通寶”四字為大書法家歐陽詢所題,字體“雋秀、挺拔”,十分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故為歷代收藏家所青睞。

許多人都以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因為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年號是開元,但這是錯誤的。開元通寶是非年號錢,在唐代初年就已經鑄造,是由歐陽詢親自題字。歐陽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於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餘年,從年代上講,可謂是先有開元通寶,後有開元盛世。

開元通寶也影響了日本、越南、朝鮮等相鄰國家的幣制。比如,公元708年,日本最早效仿開元通寶,鑄造了“和同開珎”。而在通往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上,更有不少開元通寶的身影,那可是如當今美元一般的存在。

大唐盛世--開元通寶

重3.2克 直徑2.52釐米




開元通寶雖然本身不是年號錢,但是這個命名的方式影響了後代的年號錢,從宋代開始,基本上年號錢大多叫做“某某通寶”了,一直到清代的“宣統通寶”。而且宋代以後的年號錢都是遵從這種先讀上下,再讀左右的讀法。

大唐盛世--開元通寶

此錢幣得到了李知宴老師的專家鑑定認可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元寶”等。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